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不信。
所以才有此问。
看上去像是但心李恪。
实际上却是在套李恪的话。
他想搞清楚。
李恪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然而面对心机缜密的魏文帝。
李恪却似乎像是猜出了。
后者的想法一般。
伸出手拍了拍后者的肩头。
这一幕。
看的台下诸多算盘声。
戛然而止。
无数人讶异的盯着李恪。
看个不停。
这人是谁?
竟敢触碰圣体?
好大的胆子!
无数惊骇。
或是讶异的目光。
此刻聚集在了李恪身上。
整个大殿里静悄悄的。
落针可闻。
而李恪。
则无视这些火辣辣的目光、
看向魏文帝道:
“别瞎猜了。”
“我相信你的为人。”
“但为了说服我朝的朝臣。”
“咱们必须签一份互不侵犯条约。”
“同时我会尽力说服父皇。”
“尽快商议联盟之事。”
这话一出。
魏文帝彻底懵住了。
在呆立了半晌后。
他的嘴角。
泛起了一丝苦涩的笑容道:
“李恪啊。”
“你这家伙。”
“可真是...胆大包天啊!”
魏文帝此刻显然明白了李恪的意思。
没错!
李恪就是再赌!
他在赌魏文帝的为人。
只不过。
这看似简单的赌局。
赌注却大的惊人。
李恪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拿整个大周江山。
来和魏文帝豪赌!
“你...你就真不怕。”
“我纵兵反水么?”
魏文帝眼带犹疑。
扫了一眼李恪。
有些难堪。
而李恪。
面对此言。
却只是颓然一笑道:
“我已经没有选择了。”
“如果可以。”
“我也不想。”
看到李恪的颓丧。
魏文帝齐恒。
无奈的叹了口气。
眼中竟是泛起一丝心疼。
此刻。
在众目睽睽之下。
只见魏文帝。
缓缓抬起右手。
随后搭在了李恪的肩头。
轻轻地拍了两下。
这一幕。
全场哗然!
无数户部的会计。
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此人!
到底是谁?
疑惑。
天一般大的疑惑。
在魏国帝都。
能被皇帝如此礼遇的青年。
到底是谁?
所有人都懵逼了。
他们看不穿。
也猜不透。
与魏文帝并肩而立的青年。
身份究竟为何!
而抛去众人的惊骇。
猜疑。
魏文帝似是感受到了。
堂下众人的惊愕。
神色不悦道:
“怎么?”
“尔等是对朕的至交。”
“有何看法么?”
这话一出。
全场哗然。
但没人在敢问话。
纷纷低下了头。
强忍住心中的震撼。
啪啪啪的打起了手中的算盘。
就这样。
过了大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个时辰左右。
魏国户部给出的报告。
被恭恭敬敬的呈了上来。
“什么?”
“只能腾出两千五百万?”
“张洞之!你在搞什么鬼?”
魏文帝扫了一眼手上的奏本。
随即将其扔了下去。
正中堂下跪地官员的脑袋。
“哎呦!”
“陛下啊!”
“微臣实在是尽力了!”
“今年大工程实在太多。”
“不仅工部要修河堤。”
“兵部开支...”
这名叫张洞之的官员。
被奏本结结实实的砸了一下后。
一个趔趄。
跪伏在地。
声泪俱下的对高坐台上的魏文帝。
说起了自己的苦楚。
然而。
话还没说完。
魏文帝便不耐烦地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
“朕不是让你来跟朕算账的!”
“你且领人退下吧。”
“命人去国库先吧那两千五百万提出来。”
魏文帝吩咐了一阵。
官员们如临大赦。
纷纷快步走出。
而这时。
魏文帝又招来殿门口的侍卫。
对其道:
“去...朕的私库。”
“提一千万两银子出来。”
话音落下。
李恪愣住了。
一千万?
这是什么意思?
然而。
还没等他问出口。
魏文帝便摆了摆手。
示意李恪不要多问。
而后有些遗憾的道:
“如果朕
(本章未完,请翻页)
猜得不错。”
“你们周朝一定发生了什么。”
“你不想说。”
“朕也没兴趣知道。”
“多出的那五百万。”
“算是朕的一点心意。”
“你我相识一场。”
“结为至交。”
“你有难朕不可能作壁上观。”
听了这一席话。
李恪有些动容。
正欲抬手谢绝。
可魏文帝却再度摆手。
态度坚决。
李恪的诚意。
让魏文帝大为感动。
说实话。
如果之前。
魏文帝答应联盟。
只是因为联盟之举有好处。
加上李恪的威胁。
自己不得不着重考虑。
但现在。
李恪把整个江山。
放在他的眼前。
魏文帝这才算真正信任了他。
并且真正愿意。
去和大周商讨联盟之事。
毕竟。
在他的眼中。
大周社稷。
有李恪这位后世之君。
岂有不强盛之理?
魏文帝如今雪中送炭。
拉了李恪一把。
实际上。
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投资。
周朝面临的局势相当严峻。
但魏国说实话也不轻松。
虽然不如大周那般。
地势四面环敌。
内部吏治腐坏。
军队孱弱可欺。
但魏国也有着自己的问题。
常年与楚国的敌对。
东线时刻被其掣肘。
及北方掠夺而来的领土。
反叛势力层出不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及香料匮乏民众积怨颇深。
说实话香料这种东西。
本不该当做魏国的问题。
但没办法。
两国百姓的生活条件。
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魏国人不愁吃不愁喝的。
吃饱了自然想要追求。
更高品质的生活。
而魏国这倒霉地方。
虽然沃野千里。
但香料却极度匮乏。
搞得百姓民怨颇重。
老子有钱凭什么不能享受更好的生活?
就最简单的盐。
魏国也缺的要命。
说白了。
魏国这民情。
就是吃饱了撑的!
活的太好了。
放在大周。
哪有这么多破事?
能吃饱饭就谢天谢地了。
哪还敢奢求那么多?
这也就是为什么。
李恪回朝带去红薯等作物。
能被民间称为圣人。
并且自发为其修建庙宇。
焚香叩拜。
这是因为。
周朝人根本食不果腹!
如果换到魏国。
李恪的举动。
充其量也就只能是个植物学者。
人家根本不缺粮!
这听上去。
有点荒唐。
但没办法。
实情就是这样。
魏国的民情。
就是这么可笑。
刁民们时常作乱。
集体抗议。
搞得魏文帝头疼不已。
若他是个昏君。
也就罢了。
直接派兵镇压。
那也没什么头疼的。
偏偏魏文帝又不是个昏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