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独山喝了两天,在大年初五的下午,我们踏上了去沙漠之路,因为我没有护照,过年不办理,偷渡不是好孩子的选择,所以,拿小墓练练手,这是唯一的选项。
我们赶到塔里木盆地的外围时,已经是大年初八,因为一路上,都有人办招待,有实在推不掉的,便会留下喝一顿酒。银天养倒是向周围人没怎么着重介绍我,只说是他兄弟。
沙漠一族一直盘踞在塔克拉玛干腹地,要知道这可是世界排名第十的沙漠,占地三十三万平方公里。里面的沙漠是流动的,狂风起来时,吹起的沙墙可以瞬间吞噬一切,当年,一个车队开进去迷路,至今未曾找到。到了夏天,沙漠的动物甚至还会出现夏眠的现象,和冬眠差不多。
在部落语言里,塔克拉玛干的意思是被诅咒的、淹没在沙漠之下的城市,这个名字其实分为两部分,“塔克拉”和“玛干”,塔克拉的意思为地下,玛干意为家园,综合起来就是地下之城。
外人只理解为沙漠之下的城市,却不知道这原意就是说沙漠一族建立起的城市。里面的传说无数,最广为流传的是一个凄美的故事。
传说的内容是在很久以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们渴望能引来天山和昆仑山上的雪水浇灌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便去祈求神仙帮助。一位慈善的神仙被人们感动,他有两件宝贝:金斧子和金钥匙。
神仙把金斧子交给了部落人,用来劈开阿尔泰山,引来清清的山泉水,又想把金钥匙交给另一个部落人,让他们打开塔里木盆地的金库。不幸金钥匙被神仙的小女儿玛格萨丢失了,神仙一怒之下,将女儿囚禁在塔里木盆地,从此盆地中央就成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所以,古人都认为沙漠里有金钥匙这件至宝,无数的人前来寻宝,却丢失了性命。
银天养很是兴奋,将车开得飞快,车开始是在沙漠公路上,跑着跑着便冲下了沙漠公路,躲开了无数的红柳和梭梭柴。甚至那半旧的越野撞到了沙丘上也无所谓。好在冬天穿越沙漠,没有那么大的烟尘,否则,还得下车换空气滤芯。
看着一面白色一面黄色的沙漠,我这么多天压抑的心情尽然在一点点地变好。
我问道:“天养哥,地点在哪儿?”
他突然一脚刹车停了下来,说道:“哎呀!我还真没好好研究。现在快看看。”
赵大力嘲笑道:“你可真棒,就带了三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天的干粮,到哪儿去都不知道,就闯进沙漠了?”
“别啰嗦,我那不是喝多了没顾上吗?快研究一下,我这里资料可都是绝对准确的。”
我:“.....”
他找资料也找了半天,才从后排摸出了一个老大的信封,里面掉出的东西可谓是五花八门,甚至报纸的剪裁也有。
我们一众人看了起来,我看的是一份古籍,这是某个西境古人的游记,上面写的内容是他们沿着丝绸之路行走,大约走了两天,在一处绿洲前发现了古墓,他们在那里取水,并且将那里当成了一个地标性建筑。
资料就没了,这份资料来自于明朝残缺的记录。
接着是清朝的不知名杂记的复印件:入西境沙漠海后,会有流沙陷阱,献祭一人便可见古人尸骸无数,尸骸多有穿金戴银,遂村民多使用钩镰枪将尸骸拿起,取金银而丢弃骨骸,其行径令人发指。
这是不是说明那里已经没有任何东西了?
我越看这资料越觉得心里凉凉,这就是找到地方,还有流沙坑,简直不是来挖坟,而是来送命。
我还是拿着地图看了半晌儿,却没想到赵大力和银天养两人开始了计算。
我好奇地说道:“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明显墓穴被人挖过呀。你们还能看出花儿来?”
赵大力说道:“你再看看这份资料。”
我接了过去,这是那个最艰苦年代的纸张,红皮笔记本,上面的字苍劲有力,不知是谁所写,但可以看出来是一篇日记:
1976年1月15日,凛冬日,我和两个牧民进沙漠腹地寻找丢失的两匹骆驼,我们采用的是三点分散寻找,走出五公里后,朝着中心地带汇合,在第二次汇合分开没多久,我发现了一处连续的沙丘,高度约三米。
本来,我打算离开的,周围没有骆驼的脚印,但我看到了一群老鼠从一个沙丘下钻了出来,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我觉得很不对劲儿,沙漠老鼠在冬天不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它们要觅食,也会两两出动,如此之庞大的鼠群下面肯定有古怪,我猜测下方可能有巨大的空间。
我没有带必要的挖掘之工具,只能用手里的英吉沙尝试挖掘,在挖下半米,我遇到了岩石层,我挪开大约五米,继续挖,再次挖到了岩石。我认为下面会是地裂带,鼠群在下面找到了地下水,周围一公里之外便是红柳林子,可以提供给它们食物,决定放弃。
在跨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个小沙丘时,被绊倒,我发现了一块刻字的石块,石块已碎裂成七八块,我不敢多想,因为我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阿迪江和另一个牧民已经快要抵达下一个集合地,我能做的就是赶路。
好在下一个汇合地点,我们相遇了,阿迪江不愧是沙漠的猎手,他找到了两匹骆驼。
回到地窝子,我回想起今天白天发生的一切,我认为那一处沙漠下应该是古人的埋葬之地。那上面的文字我记忆犹新,我为能和古人擦肩而过,感到快乐,大抵也可能是我看错了,不过,在这样无聊的时光里,我依然觉得幸运。
这件事儿是我的小秘密,如果还有机会能去到那里,我想再去看看。
......
下面的话便无关紧要了,我已经提取了关键信息,便将笔记本递了回去。
我依然不相信这样就可以找到古墓,尤其是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什么事儿都能发生。
我说道:“两位哥,这也太模糊了,我们不确定他们进入的地点,这三条信息之间似乎也没有必然联系,第一个是绿洲,第二个是流沙,第三个是连续的小沙丘,而且进入的地点颇多,我们掌握的情况又太少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