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医疗落后的大唐,来一场瘟疫造成的影响太大,尤其是天花这种疾病,更是难以预料到会发生什么大事。
李渊眼见百官无人发言,心中暗中恼火,平时一个个都能这么叭叭的。
怎么一到正事上全都歇菜了。
李渊直接点名道:“裴寂,你说,有什么好的建议。”
裴寂一看自己的顶头老大又问道。
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应该立刻派出太医署的医生,并携带大量药材前往泾阳县救治众人。”
李渊听闻还是自己的心腹能提出点真实有效的建议。
“善,宣太医署,命其太医令带领众太医赶往泾阳县,速速救治百姓。”
秦王李世民此时双手抱拳道:“禀父皇。儿臣认为还应出动金吾卫,速速将泾阳县各村落的地方封锁隔离,不要再扩大瘟疫。同时还有让金吾卫稳定一下长安城的百姓,还有检查一下,长安城内是否已经有人感染了天花。”
李世民的话让李渊心中一跳,他的话不无道理,要是长安城内也有人已经感染了天花,岂不是要乱套。
其实李世民的建议与李元吉的想法不谋而合。
何况在他们高谈阔论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谁也不知道有一个大唐的皇子已经深入到瘟疫发生的重灾区。
而就当这帮人还在讨论对策的时候,外面其实已经传遍了谣言。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是天花这样的瘟疫。
长安城的百姓一听闻瘟疫的消息,顿时全都恐慌起来了。甚至此消息迅速在长安城中发酵开来。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的官员百姓人人自危,搞得人心惶惶,动荡不安。
一时之间,原本门可罗雀的长安城,关门闭户。
繁华的商铺处于歇业状态,更不要说本来车水马龙的街道。
更是寂寥无人。
但更为可怕的时候,长安城居民中也有几户莫名发烧,浑身冒起了红点,经大夫初步诊断后,也被确诊为天花。
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城恐怖的氛围达到了极致,城内百姓出城躲避瘟疫者不计其数。
到消息传到了皇宫时。
整个太极宫还在谈论着如何躲避瘟疫,没想到事件发展的那么快。
……
李渊刚听闻消息,一时之间心乱如麻。
“什么,朕的长安城内也已经有了天花患者了。”
李渊直接被这一消息惊呆了。
朕还在讨论如何派兵去调查城内的情况,结果可到话,消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直接传来了。
秦王这建议算是白费了。
李渊沉重地看着底下的重臣:“各位,朕要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据城内回报,长安城居民内已经有人确诊了天花。”
“长安城的百姓们现在是人人自危,而且好多已经开始收拾行李出城逃难去了。”
此言一出,太极宫里一片哗然。
没想到还没等众官员来得及反应。
外界就发生了如此变故。
快到了大唐的官员来不及做出准备,就以这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长安城。
要知道瘟疫可不仅仅是瘟疫啊,随着事态的发展,百姓为了活命,什么事情可都干的出来。
如若让事情任期发展下去,甚至严重脱离君臣掌控的时候,那它会大唐带来的麻烦可就大了,而大唐为之付出的代价也会相当大。
你想想,人人都在家里,不敢出门,纷纷为躲避瘟疫。
无人耕地,无人做工,无人经商,甚至有可能官员不作为,只顾自身。
如果真到了那种地步,百姓还会认这个大唐嘛?
李世民听见此时已经在长安城内有人感染了天花,进言道:“父皇,事情竟然发生了,就要赶紧做出对策。儿臣建议立刻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出动金吾卫,把控住各个路口,不得随意进出。”
李渊立刻赞同:“准备,马上命金吾卫出动,把控长安城各个路口,不得出入。”
李建成也此时进言道:“父皇,不必太多担忧,上天会保佑我们大唐子民的。”
李渊听完安慰自己道:“希望如此吧。”
谁知此时刘御史突然冒了出来,大哭道:“如今天降横祸,怕不是有皇子不修德故而惹怒上天,引来天罚,所以才造成如此大难。受遭殃的是这大唐的黎民百姓啊。”
此言一出,李渊心中泛起一阵波浪,按照以往的惯例,倒是有君主祈求上天有好生之德,保护黎民百姓之说。
有甚是让皇帝下罪己诏书,好堵住这天下悠悠众口。
但是现在这刘御史突提此事,怕不是要借题发挥吧。
李渊一脸阴沉地看着刘御史,心想这个时候,你还有心思搞这种小动作,真是朕大唐的好“官员”啊。
李渊盯着刘御史问道:“不知御史所言皇子是何人……?”
刘御史心中一阵汗颜,他也是奉命行事,再说他又不蠢,哪能点名道姓说哪位皇子,那岂不是自寻死路。
刘御史声情并茂地说道:“陛下,自古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当皇族犯下过错时,上天自会降下灾难。吾皇这么英明圣德,那只能是皇子中有人不修德性。”
刘御史的回话避重就轻,一番夸赞李渊的圣明。
果不起然,李渊心中一阵喜悦。
看来朕的大臣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知道朕的英明圣德。
难道真的是朕的皇子不修德性,才惹得上天震怒,给大唐降下这一天灾人祸嘛?
李世民一看皇上的眼色,就知道皇上心中有了动摇之心。
这不明摆着给他上眼药嘛?
想到这里,李世民给房玄龄使了一个眼色。
房玄龄心领神会,上前说道:“陛下,刘御史此说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当务之急应该治疗得天花的百姓才是。”
刘御史此刻反驳道:“吾不听房大人的观点,你这么着急岔开话题,难不成受谁指使,来扰乱视听。”
上来刘御史就给房玄龄扣了一个大帽子,言语间含沙映射道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面色不变,根本不在意刘御史的冷嘲热讽。
李渊也是头疼不已,怎么就不能省点心。
要都像四郎一样,改邪归正了,少跟朕添点堵就好了。
四郎?四郎?
李渊扫视一圈,脱口问道:“齐王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