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高兴的太早。”
“朕让他们过来。”
“可不是让他们做白工的。”
听闻此言。
李恪脸上闪过一丝疑惑。
忙问道:
“齐恒,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发配流放。
顾名思义。
是对犯法之人处以的一种刑罚。
所以文帝说不让他们做白工。
这话在李恪听来。
确是有些奇怪。
既然是犯法的罪犯。
那肯定是义务劳动啊。
不然还叫什么惩戒?
面对李恪的疑问。
魏文帝则是轻笑道:
“那些人严格意义上。”
“并不算什么罪大恶极之人。”
“朕也不想严惩。”
“发配到你这。”
“不过是想给他们一个教训罢了。”
“让他们体验体验。”
“什么叫世间疾苦。”
闻听此言。
李恪这才反应过来。
后者的意思。
感情他的治下。
被文帝当成反面教材了。
说是把犯法之人。
发配到他这。
劳动改造。
但实际上是让这帮人。
来他这体验生活!
“嘿,说什么呢?”
“你也太损了吧。”
“什么叫世间疾苦?”
“我这有那么不堪吗?”
李恪无比郁闷。
没好气的吐出这句话。
听闻此言。
魏文帝被逗乐了。
急忙解释道:
“好好,是朕的形容不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但李恪,朕的提议。”
“对你而言。”
“可谓是大有裨益。”
“反正你在北齐招人也是招。”
“朕遣人到你这。”
“不也是为你建设察哈尔。”
“添一份力嘛。”
李恪听闻后。
不禁在心中感叹。
这世上还真没有什么免费的午餐。
文帝的意思。
是让他以劳工的标准。
对待远道而来的魏国人。
也就是说。
每天管饭加工钱。
一样都不能少。
其实这倒也没什么。
对于李恪而言。
无关痛痒。
但问题在于。
这些魏国人。
在他这。
体验一个月的艰苦生活后。
就要回国去了。
也就是说。
这些魏国人只能当做暂时的劳动力。
并不算察哈尔本地的人口。
李恪感觉有些别扭。
原因也正是为此。
毕竟。
没有人口。
察哈尔就算发展的再好。
又有什么用呢?
就好比这些耕地。
没有常驻劳动力。
这些良田。
压根成了摆设。
然而。
李恪的想法。
还是有些片面了。
文帝的这个提议。
眼光可以说相当长远了。
李恪想的是扩充人力。
而文帝的出发点则是在于。
活跃察哈尔的经济。
他相信。
只要出台这个法令。
到时候大批量的魏国百姓。
(本章未完,请翻页)
流入察哈尔。
人口的变迁。
势必引起相当一部分人的注意。
这其中就好比魏国的商贾。
面对这么一个未经开发的市场。
他们岂能不激动雀跃?
只要这帮人流入察哈尔。
到时候大批量的货物。
商品势必也会跟随其一同流入。
这是一个蝴蝶效应。
而且。
龙骧之盟也约定过。
双方之间过关税。
相比以往。
下降了百分之八十。
综合这一点。
届时文帝只需稍稍放宽政策。
那么大量的商贾生意人。
便会如潮水般涌向察哈尔。
到了那时。
察哈尔的经济。
也将初具雏形。
毕竟现在的察哈尔。
李恪虽然管饭又发钱。
但尴尬的一点是。
百姓们拿着钱。
根本没处花。
所以文帝作此规划。
也是为了让钱转起来。
只要未来。
商贾入驻察哈尔。
百姓们把手里的钱花出去。
李恪在征收商业税等一系列措施。
一来一回。
钱就又回到了李恪手里。
然后在用这笔钱。
来发展各种其他的项目。
钱得转着花。
现在这样肯定不行。
光依仗银矿。
那银矿也不是无限的。
这种竭泽而渔的方式。
显然不可取。
并且。
民间经济复苏。
对于察哈尔到魏国的物
(本章未完,请翻页)
流线路。
包括本地的物产。
人口,方方面面。
都会迎来质的飞跃。
这文帝在政务上的天赋。
不可谓不强。
仅仅只言片语。
便为李恪谋划好了未来的万世千秋。
“废话就不多说啦。”
“你怎么看?”
“给句痛快话。”
见李恪久久不语。
低头沉思。
魏文帝的脸上露出一丝不耐。
出言催促。
闻听此言。
李恪叹了口气道:
“罢了。”
“你说的我可以答应。”
“但咱们事先说好。”
“你的人到了我这。”
“别管他一个月还是两个月的。”
“到了察哈尔都得听我的!”
“他们若犯法。”
“我有资格惩处他们!”
“而且...”
“夔门关你得给我开一条口子!”
“哦?”
“听你的意思。”
“难道还要去北齐收难民?”
文帝面露诧异。
而李恪闻言。
却是没好气道:
“那肯定啊!”
“你派过来的人。”
“又不是永远呆在察哈尔。”
“好好好...”
“你开心就好。”
不待李恪说完。
魏文帝便翻了翻白眼。
不想和李恪再掰扯这个话题了。
接下来。
一行人离开了恪村。
文帝本想多待几日。
和李恪叙叙旧。
但无奈。
宫廷中事务
(本章未完,请翻页)
繁杂。
加之他还要为之后颁布的法令。
做些准备。
所以在回到沙城后。
文帝便着手向李恪请辞。
此刻人已经出了沙城。
銮驾之内。
魏文帝正在看书。
而替他赶车的神威。
面色有些古怪。
忍不住回头问道:
“陛下,请恕臣不明。”
“民间百姓本就对朝廷不满。”
“如果在加以重法。”
“岂不进一步激化矛盾?”
“而且...臣实在想不明白。”
“此举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闻听此言。
魏文帝缓缓放下了手中的书卷。
叹了口气道:
“神威,你是想说。”
“朕为什么要冒着风险。”
“去帮李恪吗?”
这话一出。
神威面上浮出一丝惶恐。
急忙跪地拱手道:
“臣不敢。”
“只是臣实在想不明白。”
“这么帮周太子对我国有何裨益...”
“没有裨益。”
不待神威说完。
文帝便斩钉截铁的打断了他的话。
深深叹了口气道:
“你说的这些。”
“朕何尝不知?”
“但这些与李恪无关。”
“朕帮他只是因为。”
“不想欠人情罢了。”
闻听此言。
神威这才恍然道:
“难道说...陛下所做这一切。”
“都是为了。”
“萧方兄弟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