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和李世民两人是水火不相容之势。整天是互相算计来算计去。
李元吉是暂时没兴趣加入他们的战斗,何况李元吉有他的打算的。
此时的李元吉手中从系统换来的土豆和玉米。
“这才是真正的好东西。足以让百姓吃饱的好东西。”
诸葛亮好奇地看着齐王殿下手中奇怪的东西。
问道:“殿下,您手中这是何物,吾为何从来之前没有见过?”
李元吉转头看着诸葛亮,哈哈大笑道:“孔明。此物为土豆和玉米。”
诸葛亮望着齐王手中的“土豆”,外形呈扁圆形状,表皮为土黄色,并且凹凸不平,略带有深褐色的斑点,赫然是豆子的放大版,叫土豆倒是相当形象。
而玉米的形状则像是圆锥状,表面布满了颗粒状的果实,有黄色、白色等。
诸葛亮不知道齐王是何用意,直接问道:“殿下,不知道此物为何物。”
李元吉想了想认真的说道:“孔明,这两个物看似平平无奇,其实对我大唐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如果种植成功,可使得大唐从此再无饥辘之忧。”
诸葛亮不敢置信地看着齐王的两物,难以想象到底是何物能让齐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夸下如此海口,能保证整个大唐再无饥辘之忧。
诸葛亮战战兢兢地问道:“殿下,此言当真。”
李元吉认真地点点头。
诸葛亮立刻恭敬地说道:“此事如果可成,殿下可又为大唐立下了千秋之功。”
李元吉摇摇头说道:“功劳不功劳的我不在乎,我只是在意这大唐的百姓能不能填饱肚子。”
毕竟此时的李元吉是现代人的灵魂,接受过红色教育,向往着天下大同的生活。
诸葛亮听闻李元吉的豪言壮语,内心也是肃然起敬,说道:“孔明佩服。孔明定当竭尽全力帮助殿下实现宏图大愿。”
李元吉心中则是想着,就把几个物当中种子来培育,不然以后大唐要靠自己获得这重要的农作物就得造成能够横跨太平洋的轮船去美洲大陆寻找。
不过要是没有李元吉的帮助,每个几百年是完成不了这个大业。
李元吉想到这里,立刻喊道:“齐伯。”
管家齐伯很快就来到了李元吉身边:“殿下。”
李元吉又说道:“管家,都找人弄几个大缸来。”
齐伯赶紧回复道:“遵命,殿下。”
过了没多久齐伯就带领着几个下人抬着几个大缸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
李元吉伸手让众人跟上他的脚步:“孔明,今日就带你如何种植这农作物。”
诸葛亮等人一直跟着李元吉到达了后院。
李元吉指着后院的一处地方,缓缓说道:“把几口大缸放到这里吧。”
说完李元吉还郑重其实的说道:“今日起,此地化为禁地,外人不可随意进出,安排专人看好这几口大缸。”
“是,殿下。”
李元吉转身又对着诸葛亮说道:“孔明,看来了我是怎么种的。”
诸葛亮看着齐王殿下,认真地点点头。
李元吉先命人将几口大缸的缸底都敲出了一个大洞。又令人将一些腐烂树叶根茎混到泥土,搅拌到一起,显得十分的肥沃。
李元吉小心翼翼地将土豆切成几个小方块,放到这几口大缸里。
诸葛亮看不懂李元吉的操作,便问道:“殿下何以将腐烂的树叶埋至土中。”
李元吉解释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往土壤里掺杂腐叶,肥土保墒,既可以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亦可以增加腐殖质。”
“所谓农业“八字宪法”也就是“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土是根基,水是命脉,肥是动力。”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诸葛亮疑惑的问道:“殿下,吾怎么从未听过农业“八字宪法”,不知是哪位高人所创?”
李元吉不假思索地说道:“额,当然是本王博览群书草创。”
诸葛亮听完佩服地说道:“没想到齐王殿下对农学有如此见解,真令孔明汗颜。”
李元吉摆摆手:“孔明不可妄自菲薄,吾亦只是多了一点点学问而已。”
什劳子博览群书,当然李元吉是剽窃了那位伟大人物的八字宪法。
反正这个时代又无从考证,随便李元吉怎么说都可以。
而这个时候,侯君集和尉迟恭两人也回来复命。
只不过两人看到后院凭空多了几口大缸,尉迟恭便开玩笑地问道:“殿下,你这是准备弄些花花草草养嘛?”
李元吉没好气地看着两个憨货,说道:“孔明,你给他们两个解释一下。”
诸葛亮快速的把事情给两人说了一遍。
听得两人一脸的不可置信。
侯君集问道:“殿下,这农作物真能管的起大唐的百姓?”
李元吉点点头:“如果培育好推广开来的话,绝不再话下。”
尉迟恭半信半疑地说道:“真的嘛?殿下。”
李元吉一脸正色的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吾从来不说假话!”
瞬间两人倒吸一口凉气,要真如齐王殿下所说,那这可是大宝贝,这可是功利千秋的大功啊。
尉迟恭说道:“殿下如果将此物献于陛下,定能换取功劳。”
李元吉摇摇头说道:“刚我已给孔明说过,我研究此农作物只为了大唐百姓,并不是为了换取功劳。”
侯君集说道:“是吾等境界不够,太过狭隘了。”
李元吉转身望着众人:“不说了,下面我再告诉你们玉米的种法。”
说完李元吉就安排将后院的荒地开出了一道道田垄。
然后将玉米粒均与地散布于田地当中。
安排妥当后,对着众人说道:“此物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可能会产生差异。但唯一的好处就是在大唐各地皆可种植,花果期为秋季,可以作为粮食的重要食材。”
尉迟恭自动请缨道:“殿下,竟然此农作物对于我大唐如此重要,末将愿意担负起照看此处的重任。”
李元吉听闻尉迟恭的话深思了一会儿,现在这个时期暂时没有大事发生。
便答应了尉迟恭的请求。
“好,竟然如此。本王就答应你的请求,切记万不可出差错。”
“末将领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