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趁着契丹跟我大秦对峙阶段,把主要精力放在恢复各地的稳定,发展生财的阶段。”
梁成的解释可谓是有理有据。
只不过还有一层深层次的意思,梁成没有直接点出来。
毕竟他在炎西执政做秦王的时候。
现在的大秦还是大炎。
所以,天下的文人们内心深处就把他们当作是大炎的学子。
这特喵的首先思想就存在偏差。
屁股也坐的不正。
梁成把他们都编制在官僚体系之中。
那不是纯粹的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因此,当初根本不合适开恩。
只不过随着大秦的建立,一些明面上的困难都不再是困难。
恩科的前置条件,似乎都达到标准了。
所以,郜德功的谏言也恰是时候。
思索再三,梁成当即说道:“着内阁拟旨,今年七月中旬,大秦境内展开县试。”
张远当即颔首领命:“陛下,既如此,我们礼部也当配合。”
“嗯。”
公孙离忙着附和道:“正好报倌开办,我们就用报倌进行官宣,让秦倌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
梁成发明了报倌之后。
让在场的几位大臣都显得非常激动。
同时他们心中还糅杂着几分忧虑。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陛下,一切都是好的。”
“可是臣担心,受此次康绍宁的影响,各地应试的文人稀少,甚至可能有些民风偏激的地方,有人组团罢考也未尝不可啊。”
“这些问题,我们应当提前思考,尽量避免。”
说话之人是杨迁跃,他的声音低沉:“大炎时期,便出现过类似的先例。”
一语惊醒梦中人。
杨迁跃的这一盆冷水。
确实让大家心中的欣喜感觉消退了不少。
就连梁成也觉得。
杨迁跃说的那些情况,肯定会发生。
而且是百分之百发生。
没有人比他更加了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
那帮得利不起早的家伙或许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没有骨气。
可是他们在保全自身利益的时候。
那一个个的都很有骨气。
文人跟陛下之间的矛盾闹到难以调和的阶段。
对于那些康绍宁的门生故吏们而言,这就是他们等的千载难逢的时刻。
因为这种时候对他们来说,更加有利于反抗。
除非陛下发布诏书,收回全民纳税的政令。
但这在梁成听起来,根本没有丝毫的可能性。
两边的矛盾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即便退一万步,真有那样的事情出现。
也是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秦皇帝的皇权的很大的挑衅与打击。
多少会折损陛下的威严。
给朝廷带来的不好影响自然也不能消于无形。
关键,这种问题在大臣们眼中是难以解决的。
总不能用强制性的手段,拿生命威胁那些考生,让他们配合朝廷的恩科制度,前来参加吧?
想到这里。
殿内众位大臣的神情都颇为落寞。
有些问题摆在眼前,迫在眉睫。
必须得要解决。
否则的话。
皇帝陛下推出来的恩科,那将会成为天下人眼中的大笑话。
大臣们不约而同的看向梁成。
他们想知道陛下对此,有没有解决方案?
……
轻描淡写的看着殿内几位大臣的目光,梁成洒然一笑道:“顺其自然,有人要要大秦的政法背道而驰,朕也没办法!”
“只能说顺其自然吗,船到桥头自然直。”
大臣们的神情瞬间陷入错愕之态。
他们谁也没想到梁成居然把这么深层次的问题说的如此的轻松随意。
这样的态度,未免也太过敷衍了吧?
公孙离还觉得可能是因为陛下年轻,所以浑然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大秦王朝的首届恩科。
天下学子响应者寥寥无几。
甚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各大州郡出现罢考风波的话。
那是对皇权的最大挑衅。
从而让所有反对陛下的人找到借口。
导致越来越多的官员们会劝谏陛下收回成命。
那就不止是洛京这个天子脚下的京都皇城了。
而是大秦境内的所有地方!
这个舆论掀起来的话,该有多大?
大秦基业的动荡已经在所难免。
当然,公孙离也不敢将不堪设想的后果表达的太过于直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委婉的语气。
“陛下首开恩科,若那种情况屡有爆发的话,陛下您不觉得龙颜无存吗?”
说到底,就是很没面子。
“这无所谓。”
梁成随意的摆手道:“朕不觉得有问题。”
“啊?”
臣子们顿时哑然失色。
梁成笑道:“准备拟旨吧,着礼部发布告民诏书,科举之事,正式退出。”
“陛下,若有各地罢考,那些愚昧的文人纷纷揭.竿而起呢?”
“该如何处置?”
公孙离面带惆怅,他确实不放心。
既然杨迁跃已经提出这个问题了。
大家也都认为必然会发生。
那就得抢先一步想出应对之策。
以免真到那个时候,打大家一个戳手不及……
让那些反.动之人,有更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可趁之机。
“应对之策吗?”
“朕觉得这事很简单,丑话说在前面。”
“有忤逆恩科制度者,将其列入大秦王朝的黑名单,他的子孙后代永远不得翻身,不得应考。”
梁成这句话一说出来。
顿时令在场的大臣们神色剧变。
没错!
这就是梁成的应对之策。
不是拽拽的要用罢考的方式来威胁朕吗?
那就由你们吧!
朕的天下,朕做主。
朕想怎么处置你们都可以。
不过朕也不会为难你们。
毕竟人人都有选择的自由。
但是朕可以为为难你们的子孙后代啊!
在大秦王朝。
官职空缺的国情之中。
做官还是做一事无成,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腐儒?
你们自己选。
有能耐呢,你就一口气咬牙坚持到底。
无论你们如何蹦跶,最终的裁决权,还是在皇帝陛下手中的。
梁成甚至还非常希望有人出面跟自己硬刚。
正愁找不到借口,除掉那批又臭又硬的煽风点火之人呢。
若是不清除一部分朝中余孽。
如何给那些寒门士子们腾出更多的机会跟空缺的官职呢?
说白了。
在梁成看来。
不想参与恩科的人,大多数是丰衣足食的富家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