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安排。
而李恪这边。
则显得十分悠闲。
只见他指着地上的麻袋。
神秘兮兮的道:“今天让你们开开眼。”
“可认得这是什么东西?”
在他对面。
龙少,逍遥王,武安君三人并肩而立。
望着地面的麻袋。
一头雾水。
“这..这不过就是些种子罢了。”
“是啊,这有什么稀奇的?”
“本少爷虽然没有种过地!但也知道这是种子!”
看他们面面相觑。
李恪不禁哑然失笑道:“这可不是普通的种子。”
说到这,他故意卖了个关子道:“你们见过产量最高的田亩。”
“亩产能有几何?”
这话一出。
武安君和龙少都有些不明所以。
毕竟。
这俩人一个是兵。
一个是大周第一纨绔。
哪懂得农事?
二人纷纷沉默。
可就在这时。
逍遥王站了出来得意洋洋的道:“我知道!”
“大约在两石左右!”
“不过这也要看地力!”
“有些贫瘠的地只能打出一石的粮食!”
李恪闻言。
赞许的看了一眼逍遥王。
同时也有些心疼。
这家伙真不愧为大周最穷的封王。
看这经验丰富的模样。
应该是常常亲自下地干活。
不然绝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会对粮食的产量如此熟悉。
话说到这。
李恪也不打算卖关子了。
他指着地上的麻袋。
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道:“此物若批量种植,产量可达到十石!”
这话一出。
三人顿时大惊失色。
尤其是逍遥王。
死死地盯着地上的麻袋。
嘴巴长得老大。
至于龙少和武安君。
他们虽然不明农事。
但也知道十石代表着什么。
足足是粮食产量的十倍!
“天哪!这太不可思议了!”
“但这东西能吃吗?”
武安君有些疑惑。
虽然产量高但李恪确实没说。
这东西到底能不能作为食物。
而李恪闻言则没答话。
只见他拍了拍手。
随即。
双胞胎侍女端着一个盘子走了出来。
李恪指着盘子里金黄锃亮的果实道:“尝尝看。”
“这便是这种子培育出的果实。”
三人闻言。
不约而同的看向盘子中的果实。
而后将信将疑的将其握在手中。
“好烫!”
“别着急啊你,刚烤出来的!”
李恪见龙少被烫的呲牙咧嘴。
不禁笑出了声。
“好吃!”
“入口松软,还有丝丝微甜。”
“这可比粮食吃起来感觉好多了!”
武安君和逍遥王尝过之后。
都认可了它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过此物究竟为何?”
“怎会达到这么高的产量?”
龙少有些不解出言询问。
“这东西,我还没想好该叫什么。”
李恪有些尴尬。
他也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
此物乃是他游历天下时偶然寻得。
“看这果实表皮通红!”
“质地却绵软无比。”
“不如叫他红薯怎么样?”
逍遥王紧紧地握着手里的果实。
如同在看宝贝一般。
“好名字!”
几人听闻纷纷眼睛一亮。
而武安君这时却百感交集道:“哎,要是天下都种植这种作物!”
“军队何以为粮草而处处受限?”
说到这。
她不禁面露伤感。
显然回忆起了曾经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
“哎,当年三川河之战。”
“要是有此物在!”
“何以让那么多将士身死异乡!”
说着她眼里流出两行清泪。
众人见状一时间也是纷纷叹息。
这场战争他们都知道。
当年因为粮食欠收。
前线军队迟迟得不到补给。
最终军队哗变。
被敌国大败。
而撤退的途中不少—将士饿死异乡。
武安君那时就在其中。
亲眼目睹了这惨绝人寰的一幕。
“这不是你的错。”
“武安君切莫自责才是。”
逍遥王与龙少纷
(本章未完,请翻页)
纷出言安慰。
“放心吧,此物将会是我大周的祥瑞!”
“我已在城外差人批量种植!”
“待到成熟之日!”
“我便挟此物进京面见父王!”
“将之推广天下!”
“自此我大周江山!”
“不会再有任何一人饿死!”
李恪目光坚定。
字字铿锵有力。
三人闻言。
顿时抬起了头。
目光中满是期许。
虽然他们之中除了武安君之外。
其他人都没有真正的挨过饿。
但也曾在粮食欠收。
或天灾人祸之下。
见过听过那些人间惨剧。
这其中。
逍遥王体会最深。
毕竟。
他的封地。
可谓是大周最困苦的地方了。
那里没有沃野千里。
只有漫天的黄沙和枯寂的戈壁滩。
土地少之又少。
饿死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么些年。
他为此几乎是跑断了腿。
操碎了心。
然而却丝毫无法改变任何事。
可如今。
面前这小小的麻袋。
却装满了他这十几年来都在渴求的希望。
逍遥王此刻不禁潸然泪下。
他拿起一颗种子。
将其放在了李恪面前。
而后朝着他纳头便是一拜。
“谢谢..”
当他抬起头时。
已是泪流满面。
见这一幕。
他们几人心中都有些苦
(本章未完,请翻页)
涩。
和逍遥王关系最好的龙少走上前。
一把将他扶起。
坚定地道:“兄弟,放心!”
“我会动用一切资源来帮你的!”
逍遥王的困难。
他在清楚不过了。
毕竟。
逍遥王因为封地内的情况。
要经常在内地采购粮食。
而龙家就是他最主要的供货商。
二人也是因此而相识的。
龙少敬佩他的为人。
毕竟。
在这个年头。
可不会有封王。
会为了治下的百姓。
而耗干府库里的银两!
更别说为其常年奔波在外。
游走各地了。
李恪见这一幕。
也是深有感触。
这么些年他游历天下。
逍遥王的封地。
他自是亲身去过。
那里的情况可谓是一言难尽。
而大周的其他地方。
也或多或少存在粮食紧缺的问题。
归根结底。
还是粮食的产量太少。
和各地的设施建设不足。
例如河堤引水渠这些东西。
很多地方压根就没有。
但朝廷多年以来。
拨给地方的款项可是一分都不少!
想到这。
他不禁握紧了拳头。
看样子。
要想天下人不挨饿。
除了红薯的种子。
他还需要做很多事。
“走吧!”
“随我一同去看看!”
“我们未来要做的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