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说太子他能知道我的主张吗?”
“您这么隐晦的提点。”
“他要是看不出来。”
“咱们不是白忙活了?”
此刻。
徐锦川一脸忐忑的看向前方。
悠然自得的徐国公。
显然。
他对于老爹这隐晦的提醒。
并不是多么放心。
“哈哈。”
“川儿。”
“你着什么急啊?”
“太子殿下若看不出这点。”
“也只能说明。”
“他并非你的明主。”
“你二人无缘罢了。”
面对儿子的询问。
徐国公似笑非笑的调侃着。
“爹!你说什么呢?”
“太子殿下我以决心要为其效力。”
“您老以前不也常常跟我这么交代吗?”
“怎么到现在就变卦了?”
徐锦川似是赌气般停下了脚步。
一脸不忿的看着前面坏笑不断的父亲。
然而。
徐国公却指了指他的身后笑道:
“呵呵,别置气啦。”
“你的明主这不来了吗?”
这话一出。
徐锦川猛然回头。
正看见。
李恪脚步匆匆的向他们跑来。
“哈哈哈!”
“徐国公!徐公子!”
“你们可是让本太子好找哇!”
见这一幕。
徐国公徐锦川父子相视一笑。
徐国公走上前笑着调侃道:
“太子殿下何必如此着急?”
“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知小儿的药方。”
“可否有效?”
听闻此言。
李恪激动异常。
连连点头笑道:
“管用!太管用了!”
“徐国公!”
“若有及时雨!”
“贵公子首当其冲啊哈哈哈!”
说着。
李恪走上前。
激动地握住了徐锦川的手。
郑重的介绍起了自己。
“徐公子。”
“初次见面。”
“方才礼轻还请公子勿要怪罪。”
李恪说完。
便要拱手施礼。
他知道。
这徐国公是给自己带人才来了。
而面对如此一个大才!
礼数可不能少。
这些文人仕子。
别的不吃。
哪怕赏金赏银都不在乎。
就是吃礼。
越是礼遇后者便越是认为你器重他。
李恪自然知晓这一点。
才拱手施礼。
“太子殿下!”
“草民何德何能。”
“岂容屈尊?”
徐锦川神色慌张。
赶忙将李恪扶住。
然而。
眼中的喜色。
以及那份感动。
却怎么也掩盖不了。
“草民?”
“莫非徐公子。”
“至今还是白身?”
李恪愣住了。
直勾勾的看着面前的徐锦川。
似是有些不敢相信。
“哈哈,不瞒您说啊。”
“太子殿下。”
“小儿散漫惯了。”
“从前就不喜政争。”
“老夫也没办法呀。”
徐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国公一脸坏笑。
看了一眼前方的徐锦川。
似乎每个老爹。
都喜欢逗儿子。
徐国公也不例外。
这位徐锦川。
一直没有出仕。
还不是他老爹及周皇的意思。
想把这个大才。
留给后继之君李恪。
眼下这徐国公一番言论。
倒成了徐锦川的问题。
这让后者恼火不已。
怒道:
“爹!您说什么呢?”
“儿可从未如此想过!”
听到这话。
徐国公还没说什么。
李恪却来了精神。
走上前笑道:
“徐公子既然没有这么想过。”
“那自然再好不过了!”
“不知徐公子可愿入朝为官?”
“眼下朝中正需要徐公子这般贤人!”
“本太子亦需要徐公子不吝赐教!”
说到这。
李恪又是拱手。
在欲施礼。
徐锦川见状连忙扶住李恪。
神情激动道:
“锦川早已将殿下视作明主!”
“此生愿为殿下鞍前马后在所不辞!”
说完。
只听扑通一声。
徐锦川跪地。
恭恭敬敬的朝着李恪。
行了个大礼。
李恪见状赶忙俯身。
将徐锦川扶起。
他现在可太高兴了。
徐锦川之的脑路灵活。
通过方才之事。
已能看出一二。
况且后者为徐国公之子。
在朝中也能成为自己的一大助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力。
然而。
李恪还是低估了这位。
一直被雪藏的奇才。
在这之后。
徐国公提议。
想让李恪跟着去徐府。
吃顿便饭。
也好聊聊国事。
听到这李恪没推辞。
十分痛快的跟着二人。
来到了徐府。
此刻李恪正在徐锦川的书房。
翻看着后者的一些文章。
这不看还好。
一看之下。
李恪惊讶之极。
徐锦川的文章里。
对于户部的各种政策。
都有独到的见解。
尤其是后者提出的募役法。
方田均税政策。
徐锦川认为。
国家应当清量土地。
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
按照其贫瘠度土地的多少收税。
其中哪怕宗室成员。
官僚地主也不可例外。
至于募役法。
那也很简单。
大周朝是有徭役的。
简单来说。
就比如。
工部要兴修一个工程。
这时候就可以征集徭役。
无偿为国家兴建设施。
同样的。
军队征兵。
这些兵役也是同理。
而募役法就是。
如果一户人家在征调徭役时。
不愿服徭役那就可以出银子。
来避免徭役。
而至于劳工或者兵源。
完全可以从收上来的银子中获得。
但其中还有一点。
像是地主官僚这些免役人口。
也当缴纳一部分的助役
(本章未完,请翻页)
银。
方可免役。
这两个政策。
让李恪深思不已。
此刻。
徐国公从门外走了进来。
看着眉头紧锁的李恪笑道:
“太子殿下啊。”
“这锦川之所以是白身。”
“还不是因为这些没用的破文章。”
听到这话。
李恪愣住了。
“白身和这些文章有什么关系?”
“我觉得徐公子。”
“提出来的这些观点。”
“很有意思。”
“呵呵,是的。”
“这些天马行空的东西。”
“好是好。”
“但对于皇上而言。”
“太激进啦。”
徐国公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听到这话。
李恪目光深沉看向徐国公道:
“国公有话明言即可。”
“想必您找我来。”
“可不是为了吃顿饭这么简单的吧。”
“呵呵,太子殿下果真敏锐。”
“不瞒您说。”
“老夫找您来。”
“就是想让您看看这些东西。”
徐国公不在隐瞒什么。
十分坦然的对李恪说起了。
徐锦川的过往。
大约在十年前。
那时李恪才离京。
时年二十二岁的徐锦川。
雄心壮志。
常于府中高谈阔论。
如今朝廷的重重问题。
然而所有人都把他的话。
当成了年少轻狂。
直到周皇的来临。
这位青年的“狂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