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都督,一路走好(1/5)

“每人可以在都督府的办事处。”

“领二两雪花银。”

“朝廷还有旨。”

“咱们这边不是受灾挺严重的吗?”

“朝廷希望咱们大伙都迁到北方去!”

门吏十分卖力的对好奇灾民们吆喝着。

不少人听到能领二两银子。

不禁喜上眉梢。

雀跃道:

“哈哈!”

“二两银子?”

“我家那破泥房那值这么多钱?”

而也有些人。

气愤不已的指着城楼上。

那颗俞欢的人头。

啐了一口道:

“这该死的赃官!”

“原来朝廷每人发二两雪花银!”

“这俞老贼竟然连通知。”

“都没通知过!”

“真是可恨!”

这话一出。

台下的灾民。

此刻群情激愤。

纷纷问门吏道:

“这位官家!”

“之前是不是朝廷也有下派赈.灾银啊?”

“是不是这俞老贼中饱私囊了?”

门吏听闻此言。

他哪知道这些?

但想了想。

这俞欢如果没有贪赃枉法。

那为什么要杀他?

而且朝廷的银两。

这都过了多久。

还没发下来。

钦差一到杀了俞欢。

这才宣布赈.灾银的事。

看样子。

应该是这老家伙。

把钱都中饱私囊了!

于是门吏也跟着唾骂道:

“说的不可是吗!”

“这俞老贼!”

“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311章 都督,一路走好(2/5)

不是因为他徇私枉法!”

“我们也没不会饿了那么久!”

“眼下正是一报还一报啊哈哈!”

“钦差大人这一来。”

“咱们瀚海的天!”

“就清净啦!”

门吏的回复。

显然带着点个人情绪。

前段时间。

他们这些在衙门里办差的。

军营里当兵的。

哪怕县衙里面的知县。

吃的都些什么?

平常供应不断地精米。

一下子没了。

只有些粟米。

甚至里面还掺着沙子。

因为这。

官府里不少人恨透了俞欢。

认为他都把朝廷的救济粮。

还有银子。

都塞进了自己的腰包。

不然他侄子。

哪来的粮食高价兜售?

简直是可耻!可恨!

太过分了!

于是乎。

门吏也加入了骂仗的队伍。

然而。

就在这纷扰的人群外围。

一个面色苍白的男子。

沉默的看着高悬于城楼上的人头。

叹了口气。

此人。

正是李显。

他的眼中。

复杂至极。

心里却更是五味杂陈。

俞欢的所作所为。

不管他有什么苦衷。

李显也要杀。

原因很简单。

百姓不会听这些。

错综复杂的缘由。

也不会去理解。

俞欢的苦衷。

他们看到的。

只有俞欢贪赃枉法。

纵容俞小宇。

欺民虐民。

屯居积奇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311章 都督,一路走好(3/5)

买卖人口。

却没有人看到。

俞欢勉力支撑。

于暴雨中亲上城楼。

带兵拱卫城池。

也没有人看到。

都督府里的内库。

只剩下了区区三两。

李显在检查完都督府的情况后。

亲自带人抄了俞欢的家。

然而后者的家里。

诺大的宅子中。

只有数个空荡荡的房间。

一张薄榻。

两把竹椅。

以及面黄肌瘦的妻儿。

虽然之后李显在俞小宇的家里。

搜罗了少量银两及侍妾。

可这...

又有什么用?

能说明什么?

是啊。

人们永远都喜欢。

听这样的故事。

正义战胜邪恶。

没人会在乎。

没人会质疑。

正义的正确性。

一切看上去。

都那么理所当然。

“俞都督。”

“一路走好!”

李显举起一杯酒。

对着远处城楼上那颗孤悬的头颅。

洒在了地面。

就这样。

一周过去了。

这一周。

在李显要求下。

龙家将徐有财搜集来的第一批。

救济粮。

总共三十万石。

先行运达了瀚海城。

因为军粮已经所剩无几。

如果不紧着瀚海城。

只怕又得重蹈断粮的覆辙。

其实他们军粮带的不少。

李显早就猜到可能要拿出军粮救急。

但没想到。

灾民们得知瀚海城灾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311章 都督,一路走好(4/5)

不仅有银子拿。

还有救急粮吃。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

无数灾民纷纷逃向瀚海城。

一时间搞得此城人满为患。

而本就匮乏的军粮。

也在如此巨大的消耗下。

所剩无几。

还好龙家来的及时。

而与此同时。

李显这里。

也在尽其所能的宣传着。

北迁的事。

一听北迁不仅有银子拿。

还有官府分配的土地。

这消息一出。

许多灾民都坐不住了。

反正家也被洪水毁了。

于是这一周以来。

几乎一半的人。

都选择了北迁。

北迁人数高达五十多万。

而李显更夸张。

二百万两的赈.灾银。

已经发没了。

他没想到。

灾民竟然这么多。

于是只能给龙家写借条。

又从他们那紧急调拨了一百万两。

不过好处。

也是显而易见的。

瀚海城的事。

搞得人尽皆知。

灾民都知道。

来了了厉害的父母官。

杀贪官不说。

还又发钱又发粮。

李显的二百万两赈.灾银。

可以说都是发在了灾民的手里。

不存在别有用心之人。

冒领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徐锦川给出了一套。

极其缜密。

而且滴水不漏的发钱流程。

这位徐公子。

着实是厉害得紧。

就按照他的那一套流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311章 都督,一路走好(5/5)

这一周下来。

灾民们不仅顺利的领到了钱。

还抓了五万多投机倒把的人。

这帮人。

大多是虚报姓名。

要么就虚报人头。

反正都是些滥竽充数想要借赈.灾银。

发家致富的下三滥。

结果却逃不出徐锦川。

那套缜密的检查流程。

而对待这么多滥竽充数之辈。

李显的解决方式也很简单。

统统征做徭役。

为南方十三城的重建工作效力。

而借着发赈.灾银的势头。

徐锦川捎带着。

还对南方十三城的人口。

来了次普查。

二百万两银子。

等于一百万灾民。

这每个领过赈.灾银的人。

都被后者登记造册。

人口普查是相当有必要的。

而瀚海城以西的五座城池。

包括瀚海城在内。

当初是楚南王的封地。

这家伙。

虽然因为谋逆。

被诛了九族。

但令人意外的是。

后者的户口普查工作。

干的是相当漂亮。

这些户籍册。

帮了徐锦川大忙。

普查南方人口。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可不容易。

徐锦川借着徐国公的名气。

在各城召集了三万多书生学子。

集中了所有的户籍册。

以及一周以来。

所有领取过赈.灾银登记在册的灾民。

这才得出了一个大致的数字。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APP 免费阅读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