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皇子身为钦差。
奉命前去赈.灾。
遇到民乱突起。
李恪派人镇压。
这合情合理。
但为啥李恪要亲自前往?
放下京师这堆烂摊子?
他还嫌不够乱么?
明知道二皇子虎视眈眈。
他却还要领兵南下。
这不是明摆着给二皇子机会吗?
群臣是怎么。
也想不通。
李恪为啥要带人去南方。
但问吧。
劝谏。
李恪压根就不听。
铁了心的要去。
哪怕旧疮复发。
亦不能阻挡其决心。
这可把李恪一派的臣子们。
给急坏了。
不仅是高明远。
礼部三位国公。
也是急的团团转。
但二皇子一派。
在这个节骨眼。
却非常安静老实。
不仅没有生什么事端。
反而也跟着劝李恪别去南方。
他们的反常。
让不少李恪一派的官僚。
十分诧异。
这二皇子莫非转性了?
李恪下南方。
最开心的不是他们吗?
为啥他们也跟着劝李恪别去?
难道他们真的不想李恪去吗?
错了。
这正是欲盖弥彰。
二皇子眼下。
可巴不得李恪赶紧走。
这段时间。
自打他回去京师后。
便大肆散财收买朝臣。
及宫廷禁卫。
而另一边。
陈王也表示愿意支持二皇子政变。
麾下大军尽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朝京师方向赶去。
而面对这些人的异动。
难道李恪真的自乱了方寸。
看不出来么?
此刻。
潜龙宫。
李恪正在床榻上躺着。
床边太医正在为他号脉。
“殿下,您现在的情况。”
“不宜情绪激动。”
“需要静养。”
“方能痊愈。”
太医叹了口气。
对李恪慎重的提醒。
面对此言。
李恪脸上挤出一丝难看的微笑。
点了点头。
而后太医告退离开。
殿内只剩下了李恪。
他叹了口气。
笑着摇了摇头后道:
“小方,你可以出来了。”
这话一出。
房间横梁上。
一袭玄色衣袍的萧方纵身跃下。
关切的来到床边。
看着面色惨白的李恪道:
“殿下,您感觉如何?”
“您可千万不能有事啊!”
听闻此言。
李恪摆了摆手道:
“行了行了。”
“我的身子用不着你操心。”
“让你办的事。”
“怎么样了?”
“呃...不出您所料。”
“殿下,二皇子近日以来。”
“确实有所行动。”
面对李恪的问话。
萧方思虑片刻。
说出了这些日子以来。
二皇子的动向。
“二皇子豪掷一百万两。”
“打点兵马司。”
“而后又在禁军那边上下活动。”
“据属下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几日的探查。”
“他少说拿出了三百多万。”
听到这话。
李恪没有半点意外之色。
笑道:
“呵呵,这老二。”
“还蛮有钱的。”
萧方见李恪这不咸不淡的表情。
叹了口气急道:
“殿下!二皇子居心叵测。”
“不可不防啊!”
“我还没着急,你小子就着急啦?”
萧方的急态吧李恪给逗笑了。
他锤了萧方一拳。
意味深长的笑道:
“二皇子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跳的在欢。”
“我不离开京城。”
“他便不会有动作。”
“而且他要是没有外部的协助。”
“肯定不敢轻举妄动。”
听闻此言。
萧方微微一愣道:
“难道说...”
“殿下您认为有人在帮二皇子吗?”
“这只是猜测。”
“我怀疑。”
“南方那边的乱子。”
“便是他有意搞出来的障眼法。”
“目的是为了引我离开京师。”
李恪说到这。
面色陡然变的凝重。
这话一出。
萧方震住了。
想起近日来李恪的所作所为。
他惊道:
“殿下!”
“您原来都知道啊!”
“那您召集大军这是...”
“将计就计吗?”
“小点声...”
李恪白了他一眼。
没好气的道:
“老二不算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威胁。”
“他起码在明处。”
“但在他幕后的支持者。”
“我若不离京。”
“根本没法把他引出来。”
“而且...”
“瀚海那边六弟情况危急。”
“不容不救罢了。”
萧方闻言。
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而后疑惑道:
“殿下,您怎么会察觉出来。”
“二皇子和南方之事有所牵连?”
“不是据奏报上面讲。”
“围困瀚海城的都是暴民吗?”
面对萧方的疑问。
李恪意味深长的笑了笑道:
“暴民?”
“开什么玩笑。”
“瀚海几千精兵驻防。”
“加上一千禁军。”
“有什么暴民能困住瀚海?”
“逼得李显只能防守?”
“更何况出了这么大的事。”
“各城都督为何都对此只字不提?”
“而且,老二前阵子去南方。”
“到底干了什么。”
“见了谁?”
“他一回来奏报就跟着回来。”
“明显有问题。”
“您这么一说。”
“还真是。”
“那殿下您最近抽调军队。”
“莫非就是。”
“为了把这幕后之人引出来吗?”
萧方十分好奇。
而李恪却摇了摇头。
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目光却露出一丝阴冷。
心中却道:
“老二。”
“你已经让我感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厌烦了。”
李恪。
并不是不清楚。
二皇子打的小算盘。
也并非情绪化。
实际上。
李牧想的不错。
在刚得知瀚海被围后。
李恪确实有自乱阵脚。
毕竟。
朝堂上的失态。
连同几日以来的吐血。
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李恪确实急得不行。
但后来一想二皇子去南方。
加上这不明不白的奏报。
李恪也是想明白了。
事情的缘由。
其实。
去南方救人。
不过召集部分军队。
便可解决问题。
但李恪却是亲自签发了动员令。
这意味在明显不过了。
李恪要借此机会。
把这帮乱臣贼子。
一网打尽。
无论是二皇子也好。
幕后的策划之人也罢。
李恪正是要借此机会。
将其一个不留。
全部赶尽杀绝。
而几日后。
南方三江城。
李牧在醒来之后。
看到李恪签发的皇榜后。
也察觉到了事有蹊跷。
于是顾不上重伤的身体。
急忙写信给远在京师的二皇子。
让他不要急着动手。
同时。
让已经濒临京师的陈王大军。
赶紧回撤。
但一切已经晚了。
趁着李牧重伤昏迷的这几天。
李恪已经集结好了军队。
向瀚海方向赶去。
与此同时。
二皇子也开始了弑君计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