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
“还有一点!”
秦昊沉声道:“哪怕是小冰河时期,白令海峡也不可能永封!就算海面结冰,能够过人,也不过是几天罢了。”
“走陆路,终究是权宜之计。”
“终究,还是要走海路。”
群臣恍然大悟。
诸葛云更是紧张,道:“皇上,若是白令海峡通行,只有短短几日,那么时机极难把握,可如何是好?”
秦昊眸光一闪,道:“很简单!朕立刻派人,一路北上,抵达白令海峡,探明情况...”
“谁愿前往?”
一时间,大臣们全都低着头,沉默不言。
没有人主动站出来。
北方天寒地冻,气候恶劣,一路上还可能遭遇到狼群,可谓是九死一生。
这等苦差事,自然没人愿意做。
这时候,李画眉主动请缨:“皇上,臣妾愿往...”
秦昊冷冷一笑,目光扫过群臣:“泱泱大夏,衮衮诸公,难道还不如一名百越女子?”
满朝文武皆是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东厂厂公长生第一个站出来:“皇上,奴才愿往白令海峡,探明前路!”
“好!”
秦昊不假思索,立刻拍板答应下来,满脸欣喜:“长生,朕果然没有看错你!”
“古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时有两条丝绸之路!”
“一条陆路,一条海路!”
“如今,你探明白令海峡,开辟通往新大陆的道路,等于是为大夏,开辟了第三条丝绸之路!”
“此等功绩,足以名留青史!”
大臣们听到这话,全都惊呆了。
他们本以为,不过是去探明白令海峡。
无论那里通行与否,都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却没想到。
皇上居然将此举,捧得如此之高,居然跟丝绸之路相提并论!
想想也是。
若是白令海峡真的能够通行,那么大夏百姓就可以走陆路,前往新大陆,开辟一片新天地。
其意义重大,丝毫不亚于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这是多大的功绩,多大的功劳,多大的名声?
人生在世,名利二字。
这些读书人,十年寒窗,一朝高中,入朝为官,图的是什么?
有人图的是利益,是权势。
但是,更多人图的是名声!
图的是四个字——名留青史!
此刻,大臣们的肠子都悔青了。
这名留青史的绝佳机会,自己居然拱手,白白让给一个太监?
于是。
大臣们争先恐后道:“皇上,臣愿往!”
“臣也愿意,与长生厂公同行,前往白令海峡!”
“是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皇上!臣也愿意!”
秦昊摆摆手,道:“众卿的心意,朕已明白。你们都是大夏的忠良,令朕感动。”
“不过,探明白令海峡,也不需要太大阵仗。”
“凡事总要有个先来后到。”
“既然长生率先请缨,那么朕就将这件事交给东厂了!”
“长生,你可有信心?”
长生跪地,激动道:“奴才...奴才必定竭尽所能,绝不会让皇上失望!”
“好!”
秦昊颔首:“你今日回去之后,立刻挑选精锐,准备启程!”
长生跪在地上:“奴才,谢主隆恩!”
探查白令海峡一事,秦昊就这么敲定,交给了东厂。
满朝文武有些失望。
不过他们转念一想。
事关重大,关系到大夏的国运,绝不能马虎。
东厂,乃是皇上一手打造出的心腹。
皇上将这件事交给东厂,最为稳妥。
但他们却想不明白。
皇上既然打定心思,将此事交给东厂,只需要下了朝,私底下吩咐东厂,何必在朝堂上商议?
难道,只是为了当众打文武百官的脸,让自己难堪吗?
静公公却浑浊的双眸一闪,苍老的脸庞上满是感激。
别人不明白皇上在做什么,静公公岂能不能明白?
这一次,秦昊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洋洲之行,静公公并未同行,而是留在京师,约束东厂,免得厂卫们胡作非为,败坏名声。
然而,静公公发现,东厂无论在朝堂还是民间,早已是恶贯满盈,声望跌破谷底。
朝廷官吏也好,寻常百姓也罢。
提起东厂二字,就没有不咬牙切齿,破口大骂的。
人的第一印象,总是根深蒂固。
东厂作为一个特务机构,本来干的就是见不得光的事。
而且,东厂还继承了锦衣卫遗留下的恶名。
想要洗白,谈何容易?
总而言之,仅靠东厂自我约束,风评不可能扭转,只会变得越来越糟。
唯一的办法。
就是走江离的龙威军那条路!
立下赫赫军功,用功勋来洗刷偏见和耻辱!
可是,这条路,龙威军走得通,东厂却难以走得通。
一来。
如今大夏四海升平,哪有什么仗要打?
二来。
东厂毕竟不是军队,不方便上战场。
总而言之。
龙威军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加上江离自己的勇气,种种条件叠加而成,根本不可能复制。
但东厂的名声,如果继续臭下去,总有一日,会成为众矢之的,被大臣们群起而攻之,联手弹劾。
这不是静公公,以及秦昊愿意见到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在静公公担忧,不知所措之时,秦昊却早已安排妥当,将探寻白令海峡,这莫大的功勋,白白送给东厂。
东厂虽然不大,但里面都是人才。
探明一个白令海峡,对于东厂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
到时候。
东厂立下大功,在朝堂和民间的声望,自然扭转。
这一下,静公公就再无后顾之忧,不用担心,自己的这些干孙子,有一天会成为众矢之的,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
诸葛云身为宰相,是聪明绝顶的人物,岂能不明白皇上的心思?
他开口道:“东厂忠实可靠,是皇上心腹,确实是探明白令海峡最合适的人选!”
“不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我们还面临着一个难题,尚未克服。”
“那就是...海参崴以北,包括白令海峡在内,都是罗刹帝国的领土!”
“虽然那里是浩瀚冰原,万里无人烟,罗刹帝国的统治极其薄弱。”
“但是...若是大夏百姓,大规模迁徙,穿过罗刹帝国的国土。”
“这消息若是传回罗刹皇宫...”
“以皇上与罗刹女帝的关系,她应该睁一只眼闭只一眼,不会多说什么。”
“可是那些罗刹贵族,恐怕要借机发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