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明感激涕零:“臣遵旨!”
“只是皇上...”
“此次,您以雷霆之势,镇压两江士族。”
“朝廷的文官集团,必定不肯善罢甘休,一定会找臣的麻烦,两江总督一职,要不然皇上另找人选...”
左宗明走上这孤臣之道,就没有想过自己会大富大贵。
从一开始,左宗明就打算玉石俱焚,宁愿一死,也要彻底根除胥吏之弊。
至于自己当两江总督。
文官集团一定是竭尽全力阻止。
他连想都不敢想!
最重要的是。
左宗明不想让秦昊为难!
秦昊虽然是皇上,但是他身上的担子已经极重,左宗明心有不忍。
秦昊却摇头,态度坚决:“不!你尽管在江宁等着!不出十天,朕就会让内阁松口,将你的任命状送来!”
左宗明再次拱手:“多谢皇上!”
秦昊将女儿秦昊抱在马车上,吩咐道:“启程,回京!”
.......
数日后。
秦昊乘船,在李画眉的护送下,从海路返回京师,到了津城港口。
刚下船,他就听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这一次。
秦昊镇压两江,灭了柳家,受牵连者超过十万人!
可以说。
两江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地的士族,就没有不被牵连的,几乎被清扫一空。
这个消息传出去,大夏各地就响起了一片骂声。
各地士族,当然不敢骂秦昊,怕被迁怒,落得灭顶之灾。
但是,他们敢骂左宗明。
甚至有不少人,直接将这十万条人命,全都算到了左宗明的头上。
“就算柳家犯法,跟两江士族有什么关系?左宗明这奸臣,屠尽两江士族,这是动摇大夏根基!”
“一个小人物,就凭着拍马屁,才飞黄腾达,下手居然如此狠毒!”
“左宗明这刽子手,也敢妄称读书人!从此以后,凡我门生,谁敢跟左宗明为伍,立刻除名!”
骂的最凶的,当然是那些所谓的大儒。
他们大多数在书院之中教书,掌握了话语权,一旦他们开口,铺天盖地的骂声,就犹如燎原之火,瞬间淹没了整个大夏。
大儒一骂,他们的门生自然是跟着骂。
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是不了解具体情况,只听信大儒们的片面之言,一起跟着起哄。
各种言论,甚嚣尘上。
一些居心叵测之人,立刻抓住了机会。
比如出云暗藏在大夏的密探间谍,就趁着这个机会,直接造谣,说左宗明是奸
(本章未完,请翻页)
臣,作奸犯科,贪赃枉法,无恶不作。
他们表面上也是骂左宗明,实则是骂秦昊昏君。
毕竟,没有昏君,哪来的奸臣?
这就是谣言的厉害之处。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让秦昊多年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开始崩溃。
世人喜欢崇拜偶像。
老百姓就喜欢造神。
在他们看来,皇上就应该是完美无缺的神人。
一旦皇上有了一点点缺陷。
那么,整个人就会被彻底否定。
百姓从原本的崇拜喜爱,立刻就变成了厌恶仇恨!
这就是人性劣根。
任何人都不能幸免!
当然,诸葛云这个宰相,也不是吃干饭的。
他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皇上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倒了,一切都完了!
以后,朝廷不管推行什么政令,进行什么改革,百姓都不配合。
那么国家也就完了!
舆论仗,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对于这种战争,诸葛云早已是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
诸葛云立刻召集内阁大臣,利用大夏日报这宣传工具,开始披露真相,将柳青云的恶行,以及两江官吏官官相护,忤逆谋反的罪行,全都公诸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世!
如此一来,谣言止于智者,舆论风向马上开始逆转。
不少儒生也都清醒过来,心中一阵后怕。
自己如此抨击朝廷,诽谤皇上,等于是给反贼递刀子!
除了发泄怒火之外,对大夏有任何帮助吗?
完全没有!
如此一来,连续过了几天之后,虽然还有一些骂声,但是比之前弱的很多。
毕竟。
人死不能复生。
两江的十万人,左宗明已经杀了,尸骨都已经凉透了。
他们再吵吵有什么用?
难道,还能让皇上下旨,将左宗明撤职查办,甚至斩首示众不成?
只要有脑子的人都知道。
左宗明,只不过是皇上手里的那把屠刀!
人其实都是皇上杀的。
而且,那些人确实是罪有应得!
皇上既然敢杀人,就不会轻易妥协。
就在大家都认为,这场风波就要逐渐平息的时候。
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发生了。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以诸葛云为首的内阁,违抗了皇上的圣旨,硬生生将左宗明的任命书扣了下来。
大儒宋鸾在天牢里自尽了!
这个消息传出去。
整个大夏都炸锅了。
特别是四大书院。
书院里的儒生们知道这件事之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彻底坐不住了。
谁能想到,宋鸾会在天牢自尽?
而且,宋鸾还有一封遗书,不知道是通过什么渠道,流传到外面。
遗书有洋洋洒洒三四千字,是用鲜血写成。
宋鸾先是说自己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问心无悔。
而且,皇上当年征伐南楚,是他主动投诚,冒着生命危险,号召自己的门生弃城投降,这才避免百姓遭兵劫,生灵涂炭。
皇上答应自己入朝为官,本以为能一展抱负,结果进了翰林院这清水衙门,手中没有实权,郁郁不得志,本就打算告老回乡。
结果,到了最后,受奸臣所害,被打入天牢,一生清名,毁于一旦,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他本以为皇上等怒气消了,就会放自己出来。
结果,皇妃诞下皇子,皇上大赦天下,一众门生都放了,唯独留下他,还被关在大牢。
宋鸾本就心灰意冷,又听说左宗明屠戮两江十万士族,其中不少都是他的门生。
皇上不仅不怪罪,还要提拔左宗明为两江总督。
宋鸾当晚就气的吐血三升,怒急攻心,一头撞死在天牢里。
故而,他留下遗书,希望天下读书人,能帮自己讨一个公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