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眼见这一幕。
脸上的表情。
别提多精彩了。
他可没想到。
李恪竟有这种能耐。
竟然拉来了三尊活祖宗压阵。
这下事情可麻烦了。
这仨人的事迹。
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但在朝中威望。
却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退。
根本没人敢惹。
这下可咋整?
难题一下子来到了他这里。
而至于李恪这边。
其实也没想过三人会来。
为他压阵。
此刻李恪以走到三位国公面前。
一一对他们拱手施礼。
这可是在朝堂之上。
无数文武那可都眼睁睁瞧着呢。
李恪此举。
可谓给足了面子。
而三位国公。
明显也很受用。
李恪的谦和有礼。
让三人的脸上。
不约而同的浮起一抹微笑。
吴国公赶忙走上前。
对李恪笑道:
“太子殿下。”
“礼太重啦!”
“我们三个老家伙。”
“可受不起这么大的礼呀!”
听闻此言。
徐国公也笑眯眯的看向李恪。
对后者拱了拱手道:
“太子殿下。”
“前日老夫多有得罪。”
“还请见谅。”
这话一出。
吴国公和宋国公。
皆是不明所以。
而李恪却笑了笑看向徐国公道:
“国公哪里的话。”
“若非您指点。”
“恐
(本章未完,请翻页)
怕本太子时至今日。”
“还被蒙在鼓里呢!”
听到这话。
徐国公李恪。
二人相视一笑。
一切尽在不言中。
“好啦。”
“现在是在朝上。”
“咱们既然来旁听。”
“那也得摆出一个臣子的样子。”
“可不能因为咱们人老了。”
“就坏了规矩。”
徐国公看了看身旁的吴国公宋国公。
二人闻言纷纷点头。
而后对着李恪就跪了下去。
“三位国公!”
“你们这是干什么?”
李恪见状大惊失色。
连忙走上前想要将三人扶起。
然而。
徐国公面对李恪的问询。
却拉高了声音。
看了一眼面色各异的群臣。
意有所指道:
“太子殿下身份尊贵。”
“而且在这宣政殿里。”
“既被皇上指明监国。”
“那自然能受得起老夫这一拜。”
“这是规矩!”
“乱不得!”
徐国公这话。
回绕在大殿里。
群臣闻言。
面色各异。
显然。
这话就是说给他们听得。
二皇子见状。
气的咬牙切齿。
怒骂道:
“这三个冠冕堂皇的老东西!”
“也配来敲打我?”
也难怪二皇子生气。
这徐国公三人。
朝李恪跪拜。
等于说已经表明了态度。
三人此来不为别的。
专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门是来给李恪撑腰的!
顺便作为李恪的尚方宝剑。
威慑朝臣。
片刻后。
三跪九叩之礼做罢。
徐国公站起身。
扫视群臣。
面色和蔼的笑问道:
“方才。”
“老夫在殿外的时候。”
“有听见大家议论。”
“圣旨之事。”
“不知此话从何谈起?”
“老夫年纪大了。”
“耳朵有点背。”
“不知有哪位同僚。”
“能来替老夫解解惑?”
徐国公一番话落下。
金銮殿上鸦雀无声。
谁会信他是真的耳背?
说这话。
明显是要开炮了。
李恪见状。
索性便沉默了下来。
看徐国公三人表演。
“徐哥!”
“有啥好问的!”
“这群狼子野心的小畜生!”
“个个没安好心!”
徐国公还是有好好说话的。
然而脾气火爆的宋国公却不管那些。
直接在朝上就开骂了。
声音如同雷霆一般震耳欲聋。
加上他那副凶神恶煞的模样。
简直令人胆寒。
然而。
二皇子的脸上。
此刻却是一片涨红。
宋国公这一顿臭骂。
就差指着他的鼻子了!
看似是在骂朝臣。
然而。
方才大伙都看的明白。
是他挑起这茬的。
眼下纷纷戏谑的看向二皇子。
“该死的老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竟敢如此欺我!”
二皇子心里这个气啊。
牙都快咬碎了。
但在这三尊活祖宗面前。
谁敢造次?
就二皇子自己。
也不敢挑衅这三人。
于是只能忍下了这哑巴亏。
“老黑!”
“这是在朝堂上!”
“不是你家后院!”
“说话能不能注意点礼数!”
吴国公眉头一挑。
厉声冲着宋国公训斥。
“哎呀!老吴!”
“你别替他们说话!”
“要是让老子知道!”
“是那个不长眼的小兔崽子。”
“冒犯太子!”
“我非扒了他的皮!”
宋国公怒目圆瞪。
根本没有停下的意思。
在金銮殿上骂的唾沫横飞。
方才那一众质疑李恪的朝臣。
吏部尚书。
工部尚书。
刑部尚书。
二皇子。
等等。
脸色别提多难看了。
被戳着脸骂小兔崽子。
这放谁心里能忍得了?
看他们三人一唱一和。
一个红脸一个黑脸。
李恪嘴角抽搐。
看向脸色涨红的二皇子。
差点笑出了声。
就这样。
宋国公吴国公二人。
在这朝上一唱一和。
最后还是徐国公站了出来。
喝止了二人。
闹剧才算结束。
接着。
三位国公站到了朝臣的队伍中。
李恪也打算聊聊正事了。
只见他缓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走向御案。
拿起一封折子。
这是丞相高明远的上奏。
所书内容。
正是后者大力提倡的府兵制度。
此刻。
台下的高明远。
见李恪拿起了自己的折子。
当即便竖起了耳朵。
方才那通骂仗他可是一点兴趣。
也提不起来。
而且虽说他也支持李恪。
但为何方才一语不发。
显然是因为二皇子的言论。
还真让他有些芥蒂。
高明远这人。
是皇上破格提拔的白身寒门。
用以平衡朝中的势力。
而后者却不知晓这些。
对皇上可谓死忠。
但却并不是李恪的人。
他是周皇的人。
只对皇上忠心耿耿。
“高丞相所提议的府兵制度。”
“本太子看了看觉得非常好。”
“开源节流。”
“士兵闲时务农战时打仗。”
“为朝廷的军费开支。”
“节约了大笔银子。”
李恪在台上缓缓的说着。
而台下的朝臣。
却面色各异。
很显然。
朝臣并不知晓。
高明远所提出的这个新奇的制度。
这也不怪臣工不知。
其实折子早就交上去了。
而且这事。
周皇还开过小会讨论。
可怎奈周皇的身体状况。
实在不好。
而小会又三番两次。
没有谈到一块。
于是只得暂且搁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