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扎哈哈大笑,说道:“如果我们动作够快,半个小时就能洗上澡。”
他的话让我来了兴趣,我兴奋地说道:“真的吗?那我来帮忙。”
阿扎走到了一处半开阔地,他将上面的一块板子去掉,下面赫然露出了一个黑乎乎的洞口,我朝下一看,居然是一口井,这井很浅,水几乎要溢出了井口,管子插进去,另一端,阿扎拿着一个羊皮口袋,锁住管子口,用力一捏,反复几次,哗哗的井水便被抽了出来。
“哈!你去拿柴吧,就在下面点着。”阿扎说着,开始冲洗起了这饮马槽。
我将消息告诉了银天养和赵大力,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抱了老多柴火过来,看着篝火一点点地旺盛起来,这几天的惊吓和疲倦也在一点点地消散。
银天养问道:“阿扎哥,你是怎么发现这么有趣的地方的?”
阿扎说道:“这是我父亲发现的,他带我来到这里,那时我还小,我父亲在里面放满了水,就去放牧了,让我一个人在里面玩,我也会带着我的孩子来这里玩,管子也留到了现在。”
半个小时后,水面有了点点的蒸汽,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起来。
银天养果然是个会享受的主儿,他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雪山都没舍得喝的奶酒也拿了出来,压缩干粮和路上的核桃当了下酒菜,一股脑地摆在了饮马槽的旁边。
我们几个脱光跳进了饮马槽里,水起初有些凉,随着下面火的持续加热,也是越来越舒服,一口酒干下去,浑身通透,我舒服地哼哼了几声。
出国以后,我们的烟也是时有时无,自从进了村之后,烟也成了奢侈品,每天配额制,一人一天也就三根,此时,只有我还有一支,四个人抽着一支烟,也别有一番滋味。
我抬头看着星辰,大概是在山上,星斗很大,银河系也看得真切。
我都想就此睡去。
这个澡是我此生洗过最舒服的一次,从里面爬出来的时候,我的疲倦都消散了大半。
这一晚,我睡得贼香,第二天早晨起来,我看着周围的一切,似乎感觉自己穿越了。
赵大力起来得很早,他帮着阿扎喂了马,弄了早餐,我起来了,银天养还在睡着。
这一次,我们休息到了中午,算是养精蓄锐。
这几天相处下来,阿扎是一个喜欢把一切弄得井井有条的人,再次上路,我们留了一部分补给在这里,如果我们遇到了什么不可测的事情,那雾城就是我们的一个补给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我本以为这大墓一定是在一处很偏僻的地方,毕竟古人歇息之地不喜人打扰。却没想到正是侧面不远处的那座小山之上。
我们几乎没用多久便抵达了那里。
银天养和赵大力表现出了鬼门人该有的素质,他们将衣服一件件地脱下,将潜水服换上,带了头灯和安全帽,手上也套上了橡胶手套。我看着他们一样样地将装备挂在身上,也不免有些紧张了起来。
我是第二次穿上鬼门的潜水服,虽然不知道这下墓为什么要换潜水服,却也知道肯定有其道理。
赵大力说道:“阿扎哥,你就别下来了,你的经验比较浅,一旦我们确认里面安全了,再来喊你。”
银天养将安全绳递给了阿扎,说道:“哈!我们把命可就交到你手里了。”
阿扎很是感动,说道:“我是鬼门人,听从鬼门能人吩咐。”
我们开始了爬上,赵大力并没有在山路上走,而是不停地左右看着大石头,或者铲一把土看看。
很快,第一个洞穴出现了,大约有几十块到小腿的石头将山洞堵住,上面最初是用黄泥糊住,但架不住岁月的侵袭,石头间的泥土都掉落了,一眼看去,就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赵大力拿着一根钢钎,顺着石缝儿间插了进去,我以为的石头后面就是空心的,却没想到又遇到了阻碍,赵大力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方法便判断出这岩石的后面依旧堆砌着岩石。
“那就是说这里是死路咯?”银天养说道。
赵大力说道:“那不一定,也可能是活路,如果是活路,那这个城的存在就要另当别论了。”
“什么意思?”我忍不住问道。
“很简单,为了修建这古墓才有了那雾城。这里是要塞,同样也是当年唐朝的边陲,自古有天子守国门一说,有的国君便会将自己的一缕头发送到边关,建立一个祠堂,算是皇帝亲临。”
我恍然大悟,说道:“大力哥,我们是不是要把这里都挖开?”
赵大力说道:“不用,我们先把所有的洞穴看完,再做决定。”
朝上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又是一个被封闭的洞穴,只是这个洞穴上面的泥都还在,这次,赵大力没有选择钢钎破开,只是伸手摸了摸,便继续去下一个洞穴。
下一个洞穴就在这个洞穴的横向面的另一侧,也正是那个打开的洞穴。
我们站在洞口,赵大力说道:“阿扎哥,再没有其他封闭的洞穴了吗?”
“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总共就这么多。”
赵大力掏出了纸笔,将这座山画在了纸上,又将洞穴的开口做了标记。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古人将山挖穿了,两个通道用岩石进行了封闭,我们所站的洞穴来不及封闭或者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能封闭。”他说道,“文臣,在甘地有没有这样的墓穴。”
我老脸一红,说道:“那个墓是摸金王找到的,至于有几个入口,我还真就不知道。”
银天养说道:“哈!管他是啥,我们先进去再说。”
说着,自顾自地走了进去,这个洞穴高三米,宽三米,洞穴很深,足够有十几米的样子。
我们跟着走了进去,洞穴的墙壁上是被人用心抹平了的,泥土松软,便涂抹了膏泥,再一点点地阴干,便可以保存很久,只是上面没有壁画,也没有任何标注。
走到了尽头,我们看到了一面墙,这上面的砖头之多也超乎了我的想象,原来,唐朝的砖很大,却并不厚实,和瓦片有得一拼,一层层地落起,砖头之间用泥巴糊住,最后在外层再涂抹一层泥巴。
我用手摸上去依旧能感觉到它的坚固。
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这背后绝对是一个墓穴,还是一个大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