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站出来。
为自己儿子说几句话。
然而。
徐国公却拦住了他。
微微摇了摇头。
只见台上。
李恪痛心疾首道:
“此次。”
“本太子前往察哈尔。”
“本为救灾而去。”
“可谁承想。”
“沿途的所见所闻。”
“简直骇人听闻!”
“魏国图谋我国已久。”
“细作布满沙城。”
“而且!”
“边关主帅与魏国沆瀣一气。”
“为治安军开方便之门。”
“相互勾结在察哈尔大肆劫掠。”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双方互分民脂民膏!”
“我大周边关成了他们的生意场?”
“吴明!此事你可知晓?”
李恪的话语字字珠玑。
声音如若雷震九霄。
震得整座大殿。
微微颤抖。
此刻。
朝堂上。
安静极了。
哪怕是听到了这个。
令人震撼的消息。
但依旧没人敢说话。
李恪的威严。
压得人抬不起头。
谁能想到。
这个温文尔雅。
谦和有礼。
谈笑风生的青年。
此刻能爆发出如此一股。
如同天雷般的威势。
他的声音不大。
却振聋发聩。
他的目光平淡。
却如同利剑般。
能够摄人心神。
兵部尚书吴明。
浑身颤抖。
跪在地上。
一动也不敢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背后已被汗水浸湿。
他可太委屈了。
自己这啥都没干。
却被李恪率先开刀。
这找谁说理去?
然而。
李恪说的也没错。
他身为兵部尚书。
对于这种恶性事件的发生。
自有失察之罪。
这事洗不脱。
然而。
就在众人。
以为李恪要惩处兵部尚书时。
谁承想。
他话锋一转道:
“不过事有好坏。”
“虽然边将利欲熏心。”
“但士兵却众志成城。”
“为我大周边防尽心尽力!”
“这一点。”
“令本太子大为所动!”
“而且念你远在京师。”
“此次不予问责!”
“你且起来吧。”
这话一出。
吴明顿时松了口气。
连同吴国公也是一样。
父子二人双双跪地。
向李恪谢恩。
后者摆了摆手。
示意二人起来。
而后继续聊起了之后的事。
“乱局虽解!”
“但边防稀松这是事实。”
“不过本太子要说个好消息!”
“那就是!”
“我大周东线从今日起!”
“再无忧矣!”
这话犹如一颗炸弹般。
落在了朝堂之上。
群臣茫然且震惊。
而台下的徐国公。
却目光锐利。
联想到了贸易之事。
当即便笑出了声。
显然。
他已经猜到了。
李恪接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要抛出的那一枚。
重磅炸弹!
“从即日起!”
“我大周!”
“要与魏国联盟!”
“从此我两国之间商路互通!”
“此乃魏国皇帝魏文帝。”
“亲手签署的联盟条约!”
“及互不侵犯条约!”
“众卿!”
“请看!”
只见李恪话说完。
无视群臣呆若木鸡的身影。
直接将手中的两个金皮信封。
交给了一旁的海公公。
由他宣读。
这些玩意。
是李恪后来自己写的。
原件因为李牧袭杀。
当日便以随着慌乱奔逃的马匹。
丢失了。
此刻海公公读的是。
李恪自己手写的那份。
读完这两章条约后。
众臣的脸上。
无不涌出狂喜之色。
就连高明远。
也是同样。
与魏国联盟!
这事想都不敢想!
后者的国力可谓盛极一时。
与大周这种孱弱之邦建交。
占便宜的只能是大周。
而且不是附庸!
是正儿八经。
平起平坐的联盟友邦!
双方平等一致。
然而军事上商业上。
乃至农业上。
都可以享受魏国所带来的协助。
这好处。
简直比天还大!
但群臣。
也不禁疑惑。
像魏国这种强国。
何必与他们联盟?
这根本就没好处啊?
于是乎纷纷看向台上的李恪。
(本章未完,请翻页)
问道:
“殿下!”
“恕臣直言。”
“与我国联盟。”
“对魏国而言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
“他们为何会与我们联盟?”
“就是啊!”
“这对魏国而言。”
“根本就没有利益可言。”
不仅群臣发问。
就连高明远此刻也是满脸疑惑。
看向台上的李恪。
问道:
“还请殿下明言。”
“魏国所图为何?”
“我们凭什么值得他们联盟?”
面对这诸多的问题。
李恪摆了摆手笑道:
“无他。”
“这就牵扯到了另一件事。”
说到这。
李恪看向一脸疑惑地高明远。
笑道:
“我国盐井盐矿。”
“高丞相可知有多少?”
听闻此言。
高明远一愣道:
“并不是很多。”
“产量极少。”
“仅够几城之用。”
听到这回答。
李恪很满意点了点头。
随后又是一颗重磅炸弹敲下。
“那我告诉你高丞相。”
“与魏国联盟后。”
“盐便是本太子!”
“富国强军的重要依仗!”
“什么?”
“殿下此话何意?”
朝臣们纷纷愣住了。
被李恪的话。
说的晕头转向。
而李恪。
这时候也不想卖关子了。
直言道:
“魏国有提炼海盐之法。”
“我国西海海岸线何止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千里。”
“有他们分享的制盐技术。”
“我们盐的产量足可达到日产千石!”
“什么!”
“这不可能!”
高明远一听这话。
差点没蹦起来。
他是个有见识的人。
知道海盐提炼有多么困难。
想要达到日产千石的产量。
几乎是一件不可能达到的事。
就连物产丰富的越国。
也绝没有这么高的产量。
面对他的惊骇。
李恪则摇了摇头。
笑道:
“其实本太子还少算了。”
“这只是保守估计。”
“产量还能更高!”
“别说千石了!”
“万石!十万石!”
“只要西海尚在!”
“它有多少水!”
“本太子就能出多少盐!”
李恪的话语。
如同惊雷一般。
轰在所有人的脑门上。
此刻。
就连二皇子都瞪大了眼睛。
他虽然不关心政务。
但李恪的所言。
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
他凭什么敢说这话?
这话说出来。
跟做梦一样。
连做梦。
都不敢做这种梦!
“原因无他。”
“只是因为魏国有高人。”
“为其设计了一台机器。”
“凭此可以批量提炼海盐。”
“一台机器可达到日产十石的产量。”
“而且此物造之耗材并不算大。”
“以我大周的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