“啊?”马烈烈一怔,“还请夏大人赐教,圣上其中有什么深意?”
“难道,你没听出圣上担心的是什么?”夏木之接着问道。
“民意?”马烈烈试探性的问道。
夏木之顿时冲着马烈烈竖起了大拇指,哈哈大笑着说道:“没错,圣上其实非常同意修建铁轨,毕竟这件事情,可以推进政国驿站的交通速度,对于我们整个政国的交通,都是一个变革!”
“但是,这件事情劳民伤财也就罢了,中途必然危险重重,令普通工人,有技术的工匠死伤惨重!”
“圣上或许是怕激起民意,逼得百姓因为此事造反,从而令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这……”一时间,几人不禁互视了一眼。
夏木之接着提醒道:“难道,你们忘记前段时间的蕲城起义了?”
“我就说嘛,这是一件好事,圣上怎么可能不同意,原来是在顾及百姓的想法!”马烈烈恍然大悟,“圣上忧国忧民,虽然注重国家建设,但同样也注重百姓的想法!”
“圣上真乃当代明君啊!”
“大人,那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筹集那些百姓的想法,可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国那么多百姓,又应该怎么征集?”又有一位官员提出了疑问。
夏木之又笑了:“圣上只是说让政国的百姓投票,可没说让哪里的政国百姓投票啊!”
“所以,我们只需要寻求修建铁轨那一带百姓的意愿也就是了,那边地广人稀,沿路不过几百万百姓。”
“如此,铁轨修建到哪里,就从哪里进行投票,如此不就可以了?”
一番话,说的众人恍然大悟,脸上都出现了钦佩。
为什么人家可以成为内阁首辅,自己却只能做个尚书,这就是答案!
人家夏大人善于揣测圣意啊!
“圣上作为一国之君,需要顾及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稍微有哪里想不到,可能就会出现我等都意想不到的大问题!”夏木之脸上突然又出现了凝重的神色,不禁严肃地说道,“我等作为朝廷大员,必须要想办法为圣上分忧才是啊!”
“可现在,圣上什么事情都顾及到了,反倒是让我们显得清闲了许多,此事不应该出现啊!”
“这是圣上的大恩!”一句话,令在场所有人都变得严肃了起来。
户部尚书刘庆成更是用力点了点头:“就好像是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户部,常年缺少银两,圣上区区几个计划,就让国库充盈,让户部再也不需要担心银子的问题!”
“这件事情,本来应该是下官这个做臣子的去做的,实在是惭愧之至,实在是皇恩浩荡!”
一时间,众人连连点头,想着圣上这段时间的操作,不禁全部跪向了御书房的方向磕了几个响头:“皇恩浩荡!”
自从北海道被政国占领,幕府就一直感受到屈辱。
尤其是德川幕府已经取代天皇很久,现在却也成为了新任国王的附属,这让整个幕府家族都感觉十分的憋屈。
毕竟他们认为,政国胜之不武。
他们没有跟倭国正大光明的战斗,直接用长枪短炮突袭,这才导致了倭国的沦陷。
简单一句话就是,我倭国不服!
经过近一个月的秘密筹划,德川幕府召集了三万名武士,这其中包括倭国的一些忍者家族,打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北海道,将政国士兵全部处死。
这一晚,月亮很大,照的地面很明。
德川一秀率领数百艘小型战船,秘密向着北海道而去。
政国的哨兵,很快就发现了倭国士兵的踪迹,立马吹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用来示警的小号。
只是刚吹没十几秒,就被倭国士兵用弩箭射杀了。
但这也让政国士兵们警醒,立马开始往北海道南方集结,三门大炮早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抵御倭国士兵的进攻!
“倭国人果然不是人,居然会半夜偷袭!”目前政国在倭国的驻兵首领王贺,脸色阴沉的可怕。
“大人,目前我们北海道的驻兵只有一万,大炮3门,短枪100支,如果对方人数太多,咱们恐怕不好对抗啊!”副将李默,不容乐观地说道。
“不好对抗也要对抗,我们必须把他们抵挡在海岛之外!”王贺冷冷的说道,“这就是我们的底线!”
“哪怕我们只剩下一兵一卒,也不能让他们越过这个底线!”
“是!”李默大喝一声,立马重重的点了点头。
“轰……”
伴随着一声巨响,政国士兵开始动用了大炮。
而倭国士兵此时也已经上岸,却被大炮直接给轰飞了出去。
“将军,对方实力实在是强悍,咱们恐怕无法破开大炮的防御啊!”一位下属严肃地说道,“先锋队刚一上去,就有数十名战士被炸死了啊!”
“他们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国捐躯,死的光荣!”德川一秀冷冷的说道,“再者我们这里可是有三万余人,他们不过一万人,这也是一个大的差距!”
“等会儿我们的人全部压上去,就算他们使用大炮,又能攻击几次?!”
“放心,我们人数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还有诸多忍者家族相助,歼灭所有政国士兵,不过是时间问题!”
“哈衣!”一时间,下属重重的躬了躬身。
天刚蒙蒙亮,进攻的号角响起,倭国士兵犹如蝗虫过境,开始不要钱般的向着北海道冲去。
政国士兵也发动了总攻击,短枪队排成一排,不断进行着攻击。
那些忍者们神出鬼没,此时已经悄无声息的爬上了北海道的一侧,所幸有董大彪留下的一些高手,暂时的也抵挡住了那些忍者。
总之,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王贺,本来信心十足。
但是他并没有想到倭国的士兵会有这么多,虽然能暂时的抵挡住,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攻陷也是必然的。
思考再三,王贺还是决定向政国求助。
只得书信一封,由几名士兵快马加鞭冲向北海道的北侧,打算有北面乘坐小船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