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说完长叹一声。
自嘲的笑了笑。
李恪复杂的看着他。
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对李显道:
“你小子。”
“心里藏得事倒还不少。”
听闻此言。
二人相视一笑。
往事的种种恩怨。
此刻在这一笑间。
尽数化为了乌有。
“所以你还拿我当兄弟吗?”
李显望着李恪。
目光炯炯。
“废话。”
“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六弟。”
李恪白了他一眼。
听到这话。
李显欣慰的笑了笑。
而后走上前。
无比认真的对李恪道:
“既然你说了这话。”
“那我希望。”
“你这大哥能振作起来。”
“不要再因为这种小事。”
“郁郁不得志。”
“虽然我厌恶父皇的做法。”
“但他是对的。”
李显说到这。
面上浮起一丝痛苦。
而后话音有些哽咽继续道:
“比起我们这个小家。”
“天下这个大家。”
“才是父皇真正看重的。”
李显重重的拍了拍李恪肩膀。
此时的他。
已是潸然泪下。
“你的肩上。”
“扛着的是整个江山。”
话音落下。
李恪沉默。
低头不语。
李显见此。
不再多言。
看了他一眼后便转身离去。
此刻。
房间里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剩下了李恪。
他凝望着天花板。
怅然若失。
在这之后的几个月里。
李恪可谓是忙的不行。
频频往返于境城与京师。
主要是转移他的那些旧作。
以及拍卖场的各项事宜。
而这其间。
秋收的日子也到了。
王田里种下的香料。
差不多已经可以收割了。
经由主事粗略的算了一下。
差不多这一季。
辣椒花椒以及其他香料。
加起来足足可以收获八千余石。
李恪听了这事后。
乐得合不拢嘴。
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了下来。
这数字。
虽然与他所言的。
差了两千石。
但数量绝对够了。
想到这。
他赶忙写信召徐有财进京。
让他找人把这些香料拉走。
同时也跟周皇详细说了下这事。
周皇得知此事后。
没有多言。
只说他看着办就行。
说完大手一挥。
召来了龙家家主。
龙煜。
命他派人帮扶徐有财。
转运这些东西。
周皇想的非常全面。
这徐家商号。
虽然在民间赫赫有名。
但若论运力。
肯定无法和龙家这种皇商相媲美。
周皇这么安排。
其意也是为了节约成本。
花更少的钱。
办更大的事。
于是在他的授意下。
龙家与徐家商号展开了第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次合作。
龙家出人负责大周境内的运输。
而徐有财则负责拓展销路。
按照李恪的计划。
八千石香料。
五千石拿来跟越国换各种矿石。
剩下的三千石。
则由徐有财亲往梁国。
为大周采购买战马。
而他这么安排。
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三千石香料。
放梁国那地方。
简直就是一笔天大的巨款!
为什么这么说?
这是因为。
梁国的贫瘠程度与大周比起来。
相差无几。
但虽说贫瘠苦寒。
可也因此。
培养出了这个世上。
最优秀的战马。
大周虽然也有养马地。
但大周的马匹。
和梁马比起来。
简直就是玩具。
后者的战马专为冲击而生。
光立起身来就比周马高两头!
远看如同公牛一般。
悍猛健壮。
但梁马的耐性比起周马来说。
却差了不少。
可能就是因为身材太过高大。
体重过重导致爆发力强。
可持久力偏弱。
由此可见。
梁马根本就不适合用来做驮兽。
这种马匹。
天下独一份。
是专为战争而生的利器!
听闻李恪这么安排周皇甚是满意。
全权将此事交给了他来处理。
并且还封了徐有财皇商之名。
以后在这大周地境。
他做生意。
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全可以放开手脚了。
徐有财当时殿上受封时。
激动地涕泪长流。
一个劲的给李恪与周皇叩头。
在送走他之后。
李恪脚步不停。
随即来到了兵部。
并且还招来了工部尚书。
待人到齐后。
李恪从怀里拿出了连弩的图纸。
没错。
这玩意就是当初。
李恪在临江所创造的连弩。
此物曾射的楚南王心惊胆寒。
而他拿出这东西。
自然是希望。
工部能批量生产这种弩机。
先前由于商路未通。
这连弩所耗又甚巨。
所以李恪一直没提。
而如今。
各种物资唾手可得。
他急需工部生产一批这种弩机。
通过之前的南岭之战。
李恪深刻的意识到。
大周士兵的装备。
急需更新换代。
不然以后只有挨打的份。
当初在越军手上收缴的各式装备武器。
无一不让李恪吃惊。
且深为忌惮。
越军的装备精良。
让他耿耿于怀。
大周士兵的装备。
与对方比起来。
差了不止一丝。
如果两国一旦开战。
凭周军手上的家伙事。
是根本打不过越军的。
想到这。
李恪也不禁流下了冷汗。
庆幸当初自己没和越军死磕。
而是以火计取胜。
双方之间的装备差。
战争根本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法打。
这也就是李恪为什么从南岭一回来。
便着急忙慌的想要强军。
越国士兵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如果连越国都没法比肩。
那大周。
还怎么跟以军事见长的梁魏争锋?
这两国。
在整个天下里。
那是凶名赫赫。
梁国的骑兵令人闻风丧胆。
他们本就是游牧民族起家。
骑射之道独步天下。
更兼全民皆兵的军事传统。
随随便便。
就可拉起一支数十万的骑兵部队。
他们本国看似贫瘠。
但正是因此。
后者的强国之路。
也十分简单。
那就是抢!
烧杀抢掠。
以别国的血和资源。
来滋养本国。
在李恪心里。
魏国都无法与梁国相提并论。
前者还可以做出交涉。
但后者却是真正的恶魔。
一台恐怖的战争机器。
梁国自建国之初。
只是一个小部落。
但这帮人。
武德充沛。
愣是打出了一片江山。
与大周更是宿敌。
双方在国境线上。
几百年来。
大仗小仗不计其数。
而魏国。
则与梁国不同。
虽然与大周亦是交恶。
但后者与梁国全民皆兵的理念。
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三代魏皇。
都是固执的精兵理论信奉者。
魏国军队。
胜在质而不在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