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易白原本闭着眼睛看起来悠闲自在的样子,听到这话却缓缓的睁开眼睛,彩荷看见她似乎还不是很清醒的样子,突然领会到刚才彩枝的惧意何来。
“要走了啊。”
“那边就定在明天吧,刚好明天有高僧在大慈安寺俗讲。”
沈易白喃喃一声,站的稍远一点的彩枝没听清,但是和她咫尺之距的彩荷却听的明白,但是她却不能完全听出其中的意思,伤感中带着些轻松。
“你们总算来了,不过才一天没见我却觉得都好久好久了一样。”
她们约在各自出门交会的巷口处,听见由远及近的车辙滚动的声音,最后停在自己身侧,沈易白掀开帘子果然看见一辆熟悉的马车,声音里满是欢喜。
“虽然你我认识的时间不长,但我也是这样的感觉呢。”
“夫人这话说的确实不错,不是俗话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吗,我们可不是好久没见了。”
冰凤坐在靠近沈易白的窗边,掀开帘子就是和人面对面的说话,二人相视一笑,一个更加活泼娇怯的声音从冰凤的身后传出来,虽然看不见人,但是沈易白知道那是谁,笑容更加明媚。
“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听说今天大慈安寺有高僧俗讲,曼冬姐姐,江南的高僧是什么样的啊,俗讲是什么意思啊。”
既然是一起出行且又都是女眷,自然是乘一架马车的,所以沈易白上了顾还月的马车,现在是她们三人同乘,后面的那架车里是她们各自的婢女。
“僧人还有什么区别吗,我也没见过别处的高僧,不过都叫做高僧了大概都差不多,只是这俗讲我觉得你应该会喜欢的。”
沈易白没有直说,看着顾还月好奇又不得知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
“好啦好啦,不逗你,所谓俗讲就是高僧将佛经里面的故事通过更通俗易懂的形式讲给百姓们听。”
“今日这位据说是一位非常厉害的高手,原先颇受皇室器重,但是他却以出家人不问世俗的理有拒绝了前朝皇室的邀请,几十年如一日的在大慈安寺闭关,今天是他出关后的第一次俗讲。”
“想来今天大慈安寺的人不会少,咱们自己多注意些,不过咱们带的护卫都不少应该也是没问题的。”
沈易白说着像有些难以抑制的兴奋,看起来比平常不知道鲜活生动了多少,眼睛里似乎也有些不一样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光芒。
顾还月觉得有异,但是等她仔细看的时候却已经消失了,仿佛刚才只是她的幻觉,本来今日出游她是带着更多的警惕心来的,但是和沈易白说这话话她又不自觉的放下不少。
直到刚才看见她眼睛里不一样的光,她才又捡起心里的防备,看着对面人笑颜如花且一副毫无攻击性的样子,顾还月心中叹息,她不得不承认,沈易白是个十分有魅力的人。
不是那种美艳的魅力,而是一种莫名的吸引力,人格魅力那种,反正她是时常会被她所吸引,从而放下防备。
顾还月的目光并不炽烈,沈易白没有察觉到人眼神中的探究,或者是察觉了但是装作没有发现,顾还月也不想去揣摩人的心思,只默默的收回视线,听她们交流。
“这人是真的不少啊。”
哪怕沈易白心里有准备也被今日的盛况吓到了,她们甚至被堵在官道上离大慈安寺的山脚都还有不短的距离,但是这会儿她们的车已经半点不能再往前挪动了。
虽然这样的盛况,附近城镇的百姓大多都会来凑凑热闹的,但是也不至于马车会在官道上堵着,顾还月觉得不对劲,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叫人去前面看看。
“夫人,今日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前面好像是哪家的马车突然受到惊吓发生了事故,所以才将这许多车架都堵在路上了。”
不一会儿马车外面就传来侍卫汇报的声音,这才是无妄之灾了,车上的三人面面相觑。
“这位高僧真的有这么厉害,即便如此了,外面的人也都不原离开吗。”
虽然去的路上堵着,但是也回去的路有那么宽,掉头就可以回城又何必在郊外苦等,乘车来的大多都是有钱或者有权的家庭,却都没有一架车离开,顾还月有些好奇。
“外面传言说这位高僧能通古今,知晓看人一眼就能看出人的前世今生……虽然是这样传的,但是我在姑苏城生活了这么久却也没见过他。”
那位高僧宣布闭关的时候都还没有她呢,所以这些也都是她听说的,现在听来只觉得好笑,这么荒谬的话居然还会有人信,而且大把的人趋之若鹜。
“你说他闭关数十年如一日,那现今这位高僧多少岁啊?”
“我也不知道,大概七八十?”
沈易白确实不知道,但是他闭关之前已经是名动天下的高僧了,想必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岁必然不会太小,估摸着再怎么都的四五十岁了吧,现在几十年过去,七八十应该差不多。
顾还月倒也不是真的有多好奇,只是现在这个医学实力薄弱的社会,人们寿数大多不长,闭关几十年又常年茹素还能不痴不傻的活到这个岁数,实在是值得研究的了。
“那咱们就这么干等着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通行。”
冰凤掀开帘子往外面看了一眼,除了马车之外还有牛车驴车,熙熙攘攘堵在一起,她们来的不算特别早,所以也没等的太久。
那些天没亮就来了,却被迫堵在半路的也不是没有,她们便是更着急了。
“夫人,前面的路障已经清完了,马上就可以恢复通行了。”
车上的三人还在犹豫,先前出去探路的侍卫又跑回来在外面回话,这下是不用纠结了。
“就是我们先来的,你抢什么。”
“谁能证明是你们先来的,在这堵了这么许久,谁快谁走在前面。”
说实话,顾还月没想到在古代也能遇到这样的事,只能说明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不讲理的人,好不容易开始慢慢通行起来了,结果又有两家的人吵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