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让魏国皇商。
插手此事。
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把这事给龙家承包了算了。
于是李恪当即便跟龙少。
说了一遍自己的想法。
后者听了之后。
也是面露喜色。
表示魏国帝都有龙家的分号。
运输银子的事。
可以交给他们来负责。
于是二人当即骑快马。
风风火火的来到了龙家商号。
找到了居于此地的大掌柜。
“嗯...殿下。”
“此事可行。”
“但恕小人直言。”
“三千万两银子。”
“押运起来耗费极大。”
“而且魏国帝都与京师。”
“相隔何止千里。”
“沿途关隘城郭无数。”
“这一趟下来。”
“少说也得三百万两的运费。”
大掌柜在听了李恪的提议后。
沉吟许久。
而后给出了自己的报价。
一听这话。
李恪愣住了。
三百万两?
这不扯犊子吗?
哪用得了这么多?
龙家莫非是在有意坑自己?
想到这。
李恪的脸上阴晴不定。
大掌柜一见李恪这脸色。
顿时慌神了。
人老成精的他。
哪能看不出李恪的不悦。
于是当即走上前。
跟李恪解释了起来。
“殿下。”
“请听小人一言。”
“这银子不比木材石料那些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页)
“首先此物价值高昂。”
“我们龙家想要运输的话。”
“必须征集随行的卫队。”
“而镖局那些人又是以货品的价值。”
“来定费用。”
“运输三千万两。”
“至少得给他们一百万。”
“魏国与我朝京师。”
“又无河道相链接。”
“所以只能走陆运。”
“而这又是一方面。”
“如果走陆运。”
“沿途的魏国关隘城郭。”
“若我们想要进城。”
“至少得交七八十万两的税。”
“这一来一回。”
“一百八十万两就没了。”
“剩下的人员吃喝马匹物资。”
“以及要过大漠沿途补给匮乏。”
“以上种种加起来。”
“小人根本赚不到几两银子。”
“本来小人都不想接这生意。”
“要不是殿下说话。”
“哎...”
大掌柜一声长叹。
李恪也算是弄清楚了。
合着这运输的大头。
是随行的卫队。
以及过关的关税。
想到这。
李恪到没有了什么怪罪的意思。
这掌柜说的的确属实。
魏国境内不比大周。
他们龙家通过关隘。
怎么说也得交关税。
而且没有减免。
三千万两银子。
关税极其高昂。
所以说。
龙家这掌柜。
说的倒也属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过李恪是肯定不打算。
交三百万两的运费。
本来就以极高的代价。
从魏文帝手里借了三千五百万。
这让他直接交出三百万。
恐怕谁也不会答应。
况且大周国库空虚。
现在的每一分钱。
对于他而言。
都是极其珍贵的。
于是。
李恪想了片刻。
对大掌柜道:
“若是本太子出卫队。”
“并且关税全免的话。”
“运费该是多少?”
听到这话。
大掌柜面色一滞。
显然没想到。
李恪竟有这般能耐。
但惊归惊。
他还是拿出了算盘。
一丝不苟的算了片刻。
而后道:
“如果是这样。”
“那押运银两的费用。”
“应该会缩减到一百二十万两左右。”
听闻此言。
李恪点了点头。
当即拉着龙少。
二人直奔皇城而去。
“什么?”
“通关文牒?”
“你要那个干嘛?”
“还有卫队?”
“李恪你小子到底要干嘛?”
魏文帝一脸无语。
看着台下的李恪。
大呼麻烦。
原来。
李恪是希望魏文帝出面。
写个折子。
替他免去沿途的关税。
及派遣人员随行护卫。
这对于魏文帝而言。
倒不算什么大事。
只不过身为堂堂的一国之君。
他那清楚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些运输上的方方面面。
一听李恪又是要兵又是要通关文牒。
顿时生出了疑虑之情。
“哎呀!”
“你别多心!”
“我要这些自己用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
“我要给运输队用啊!”
“你们魏国关税那么高!”
“一批银子光从你们的地境过去。”
“至少也得八十多万两!”
“我哪有那么多钱!”
李恪没好气的解释着。
顺带吐槽魏国的关税高昂。
“得得得。”
“少跟朕扯那些。”
“你们周朝也没好到哪去!”
“罢了。”
“朕派一万治安军。”
“送你们的车队到沙城。”
“这总可以了吧?”
魏文帝摆了摆手。
而闻此言。
李恪却不答应了。
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道:
“治安军?”
“齐恒!你可别想应付我!”
“派那些兵渣滓负责护卫!”
“你是想让我这三千万两打水漂么?”
“不成绝对不成!”
听闻李恪此言。
魏文帝被逗乐了。
打趣道:
“好好,那你想朕派谁护卫?”
“不会是魏武军吧。”
“没错!就是魏武军!”
“你...拨一万人给我!”
李恪看了一眼啼笑皆非的魏文帝。
肯定了他的话语。
“什么?”
“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恪!”
“你别太过分了!”
魏文帝听到李恪的回答。
脸上的笑容凝滞。
随即拍案而起!
怒斥道:
“我朝魏武军!”
“乃是专为战斗而生的精锐!”
“岂是你眼中的车夫?”
“不成!朕不答应!”
“再说了!”
“你小子凭什么瞧不起治安军?”
“你们大周的士兵充其量。”
“也就跟治安军一个水平。”
“凭啥在这眼高手低!”
“啊?”
魏文帝这架势。
明显是不想答应李恪的要求。
原因嘛也很简单。
一方面。
魏武军这帮人。
日常训练非常严格。
为了保持精锐程度。
每日从白天练到晚上。
这是常事。
一月里鲜有休息的时候。
李恪这一张口。
岂不是耽误了军队的训练?
另一方面。
魏武军这帮人。
出任务的饷银比在屯兵时的饷银。
高出几乎三倍。
花销极大。
魏文帝肯定不答应。
凭啥自己当这个冤大头。
他虽然答应李恪。
同意为他找卫队。
但可没答应他派魏武军做卫队。
然而。
这话李恪听了后。
却没有让步的打算。
表示非得魏武军不可。
他齐恒休想蒙混过关。
为什么。
李恪如此坚持。
那自然是有自己的意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