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李恪的敬佩。
可以说是由内而发的。
自己恩公的钱。
怎能随便收?
可面对徐有财的推辞。
李恪只是笑了笑。
态度坚决的将银票退回道:
“这些就权当你的辛苦费。”
“此事休得再提。”
听闻此言。
徐有财只得默默将银票塞进怀里。
于是收拾完了何易水。
各人各回各家。
一夜无话。
次日早朝。
今天李恪本来打算。
重新任命一下沙城边军的统帅。
毕竟前任主帅。
罪魁祸首杨宇飞。
至今仍在大理寺羁押。
而且副帅刘致远。
也早已毙命。
五万边军群龙无首。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于是今天。
李恪就想聊聊这事。
可谁承想。
主帅之位尚未决定。
话题竟是直接转到了杨宇飞身上。
此刻朝堂之上。
丞相高明远言辞激动。
站在最前方。
而底下群臣。
此刻也是群情激愤。
恨不得把杨宇飞千刀万剐。
“启禀殿下!”
“杨宇飞罪大恶极!”
“身为边军统帅。”
“知法犯法与魏国沆瀣一气。”
“此贼定要严办才是!”
李恪见状叹了口气。
看向大理寺卿道:
“杨宇飞之罪。”
“按律当如何惩治?”
听闻此言。
大理寺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站了出来。
恭谨道:
“启禀殿下。”
“通敌叛国,谋害太子,纵兵害民。”
“依律当诛九族!”
“连同罪首刘致远。”
“也当以同罪论处。”
听到这话。
李恪脸上犯了难。
他之所不想聊杨宇飞的事。
就是因为这个。
后者所犯的罪。
诛九族都是轻的了。
然而。
杨宇飞死不死无所谓。
但要命的是。
杨宇飞这个诛九族。
势必会牵连到逍遥王。
毕竟。
后者再怎么说。
也是杨宇飞的堂弟。
想要置身事外。
根本不可能。
他若想包庇杨宇飞。
那也不现实。
毕竟他再怎么说。
也是初次监国。
若不明正典刑。
岂能服众?
想到这。
李恪不禁一阵头疼。
想把事情暂时搁置搁置。
于是便道:
“众卿所言。”
“本太子以知。”
“只不过。”
“杨宇飞所犯之罪太大。”
“如今父皇病重。”
“若随意论处。”
“恐有失公正之嫌。”
“如今五万边军群龙无首。”
“比起先论处杨宇飞。”
“本太子认为。”
“还是先选出一位统帅。”
“主掌边关防务为好。”
听到这一席话。
众朝臣思虑片刻。
觉得李恪说的。
也不无道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毕竟。
杨宇飞犯的事太大。
而且周皇如今也还在。
只是昏迷不醒罢了。
论处杨宇飞。
那得周皇授意。
他们可没权力随便惩处。
而李恪这边。
见朝臣纷纷沉默。
心中长舒了一口气。
然而。
正当他以为。
一切都已经被他搪塞过去时。
台下的二皇子站了出来。
扫了一眼台上的李恪。
冷笑道:
“启禀太子。”
“以臣弟认为。”
“大可不必如此麻烦。”
“杨宇飞所犯之罪。”
“无论如何审理。”
“结果不都是一样的?”
“况且父皇命大哥你监管国政。”
“自是将生杀大权一并交给了您。”
“况且,有一事臣弟想不明白。”
“大哥你前些日子重整二十六衙门。”
“又是遣返宫人又是削减后宫开支。”
“这方面您干的可谓是大刀阔斧。”
“但为何到了一个杨宇飞身上。”
“您就如此优柔寡断呢?”
这一席话出口。
满朝文武哗然。
二皇子这极具诱导性的言论。
霎时间让朝臣们炸开了锅。
无数人纷纷猜测。
李恪是否有意想要包庇杨宇飞。
而其中。
跳的最欢的。
莫过于工部尚书何易水了。
他怨毒的看了一眼台上站着的李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心中窝火至极。
因为李恪的一道命令。
自己倾家荡产不说。
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今天早朝。
他竟是连骄子也坐不起。
说不恨李恪。
那是不可能的。
而朝臣中忠于李恪的几人。
礼部尚书张献,兵部尚书吴明。
此刻他俩虽然在帮李恪说话。
然而。
舆论如同野火。
凭他们两张嘴。
如何抵得住悠悠众口。
就连丞相高明远。
此刻也是一脸狐疑的看向李恪。
眼中疑色不言而喻。
这人是刚正不阿。
但问题也正是这一点。
他从不站队。
眼里不容沙子。
若李恪真是刻意包庇杨宇飞。
他能毫不犹豫的去弹劾李恪。
这人就是个愣头青。
不属于任何派系。
今日三位国公也不再。
眼下的局势。
对李恪而言。
可谓是差到了极点。
他此刻站立台上。
脸色很差。
直勾勾的盯着台下冷笑连连的二皇子。
这个二弟。
已经让他感到厌恶了。
李恪虽然心里恼火。
但面上却波澜不惊。
面对群臣的质疑。
李恪坚持方才的说法。
“正如本太子所言。”
“父皇未醒。”
“论处杨宇飞还不是时候。”
“呵呵,不是时候?”
“以殿下的意思?”
“何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才能论处此贼?”
刑部尚书冷笑。
看向台上的李恪。
丝毫没有避讳之意。
“大胆白毅!”
“你是在质疑太子殿下吗?”
礼部尚书张献听闻。
怒不可遏。
“质疑?”
“张大人言重了吧!”
“我刑部刑主管全国刑罚。”
“杨宇飞之事证据确凿!”
“可如今到了定罪之时。”
“却要等皇上醒来在议。”
“白某办案三十余载!”
“还从未听过如此荒唐之事!”
刑部尚书声色俱厉。
说完不屑的看了一眼台上的李恪。
“白大人所言有理。”
“本相也觉得惩处杨宇飞迫在眉睫。”
“皇上醒来与否并无意义。”
“白大人身为刑部尚书。”
“对于此案自有发言权。”
“倒是尔等。”
“不问青红皂白。”
“刻意给人扣帽子是何居心?”
高明远此刻也站了出来。
怒斥礼部兵部。
“高明远!你!”
张献被这话气的浑身发抖。
兵部尚书吴明此刻也是面色难堪。
暗骂道:
“这个白痴书生!”
“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显然。
他俩谁都没想到。
高明远竟会站在二皇子一边。
其实不仅仅是他俩没想到。
就连一直沉默的李恪。
这时候也愣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