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诧异地问道:“她怎么来了?”
诸葛亮好奇地问道:“殿下,谁来了啊?”
李元吉看着诸葛亮,深深地说道:“李秀宁!”
诸葛亮惊呼道:“太平公主李秀宁!”
诸葛亮来此可不是什么事情也没做,第一件事就是熟读此时代的历史。
平阳公主李秀宁可是一位传奇女子。
李秀宁,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嫁给了柴绍为妻。
起兵之处,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之内,李秀宁就拉起了一个超过七万人的队伍。
这支队伍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严明,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
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娘子军。”
关中平定之后,李秀宁被唐高祖李渊封为“平阳公主”。
而在建国初期,平阳公主又身负重任,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平阳驻守在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可谓李唐之所以能够拿下天下,平阳公主功不可没,若不是她身为女儿身,又不知凭空惹出多少事端。
诸葛亮转头问道:“殿下,您说平阳公主此时来是何用意。”
李元吉也摸不透这位三姐怎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想的。
要知道他与这位平阳公主关系可不是太好。
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李元吉淡淡地说道:“走吧。孔明,和我一起迎接一下传说中的“女军神”吧。”
诸葛亮笑道:“遵命!”
李元吉站在门口,便望着门外走进一个中年女子打扮的人,依稀可以看出年轻时是多么的惊艳动人。
李元吉微笑道说道:“三姐,真是稀客啊。你怎么有空来我这齐王府了。”
李秀宁丝毫不在外,直接坐到了主位了,静静看了好一会儿李元吉。
李元吉被李秀宁看的有点发毛:“不知三姐有何贵干!”
李秀宁没有开口说话,反而用手指敲敲桌子。
李元吉赶紧吩咐齐管家:“齐伯,没看见三姐来了,还不赶紧上茶。”
齐伯连忙歉意地说道:“殿下,马上就去。”
不一会儿,齐伯就端着几碗茶上来,李元吉接过其中一碗放在李秀宁的面前。
“三姐,这是刚被封为贡茶的龙井,尝一尝味道如何?”
李秀宁低着头,轻轻地喝了一口茶水,终于开口说话:“不错,确实是好茶。”
李元吉见李秀宁终于开口说话,也轻轻喝了一口茶水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三姐,现在可以说了吧?”
李秀宁盯着李元吉的眼睛,认真地说道:“四弟,你说从前有一位地主,这位地主家里有很多儿子。其中最优秀的是大儿子跟二儿子,老大温文尔雅,老二骁勇善战。无论是谁继承家业,都足以光宗耀祖,你说老地主应该怎么办?”
李元吉深深地看了李秀宁一眼,说道:“一般来说,家中的族人长辈应该比较喜欢老二。我觉得应该给大儿子分出一些基业,剩下的财产都交给二儿子。”
李秀宁又闻言一顿,又抿了一口茶水说道:“如果不是分家,只能从老大或者老二里选一个。”
李元吉放下手中茶碗,看着李秀宁说道:“那就选择老二。老二年纪小,不如老大社会经验丰富。若是老二被人赶出门,怕不知道在哪个地方就被野狗调走了。”
李秀宁哼了一声:“老四,自古以来长幼有序。若是处置不当,造成兄弟阋墙,岂不是让外人看笑话。”
李元吉长叹一声道:“奈何当弟弟的能力有限,不能调节老大和老二的矛盾。”
李秀宁沉默了一会儿,又说道:“如果让老大和弟弟们一起劝劝老二,你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觉得怎么样?”
听到这样,李元吉诧异地看向李秀宁,感情说半天,你是来充当李建成的说客的。
李元吉认真地说道:“弟弟们能力小,谁的忙也帮不上,也不想掺和老大和老二的事情。就想安安稳稳孝敬地主老人家。”
李元吉直接表明了李建成和李世民我谁的忙也不帮,我就好好效忠皇帝就行了。
李秀宁用诧异地眼光看了一眼李元吉,显然是没有想到从李元吉口中得出这样的一个答案。
不过受人之事已经办完,李秀宁也不打算多待。
“老四,吾最后问你一遍,你可愿帮帮老大。”
李元吉盯着李秀宁的眼睛说道:“老大与老二我谁也不帮!”
听完李元吉的话,李秀宁暗自点点头。
今日的目的就是受李建成之托,让齐王李元吉表明一下态度。
即使做不成兄弟了,也不要成为敌人。
李秀宁缓缓起身,说道:“老四,茶很好喝。下次有机会再来你这里喝茶。”
李元吉恭敬地开口道:“慢走三姐。欢迎常来齐王府做客。”
李秀宁点点头准备离开。
李元吉见状也没有再挽留。
倒是等李秀宁快要走出大门时,李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吉突然高喊:“三姐,你说地主的女儿们是帮老大还是老二?”
李秀宁听完身体顿了顿,就听见一句:“老四,地主的女儿谁也不帮,只疼自己的地主。”
李元吉一听心中就乐了,原来你也是这么打算的。
李秀宁刚走出齐王府就吩咐身边的丫鬟:“珠儿,你去东宫一趟,替我给太子带几句话。就告诉他,地主家的弟弟们谁也不帮,就只想伺候好地主”
“另外告诉那人,今日的事是我帮他的最后一件事。以后就不要再联系了。”
珠儿:“公主,珠儿马上就去办。”
说完珠儿就往东宫的方向跑去。
李秀宁回头望了望齐王府,心里默想:“四郎,希望如你所言,不要再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来了。吾真不希望看到兄弟相残的那一天。”
随后李秀宁大手一挥:“走,回府。”
李秀宁不知道的是,等她走后没多久。李元吉的身影出现在门外。
“没想到平阳公主上门竟然是为了太子之事,看来太子还是不放心我的立场。”
诸葛亮回道:“殿下今日已然将立场表明的非常清晰了,相信东宫和天策府很快就会收到消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