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虽说李恪这段时间。
过得日子。
是那种不被人理解的憋屈。
但还好。
关于此次察哈尔戈壁的事情。
李恪对李显的处理。
那是相当满意。
在后者知道李恪受伤。
被送往魏国帝都之后。
李显起先是惊。
李恪这什么时候。
和魏文帝扯上关系了?
不过他也没来得及细查。
第一时间便封锁了消息。
毕竟。
这事实在是太大了。
若是周皇得知。
只怕是整个大周。
都得被掀翻了。
不过远在千里之外的李显。
又是怎么知晓。
李恪受伤的事呢?
此刻。
距离李恪来到魏国帝都。
已经有了半月。
他的伤也好了个七七八八。
“是时候。”
“离开这帝都了。”
李恪站在凉亭里。
心中盘算着离开的事。
而这时。
李显笑着从园子外面走了进来。
“哈!”
“大哥!你可是让我好找啊。”
“六弟?怎么?”
“找我有事?”
李恪见李显走来。
脸上浮出了一丝笑意。
赶忙走上去迎接。
片刻后。
二人坐在凉亭里寒暄了片刻。
李显这才说起了自己的来意。
“大哥。”
“实不相瞒。”
“我这次来是向你辞行的。”
“辞行?”
“六弟,你要回京师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李恪笑了笑。
当即便猜出了李显的想法。
“害!”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
“不错。”
“我是要回京师。”
“离京这么久要是再不回去。”
“父皇岂能不忧啊!”
李显苦笑。
说的倒也是事实。
他此次离京。
不像李恪。
提前打了招呼。
他为了保密。
离京的事谁也没说。
带上几名亲随骑快马一路狂奔到察哈尔。
如今离京也有一个半月了。
若是再不回去。
根本不好解释。
而且。
李显急着回去。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话说到这。
李显面色一沉。
叹了口气。
看向李恪埋怨道:
“你倒好。”
“自己撒丫子跑了。”
“你可知在你走后。”
“京师出了好几档子大事!”
“哦?我正想问你呢。”
“说来听听。”
这话勾起了李恪的好奇心。
本来他也想知道。
自己离开后。
京师的情况。
“哎,还不是那个高明远。”
李显提到高明远。
眼中透出一丝无奈。
而听闻此言。
李恪却愣住了。
心中逐渐浮起了。
那个愣头青的身影。
“高丞相?他怎么了?”
李恪连忙发问。
“在你走后。”
“他跟父皇说。”
“咱们大周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进行军制改革。”
“好像是什么府兵制。”
“说是让士兵闲了耕地。”
“国家有战事了去打仗。”
这话一出。
李恪若有所思。
看向李显道:
“那你对高丞相的政策怎么看?”
“我?”
“哼!我觉得他也太精了!”
“士兵本来就是打仗的!”
“又要耕地又要上战场!”
“哪有这么用人的?”
李显嘴角浮出一丝不屑。
李恪听闻。
不禁哑然失笑。
无奈道:
“哈哈。”
“我的六弟呀。”
“高丞相的提议。”
“站在国家税收的角度上来看。”
“确实是个好建议。”
李恪先是肯定了高明远的政策。
但随即。
面色一沉。
语气凝重道:
“只可惜。”
“高丞相的这个提议。”
“不逢时宜。”
“若是我大周一统江山。”
“北无梁,南无越。”
“东无魏。”
“这提议到可以采纳。”
“但是如今大周的情况是四面环敌。”
“如果使用府兵制。”
“那必然会大.大削弱士兵的战斗力。”
说到这。
李恪指向远处金碧辉煌的魏国宫殿。
语重心长的道:
“李显。”
“你看看。”
“这魏国之所以能如此强盛。”
“正是因为他们的军制。”
“魏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国一直奉行精兵政策。”
“士兵专业程度极高。”
“魏武军更是当今天下中。”
“战力最强的精锐部队。”
“魏国的地形。”
“与我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他们同样有着宿敌。”
“像是东方的楚国。”
“一直以来都是魏国的心腹大患。”
“以魏武军之强。”
“尚且有忌惮之人。”
“倘若我国实行府兵制。”
“税收是上来了。”
“但还怎么面对南北强敌?”
“用一群农夫去跟专业的士兵对敌?”
“根本不现实。”
听闻此言。
李显恍然大悟。
心中更是一阵后怕。
“我军相比魏国越国。”
“本来就不占优势。”
“装备低劣不说。”
“士兵的训练程度更是令人担忧。”
“倘若在加上府兵制。”
李恪说到这。
止住了口。
一转不转的盯着。
满脸骇然的李显。
他这表情。
明显不对劲!
李恪似是察觉到了什么。
冷汗顺着鬓角流了下来。
急道:
“六弟!”
“你实话告诉我!”
“父皇他对这制度是怎么想的?”
“别告诉我你不知道!”
“快说!”
听闻此言。
李显面露难堪。
叹了口气道:
“父...父皇...他一开始
(本章未完,请翻页)
。”
“也不同意...”
“但是...”
“但是什么!”
“真是急死人了!”
李恪面色大变。
在他的再三催促下。
李显总算是将一切交代了出来。
原来。
高明远提出府兵制。
并不是空穴来风。
如今已快到了年关。
户部核对全年的预算开支。
本来没什么大事。
每年都得核对并且计算来年的开支。
可问题刚好就出在这里!
户部这一查。
大周今年的预算。
竟是超支了两千万量白银!
这消息一出。
朝野震动!
大周一年的赋税才多少?
不到二千万。
而户部这一算!
大周等于一年白干!
听到这消息。
周皇大惊失色。
亲自去往国库查看。
得。
这一看更了不得了。
诺大的国库。
竟只剩下了不到七十万两白银!
大周没钱了!
听到这。
李恪面色发白。
他十分清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官员要发俸禄。
兵员要发军饷。
而这马上到了年关。
这笔银子的支出!
对于朝廷而言。
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压饷不发。
必定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李恪听到这事。
都吓成这样。
更别提周皇了。
他老人家是急的团团转。
三天三夜未合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