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不去逛逛(1/5)

付盈眼睛飞快的瞄了旁边的陈林一下,又看回了万晓雯。

她顿时心领神会的笑道:“当然了,我不止要扔捧花儿。”

“我还要专往你的怀里扔。”

万晓雯听出付盈话里的调侃,她脸就红了。

这么多人在场,付盈也不好当着众人的面开她玩笑,就笑了笑,把话题给转移了。

她就问起万晓雯来浦市,参加那个电影节的情况来了。

万晓雯就和付盈说着女孩儿间的话。

陈林他们那些男人,就说起最近古董圈子里的事儿。

刘宏义就提议道:“小师傅,你人既然都已经来浦市了,不如就顺便逛逛这里的古玩街?”

“虽说这里的古玩街,没有都城庞家园儿那么有名气,但是也是不错的。”

“就是在老方的那个欢喜楼附近,有一条古玩街。”

“那里平时都是古玩铺子,不过一个月有两回,可以让人随便到那里摆摊儿。”

“去那里的基本上都是手里有货的小古董贩子。”

“还有手里有些藏品的收藏爱好者,他们也会定时去那里摆个摊儿。”

“要是碰上别人有合适的东西,要不就交换,要不就直接买下来。”

陈林听他这么一说,顿时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不去逛逛(2/5)

兴趣。

要知道,他入这个古玩圈子一开始还就是从捡漏儿开始的。

只是,后来他越做名声越大,事情也就越来越多,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古玩街捡漏儿了。

虽说,现在的漏儿也不好捡了,但是那可得分是谁?

普通人和没有经验的人去捡漏儿,那可真是白跑一趟。

可是,陈林那是开着挂去的,没有也就算了。

但凡是有漏儿,被陈林看到,肯定是逃不过他的眼睛的。

“哦?还有这么个地方呢,我怎么不知道?”陈林好奇的问道。

刘宏义说道:“这个古玩街在福州路那里,不是本地人的话,知道的人少。”

“外地过来的游客,大都是去静安街那边,老人儿才知道福州路那也有一个。”

付盈这时也听到了他们的说话,她也给陈林提供了一个好地方。

“要是你们不嫌远的话,就去城隍庙的藏宝楼那里看看。”

“那里算是浦市一个比较著名的古玩市场了。”

“早年间,就有明清的鬼市儿。”

付盈毕竟也是古玩圈儿的人,说起来古董就来了精神。

她就主动给陈林和万晓雯他们一行人,介绍起了城隍庙的藏宝楼那里。

这个藏宝楼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不去逛逛(3/5)

,位于浦市老街方河路河南南路口。

这里共有一到四楼建筑,地摊儿则位于四楼上。

在每个周六日都有早市儿出摊,那两天也是想淘宝贝的人最多的时候。

浦市的这个城隍庙藏宝楼,位于城隍庙旅游景区。

在“浦市老街”的西面儿。

藏宝楼,是华东地区较大的古玩旧工艺市场,也是浦市人气最足的古玩市场。

藏宝楼里的新旧工艺品种非常多,高中低品质的全有,可以满足各个层次人群的需要。

藏宝楼的四楼层面,在每周六、日两天有交易。

这里延续了地摊市场的交易方法,保留着明清古玩早市交易,也就是“鬼市”的特色。

每逢周六日,前来这里摆摊儿的,都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流动从业人员。

那两天里,藏宝楼的地摊儿上,就会汇集了各个地方的古老旧式的东西。

比如说什么陶瓷玉器、古玩摆件、石雅、木雕、新旧字画、文房四宝等等。

把有限的300多个地摊儿位置,都给挤得满满当当的。

鼎鼎大名的“藏宝楼”,在浦市一直是被古玩收藏界所关注的对象。

藏宝楼分为四个楼面。

主要经营着奇珍、古玩、瓷器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不去逛逛(4/5)

、砚台、古木器家具等等,种类非常繁多。

每到周末的凌晨,当浦市的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睡梦中时。

藏宝楼的古玩市场,却早早地开了门儿,一片热闹景象。

这就是藏宝楼保持的一个老习惯,周未的“鬼市”。

周末,在藏宝楼买卖古玩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

除了周边苏州、绍兴等城市外,还有从江西、福建、河南很多地方赶来的。

如果藏宝楼室内的摊位,已经租赁完了。

那么 ,晚来一点的人,就要在外边的街上摆开一字长蛇阵。

卖货的人来得早,而痴迷这一口的淘宝人,更是憋了一星期。

他们更是早早的就来了,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藏宝楼,它的前身是一个古玩地摊儿市场。

这个古玩地摊儿市场,原来在河南路以西的福佑路与旧仓街一带。

鼎盛时期,有近千个地摊儿,与都城的庞家园古玩市场齐名。

更是有着“南福北庞”之说。

这个至今仍为寻宝人们,念念不忘的地摊儿市场。

它形成于上世纪年代后期。

那个时候,每逢周六、周日,天不亮这里就喧闹了起来。

各地的古玩小贩们,摆开了地摊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不去逛逛(5/5)

一亮就更不得了,满街满巷流动着人潮,挤得你没处伸脚,这才叫风光呢!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浦市的“引场入室”工程,没有遗忘这个角落。

为此,还引发了一场几乎是一边倒的大讨论。

这道风景线不能消失,理由是,世界上再发达的国家,也都有地摊儿跳蛋市场,

讨论归讨论,这个古玩地摊儿市场,还是被迁入了百米之外的“藏宝楼”。

目前,“藏宝楼”共设有四个层面。

其中的一、二楼的面积,约为2100平方米,设了固定铺位近400个。

三楼,则为固定摊位。

四楼,则是沿袭了之前地摊儿市场的传统。

每逢周六与周日摆地摊儿,大约有300多个地摊摊位。

这里,仿照了旧时的“鬼市”特色。

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这里就人声鼎沸了。

摆摊的,寻宝的,先在楼前的马路上热闹起来。

然后再拥进“藏宝楼”的四层楼,设摊交易。

可以说,这里的地摊儿,遍地都是古玩旧物。

从陶瓷玉器、竹木雕刻、文房四宝、新旧字画、历代钱币。

再到老爷扇、古董钟表、美女月份牌、发黄的老照片,无所不有。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APP 免费阅读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