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这一计。
不可谓不狠。
而且完美的拿捏了。
李恪的弱点。
重义重情。
他知道。
如果李恪得知李显。
被围困在瀚海城。
必然会亲自带人来救。
到时候。
他们在围杀李恪。
如此大事可成。
在交代完这些后。
李牧又单独把二皇子。
叫到了偏房。
对他道:
“二殿下。”
“您想当皇上吗?”
“呃...先生。”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二皇子李光。
被这没来由的一句话。
给吓了一跳。
不知后者说这话是何用意。
“呵呵,您只需要回答我。”
“想或者不想就可以了。”
李牧掩面轻笑。
意味深长的看向二皇子。
“想!我无时不刻都在想!”
“但怎奈父皇那个老顽固!”
“厚此薄彼!”
“对我们兄弟视而不见!”
“偏偏看重李恪那个畜生!”
二皇子说到这。
已是面容扭曲。
言谈举止。
无不流出浓浓的憎恶。
李牧细细的观察着二皇子的面部表情。
随后发出一声令人战栗的笑声。
这李光此刻的神态。
虽然与当时的李显。
如出一辙。
但这憎恨之中。
唯独少了。
李显的那份苦涩。
与哀伤。
他是真的恨周皇恨李恪。
也不在乎周皇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性命。
或是任何人的性命。
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愿意让任何人为之陪葬。
这份狠厉。
正是李牧欣赏的。
“先生何故发笑?”
二皇子听闻笑声。
疑惑地看向李牧。
“既然二殿下想当皇上。”
“那在下倒有一策。”
“只是不知。”
“二殿下敢不敢?”
“行此悖逆人伦之事。”
李牧的眼中透出一丝阴冷。
听到这话。
二皇子神色一震。
大惊道:
“先生莫非是想让我...”
“没错。”
“正是二殿下所想的。”
“李恪一旦离开京师。”
“二殿下便借此。”
“除掉皇上。”
“取而代之。”
“岂不美哉?”
不等二皇子的话说完。
李牧便点了点头。
同时冷笑着。
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杀掉父皇之后呢?”
“本皇子该以何说辞取而代之?”
二皇子此刻。
面对这悖逆人伦的话语。
第一反应。
却并不是该不该做。
而是做了之后。
要如何收场。
弑君。
看似容易。
李恪当荣登大宝。
几乎成了所有人公认的事实。
若他杀了周皇。
取而代之。
那必然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得位不正!
在正统性方面。
可谓是被李恪全方位的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打。
到那时。
别说京师能不能压得住。
大周的其他地方。
也必然会揭竿而起。
从而导致大规模的叛乱。
二皇子是想当皇上。
但可不想去当一个。
没有天下。
没有江山的空壳皇帝。
李牧显然也知道。
二皇子的话意为何。
他笑了笑道:
“这到无妨。”
“除掉李恪之后。”
“殿下乃是二皇子。”
“顺位继承有何不可?”
“周皇病重又是朝野公认的事实。”
“只要您一口咬死不是您所为。”
“同时再三请辞。”
“以吏部工部刑部户部。”
“四部共执一词。”
“到那时谁会怀疑殿下?”
“即使叛乱四起。”
“您也可以效仿李恪。”
“与越国联盟。”
“在下自会帮您扫平叛乱。”
百鬼先生的意思十分简单。
只要二皇子安稳的坐在龙位上。
甚至不需要处心积虑的做些什么。
朝臣自会推他上位。
但这前提是。
李恪必须死。
他只要活着。
二皇子便是得位不正。
听到这。
二皇子也反应过来了。
一拍脑门狂喜道:
“对啊!”
“只要李恪死!”
“本皇子就是顺位继承!”
“合情合理啊哈哈!”
“此计甚妙!”
于是。
在双方媾和之下。
一场惊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天阴谋。
悄然上演。
周皇的生死。
李恪的生死。
李显的生死。
乃至大周龙位的传承。
都陷入了扑朔迷离。
而又杀机四伏的谋划之中。
三日后。
在百鬼先生李牧的安排下。
由陈王出面。
买通南方十三城的都督。
意思也是。
让他们闭嘴。
并且陈王出兵五万。
与李牧合兵一处。
将瀚海城。
里三层外三层的。
围了个水泄不通。
与此同时。
南方瀚海城告急的奏报。
也到达了京师。
李恪得知此消息后。
果然如李牧所料。
顿时乱了方寸。
甚至箭疮再度崩裂。
倒在地面上。
但李恪这次并没有昏过去。
反而是勉力爬起身。
执意统领大军前往瀚海。
援救围困城中的六皇子李显。
在这其中。
丞相高明远,兵部尚书吴明。
礼部尚书张献。
连同三位国公死谏。
亦不能阻李恪前往南方的决心。
甚至为此。
李恪将兵部尚书直接革职。
由自己统帅兵部。
点兵!
即刻点兵!
兵发瀚海。
这是李恪的原话。
他愤怒的咆哮。
震慑住了劝谏的群臣。
看似李恪前往南方的事态。
已成定局。
而二皇子也再度回返京师。
着手开始了自己的布置。
买通兵马司。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将这些年来培养的死士。
尽皆布置在了皇城周边。
同时因为宫廷禁卫。
没有了唐万虎的统帅。
二皇子又散播大量的钱财。
意图买通这些禁卫。
为他的弑君之路排除阻力。
局势千变万化。
李恪亦在着手准备。
他现在。
听不进任何人的话。
脑子乱成一团。
正中了李牧的预料。
看似一切。
都朝着李牧预想的方向发展。
然而。
李牧却漏算了一环。
那便是临江城都督。
柳韩风。
此人乃柳霜香之父。
自从柳霜香离开临江时。
他便时不时的遣人去京师。
打听女儿的情况。
再知晓后者与李恪的关系。
以及皇上对柳霜香的宠爱。
甚至钦定太子妃的消息。
柳韩风别提多高兴了。
甚至大摆宴席庆祝。
到后来。
南方水灾。
柳韩风一封信送到京师。
又拉开了这场动乱的序幕。
本来。
听闻瀚海城有钦差到来的消息。
柳韩风心里是激动的。
认为李恪果然看到了他的信。
关于南方的惨状。
他不能明说。
因为发折子容易。
但这折子。
若被有心之人截获。
闹不好南方的问题解决不了。
同时自己也得脑袋落地。
为官多年的柳韩风。
比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