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家里那些。
古玩啊字画啊。
能典当的。
全当了个便。
他是爱财。
但更惜命。
就这样。
好不容易。
几乎把家都掏空的何易水。
总算是东拼西凑的凑了。
大概三百七十多万两。
这过程中。
他一度起了自杀的念头。
自己那些古玩字画。
都是些名家之手。
就这么贱卖给了当铺。
当铺老板都赚麻了。
脸差点都笑歪了。
然而何易水。
却跟吃了死孩子一样。
欲哭无泪。
而他虽然心痛的要死。
但却不能停下脚步。
揣着三百七十万两的银票。
紧赶慢赶跑到了城郊的徐有财那里。
又是砍价又是威逼利诱。
成功以三百七十万两的价格。
买到了四百万两的材料。
这下总算是凑够数了。
毕竟。
李恪交代过。
要以市价的三倍卖出。
何易水这一趟来回。
付出了五百七十万两。
虽然少了三十万。
但也算赚麻了。
徐有财笑的。
嘴巴都咧道耳朵根上了。
他收这批材料。
也不过花了三百万两。
这一来一回。
血赚二百七十万。
而且手上的材料还没卖完。
还有一大批。
木材生铁等物件在库里堆着呢。
“来来来,快给何大人!”
“把东西都装车!
(本章未完,请翻页)
”
“这可是咱的贵客!”
徐有财殷勤的忙前忙后。
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的。
这一幕。
看的屏风后的李显。
嘴角直抽抽。
他是知道这回事的。
当日李恪交代徐有财的时候。
他就在潜龙宫呢。
他强忍着笑意。
对坐在对面的李恪道:
“你啊,可真是太损了!”
“哪有你这么缺德的人啊?”
“一分钱不花不说。”
“白赚了材料又赚了银子。”
“我真是没话说了。”
李恪其实一直都在。
何易水第一次来的时候。
他就在二楼旁听呢。
此刻他笑眯眯的看着前面。
一脸苦涩的何易水笑道:
“我只是让他把吞下去的。”
“都给吐出来。”
“仅此而已。”
说到这。
李显眉头一皱。
面色担忧的问道:
“你这两天。”
“在宫里闹出的动静。”
“有点太大了。”
“肃清二十六衙门。”
“成立内务府。”
“这举动。”
“已经是越权了。”
“大哥,若父皇醒来得知此事。”
“岂能容你如此作为?”
李显的担忧。
可谓在正常不过了。
李恪不过监国而已。
却敢清洗皇宫。
这放在任何一个皇帝眼里。
都是十足的越权。
李恪的行为。
必将导致皇帝的猜忌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我知道。”
“但...我也管不了那许多了。”
“李牧的人不除。”
“父皇就绝无安全的时候。”
“况且,正因为监国。”
“朝中才有这么多人。”
“能活下来。”
说到这。
李恪目光冰冷。
直勾勾的看向前厅的何易水。
“你别这样!”
“我总感觉你监国之后。”
“跟变了个人似的。”
李显被李恪的眼光。
瞪得发毛。
那冰冷的眼神。
是他从来没有在李恪身上所看到过的。
自己这个大哥。
不管何时何地。
总是一副温文尔雅。
笑吟吟的模样。
但监国之后的李恪。
却变得如此冰冷。
且不近人情。
宫中的不少人。
其实都没有在李显的名单之上。
而他却宁可错杀一千。
也不放过一个。
硬生生顶着诸多压力。
将宫人全部清洗。
屠戮殆尽。
这份狠辣。
与以往的李恪。
大相径庭。
“你多心了吧。”
“别想那么多。”
“你和七杀什么时候走?”
李恪笑了笑。
吧话题转移开。
然而。
看似波澜不惊的李恪。
心中却苦涩难堪。
是啊。
他正如李显所说的那样。
变成了一个。
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狠辣而且冰冷。
自己不是一个好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之人。
哪怕当年在临江。
面对王家的诸多辱骂。
甚至王霸天的生命威胁。
李恪始终都选择了隐忍。
可如今呢?
只是因为。
宫人当中。
可能会有李牧的眼线。
便将所有人。
杀了个干净。
这是李恪所想所需要的吗?
不。
这是恨。
当日亲眼看着李显。
被李牧扔下了悬崖的那一刻。
李恪除了悲伤绝望。
还有一股浓浓的恨意。
他并不恨李牧。
而是恨自己的软弱与无能。
若不是因为自己。
李显何以至此?
需要用命来保护他的安危?
李恪的转变说白了。
就是把一切的罪责。
自相情愿般的强加在了自己的头上。
而宫中的腐败。
朝纲的崩坏。
又让李恪不得不强硬。
他若是软弱分毫。
虎视眈眈的二皇子一派。
便会冲上来。
将他撕碎。
说李恪这是破而后立吗?
小石村的平民生活。
于他而言是龙场悟道?
不。
别开玩笑了。
李恪此刻。
还沉沦在那个阴影中。
无法自拔。
他是被逼着变成一个。
自己讨厌的人。
“我们过几天就走。”
“不过...大哥。”
“留你一个人在京师。”
“真的可以吗?”
李显的面容。
有些担忧。
听到这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李恪笑了笑道:
“瞎操什么心。”
说完。
李恪便缓步走到了前厅。
此刻何易水已经离去。
徐有财一见李恪。
连忙笑着走了上来。
捧着一沓银票。
对着李恪直竖大拇指。
“殿下!”
“您可真是神了!”
“小人行商数十载。”
“还头一次见到有您这么做生意的!”
“厉害厉害!”
“行了,废话少说。”
“这五百七十万两。”
“你留下七十万。”
“那些剩下的材料全部运到内务府。”
李恪笑了笑。
抽走了一大半银票。
给徐有财留下了七十万。
“哎呀!”
“殿下!给您做事!”
“天经地义!”
“况且前些日子倒腾香料。”
“俺赚的已经够多了!”
“这钱俺实在不敢要!”
徐有财一把。
便将银票全部塞到了李恪手里。
这话除了恭维。
更是徐有财切身实地的感受。
李恪确实没让他白忙活。
从倒腾香料在越国走私。
徐有财这一路上。
赚的盆满钵满。
李恪乃至朝廷。
都没有因势占过他的便宜。
而且还给了他皇商的名号。
这是何其大的恩典?
可以说。
要是没有李恪。
徐有财至今仍是个名不见转的走私犯。
终日只能活在地下的老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