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 清晨(1/5)

清晨五点的时候,天还刚蒙蒙亮。

时节已经进入了深秋,但是在南方地区,仍然还是保留了秋高气爽的天气。

陈林他们三个,打着辆出租车,赶在五点的当口,就来到了藏宝楼的门口。

平时里没有鬼市的时候,这里要到早上九点才营业。

但是因为今天是周末,喜爱古董的收藏者们,还有喜欢凑热闹的游客,早早就来到了这里。

这附近一片儿都挺热闹繁华的,从这里往西边走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早市。

大清早的这里就显得格外的热闹。

街道两边人头涌动,熙熙攘攘,有如农贸市场一般的闹腾。

除了藏宝楼这里,两边也有鳞次栉比的商店。

在对面宽敞的街道上,也有许多人自发的拿了自己的小物件儿,来凑鬼市的热闹。

一个个小商贩,都想沾沾鬼市的热闹和沾下光。

他们都是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把各自的货物散放在铺好塑料布的地上。

陈林来得早,他放眼望过去,只见这些被搁在地上的小物件儿,真的是什么都有。

这其中,大部分的东西,都是陶瓷器物。

除此之外,还有铜器、珠宝翠钻、竹刻、根雕、书画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一千零一十章 清晨(2/5)

、古钱币、古旧书籍、明清小家具等,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这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的不断提高,国内开始掀起一种古玩收藏热潮。

在这股热潮的影响下,有许多人对于古玩文物之类,也起了极大的兴趣。

有的人平日里有事没事的,就喜欢看收藏鉴宝类栏目。

那些古董方面的专家,视频讲座之类的也很受欢迎。

有人,甚至买了几套古玩文物鉴赏的书籍,研究对比揣摩。

不过,兴趣归兴趣,大多数的人都明白,量力而行的道理。

这些聪明人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原则,就是只看不买,免得吃亏上当。

毕竟,古玩文物的鉴别,需要很深厚的功底与素养。

聪明人就很有自知之明,清楚以自己半桶水的水平,不用指望能够淘到什么好东西。

可也有那种自视甚高的人,觉得自己看过几期鉴宝节目,翻过几本古董方面的书籍。

应该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捡到好宝贝了。

这样的人,在圈子里也是大有人在。

比如,陈林在西安遇到的那‘国宝帮’的收藏者,就是属于这么一类人。

罗程和陈辉,就像是两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似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一千零一十章 清晨(3/5)

的,贪婪的看着藏宝楼前的一切。

“师公,这里就是鬼市?”罗程看着还有些灰蒙蒙的天色,悄声问道。

他看到,虽说这里有许多人在摆摊,看起来也是热热闹闹的,可是却没有人吆喝商品。

这种卖家不吆喝,买家不问价的情形,着实看呆了罗程和陈辉两个。

每个摊位前,老板就是在那里坐着,或看人或看物,摊位前只有微弱的灯光。

陈辉也轻声说道:“哥,我瞧着这跟咱们那儿的夜市,挺像的。”

“不过,他们为什么不招呼生意啊?”

陈林轻声跟他们两个解释道:“看货不问价,照货不照人。”

“这就是旧时在都城流传起来的,“鬼市”的规矩。”

其实“鬼市”从古至今都有,它也属于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但古时候的“鬼市”,更多的是为了逃税或是销赃,通俗点说就是“黑市”。

那么,它为什么会被称为“鬼市”呢?

因为,卖家所售卖的东西大多都见不得人。

甚至还有很多是自己用剩下的东西,所以自然不能拿到明面上售卖。

这个“鬼”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心中有鬼。

每一个去“鬼市”买东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一千零一十章 清晨(4/5)

西的人,就要做好与卖家斗智斗勇的准备。

当然,“鬼市”中也并不只有破烂。

在过去,有许多的人通过盗窃、抢劫所得来的赃物,也会放到“鬼市”中去贩卖。

甚至,还会有许多的纨绔子弟,偷拿家中的奇珍异宝、古玩字画来“鬼市”贩卖。

而这些东西,大多都是普通人,平时难得一见的东西。

由于这些东西全都见不得光,所以,买家也会非常守规矩的,用暗语来进行问价或交易。

但即便不是用暗语,双方也会相当小声地进行交谈,以免惹来他人的窥视。

因此,“鬼市”不同于夜市,卖家不叫卖,因为所卖之物见不得光。

买家不问价,因为怕惹祸上身。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鬼市”自然也在与时俱进,它在不断地改进中去除了糟粕。

但是,如今的“鬼市”,并不会再进行销赃活动了。

毕竟这种“很刑很可铐”的行为是触犯法律的。

在现代社会,“鬼市”虽然已经合法化。

但是卖家所售卖的东西,却与原来没什么变化。

像是二手破烂、金银玉石、古玩字画这些也经常会出现。

有时候,甚至还会出现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一千零一十章 清晨(5/5)

一些古董文物。

或许,你在里面会看见康熙用过的茶杯,乾隆用过的毛笔,慈禧太后穿过的袜子等等,但绝大多数都是赝品。

这时候就需要你拥有一定的鉴宝能力,去与这些卖家斗智斗勇了。

早些年间,也不乏有许多人在“鬼市”中淘到了真正的古董或是文物。

这也使他们一飞冲天,成为了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直接步入了上流社会。

人们都说,‘鬼市’是从都城流传起来的。

但其实,“鬼市”也并不仅仅只有都城才有。

现在,在我们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集市。

只不过,他们的名气远没有都城“鬼市”这么大而已。

而关于“鬼市”,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有传言说,‘鬼市’最早出现在古罗马,被我们给仿来的。

其实“鬼市”确实在古罗马出现过。

但是,它与我们这里的‘鬼市’的不太一样,可以说完全是另外一种销售模式。

但同时,两者又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据说在古罗马,经常会有人想要卖一些见不得光的东西。

但这些卖家却不想因此暴露自己的身份。

于是,就会采用双方不见面的交易方式。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APP 免费阅读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