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的齿轮。
就此展开。
谁也没想到。
这次动乱。
会引出全国范围内的滔天大战。
李恪亲统二十万大军。
浩浩荡荡的开赴瀚海。
然而谁都没想到。
在大队距离京师五十里远时。
李恪突然分兵两路。
命从南疆赶来的飞蛇将军。
统五万大军。
开赴瀚海救援六皇子李显。
另外十五万。
则就地扎营。
尽屯与不远处的清风山。
而京师。
此刻却是一片大乱。
京师外围。
陈王亲统大军十五万。
将京师外围。
包了个水泄不通。
任何人都不得离开或进入。
而京师内部。
负责防御周边的兵马司那边。
一万护城军。
从京师城外的驻地。
浩浩荡荡开进京师。
尽数伏于皇城四周。
同时这些人当中。
分出一千人。
以百人为一组。
各自向三位国公。
以及兵部,礼部。
反正就是支持李恪的那些官僚。
府邸中走去。
他们所欲何为?
没错正是应二皇子的要求。
铲除异己去的。
而这场动乱的主谋。
二皇子。
此刻又在何地?
皇城中。
养心殿。
二皇子大摇大摆的走进殿内。
随手屏退一旁的太监。
身后禁军。
跟着鱼贯而入。
“哈哈哈。”
“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皇,儿臣来了。”
二皇子脸上带着一抹阴狠的笑容。
随意坐在了殿中的龙椅上。
把玩着手中的匕首。
看了一眼卧榻自顾自的道:
“我想您现在。”
“一定很意外吧。”
“为什么我会在这?”
“一个不受您待见的儿子。”
“有什么资格。”
“站在您跟前。”
“为何来此的不是您心心念念的李恪。”
“而是我?”
说到这。
二皇子神经质般的笑了笑。
从龙椅上起身。
缓步走向床榻道:
“李恪,自小力能扛鼎。”
“文武书画无所不精。”
“和他相比。”
“我算什么呢?”
“但父皇。”
“您错了。”
“您错就错在。”
“目不识人!”
“您心心念念的李恪。”
“已经完蛋了。”
“而我。”
“李光,则会替您。”
“掌管好,这个龙椅的。”
二皇子说完。
眼中杀机毕露。
一把掀开被褥。
然而。
眼前的一幕。
却彻底让二皇子。
陷入了呆滞。
眼前。
哪是什么卧病在床的周皇?
而是持刀冷笑的萧方!
他如同鬼魅一般。
迅速的控制住了二皇子。
手中的寒刃死死地架在了后者的脖颈上。
而与此同时。
那些伴随二皇子进来的侍卫。
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开始了内斗。
十几名龙影卫从房梁上跃下。
迅速控制住了战局。
那些忠于李光的禁军。
三下五除二。
便被收拾了个干净。
“呵呵,果不出太子殿下所料。”
“您还真敢对皇上下手!”
“他可是你父亲!”
萧方站在二皇子身后。
不住的冷笑。
听闻此言。
二皇子面如死灰。
此刻才明白。
原来一切都是李恪设下的圈套。
而那些看似被收买的禁军。
其中也不乏有李恪的人。
混在其中。
可这又能怎样?
城门外陈王手下十五万大军。
枕戈待旦。
自己又牢牢地控制住了京师。
他李恪就算手握大军。
又能怎样?
想到这。
二皇子冷笑道:
“尔等擒了本皇子。”
“莫非以为能就此平安出城去么?”
萧方闻言摇了摇头。
笑道:
“出城?为什么要出城?”
“太子殿下自会来此。”
“亲自发落尔这狼子野心的弑父之辈!”
“李恪会来这?”
“哈哈哈,他有这个本事吗?”
“城外十五万大军!”
“李恪除非神兵天降!”
“否则绝无半点可能进城!”
二皇子不信。
还在嘴硬。
然而他哪知道。
陈王麾下士兵的战斗力?
这帮欺软怕硬的怂包软蛋。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面对大周的正规军。
几乎是一触即溃。
此刻。
京师城外。
清风山上。
一名龙影卫跪伏于地。
向李恪汇报着京师的情况。
“启禀殿下。”
“一切都如您预料的那般。”
“二皇子果然行动了。”
“同时。”
“陈王统帅大军十五万。”
“已于方才包围了京师。”
“京师兵马司提督吕孝。”
“开城投降。”
“好,我知道了。”
李恪笑了笑。
没有半点意外。
他回头看向身后站着的高明远。
及徐国公等人笑道:
“诸公,我所言。”
“可有半分虚辞?”
这话一出。
三位国公。
连同高明远及众官员。
皆是含笑拱手道:
“殿下神机妙算。”
“我等佩服。”
原来。
在出发之前。
李恪便于深夜派人挨家挨户。
将这些一起带着走了。
此刻。
一阵恭维话说完。
高明远上前。
忧虑道:
“殿下。”
“这二皇子有陈王支持。”
“手中又有大军十五万。”
“京师城高坚垒。”
“我等如何夺回京师?”
“讨平逆贼?”
听闻此言。
李恪面上透出几分凝重。
显然。
他也没料到。
这二皇子的支持者。
竟是陈王。
这下事情可麻烦了。
陈王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力虽然不如昔日的楚南王。
但论身份也是南方的二号人物。
若是天下藩王只此一阵。
那也倒无所谓。
可问题在于。
他一反。
其他封王也会揭竿而起。
这消息很快便会蔓延至各地。
到那时必会引起天下大乱。
想到这。
李恪心一狠。
看向远方。
眼中透出一丝不舍道:
“夺回京师?”
“本太子想大可不必!”
这话一出。
群臣哑然。
不必?
这是什么意思?
徐国公当时就急眼了。
吹胡子瞪眼道:
“殿下!”
“京师乃国之根本!”
“岂能一旦废弃!?”
不仅徐国公如此。
其他臣子也纷纷表示不理解。
李恪说这话的意思。
而高明远。
却意味深长的笑了。
同时眼露精光。
他明白。
李恪要开始他的计划了!
“眼下陈王谋反。”
“各地必会群起响应。”
“届时天下大乱。”
“我等手上不过十五万人马。”
“各地藩王。”
“仅陈王一阵便有十五万大军。”
“我等如何据敌?”
“同时,南方越国北方梁国。”
“亦对中原之地虎视眈眈。”
“届时必会趁机入主中原。”
“所以。”
“本太子意欲东撤!”
“前往沙城。”
“以逸待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