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携带大量辎重。”
“拖慢行军步伐。”
李恪与众人。
一边听着神威的分析。
一边跟着点头。
而神威这边则话音一滞。
迈步走向帐中央的地图桌。
指着大周北部望海城的方向道:
“大周北方尽是平原。”
“从这到京师。”
“可谓是一路坦途。”
“北梁军队多以轻骑兵为先。”
“善于长途奔袭。”
“从望海城到京师。”
“地利加之骑兵优势。”
“我想这段路。”
“他们走过来不会超过半个月。”
“所以如果越国人。”
“真的进犯察哈尔。”
“那么我敢肯定。”
“梁人必会掐准这一月的时间。”
“在越国大军正在沙漠中央时。”
“从望海城出发兵分两路。”
“一路,直取越国殷都!”
“另一路截断沙漠边缘的补给线。”
“那时就算越国回头救援。”
“待到出了沙漠。”
“粮草也该耗尽了!”
“而梁人则只要以逸待劳。”
“将越国挡在沙漠里面。”
“不出半月越国百万大军必将。”
“因断水断粮而自溃。”
“同时,越国也将灭亡。”
这一通分析。
足以说明神威的战略眼光。
有多么独到。
看来他能荣任。
魏国的大司
(本章未完,请翻页)
马大将军。
并非空穴来风。
“所以,大将军。”
“你是想说。”
“越国没必要冒着亡国的风险。”
“来打我们吗?”
李恪看着地图。
沉吟道。
“是的殿下。”
“您方才的话。”
“提醒了我。”
“确实如您所言。”
“越国倘若真的要打察哈尔。”
“那必不可能只是为了您。”
“只要他们到了察哈尔。”
“那就肯定会和我们打。”
“而为了稳胜。”
“越国至少会在这块战场。”
“投入六十万以上的兵力。”
“殿下,您可以想想。”
“凭越国募集的七十万新兵。”
“抽去六十万。”
“剩下四十万。”
“如何抵挡北梁五十六万精骑?”
这话一出。
李恪还没说什么。
盯着地图沉默不语。
而李显却提出了异议。
“神威将军。”
“大周南方尽是湿地。”
“不利于骑兵作战。”
“而且还有易水相阻。”
“越国就算分兵。”
“我想就算四十万人沿江死守。”
“那也能拖住梁人吧!”
听闻此言。
李恪叹了口气道:
“是能挡住梁人。”
“但粮道怎么办?”
“南方十三城位于京师南方。”
“而进入赛里木的补给道路。”
“必须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通过京师。”
“如果这里失守。”
“先头进入赛里木的大军。”
“必然要断粮断水。”
“但如果扩大防线。”
“又没法依仗地利抵挡梁人。”
“神威将军说的没错。”
“越国一旦分兵。”
“必是死局!”
李恪收回了目光。
拍了拍错愕的弟弟。
苦笑道:
“越国如果分兵少。”
“那来察哈尔是找死。”
“但分兵多。”
“头尾又不能兼顾。”
“且战线过长。”
“北梁骑兵打起来得心应手。”
“你忘啦?”
“这帮人天生就是劫道的。”
这话一出。
帐中诸将纷纷被逗乐了。
不少魏国将领。
忍俊不禁道:
“殿下,您的形容也太贴切了。”
“是啊,我们当年也与这些蛮子。”
“打过交道。”
“嘿,您猜怎么着。”
“还真跟您说的一样。”
“这帮混蛋和土匪没什么区别。”
“好了,都静静吧。”
李恪拍了拍手。
示意众人安静。
而后他把目光移向了神威。
犹疑道:
“那以将军之见。”
“越国放这么多兵马。”
“屯与易水。”
“目的究竟为何呢?”
听闻此言。
神威叹了口气。
摇头苦笑道:
“哎,您问我。”
“我也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啊!”
说完。
神威指向身后。
叹道:
“这些越国人。”
“一个半月了。”
“大军却未有任何调动。”
“我也是不懂他们的统帅。”
“到底在想些什么。”
此刻。
大周南方。
瀚海城。
“把这些甲胄武器。”
“尽快送到临江城。”
“另外。”
“再把这封书信。”
“送到姑苏城的水军都督哪里。”
都督府中。
此刻一片忙碌。
算盘声不绝于耳。
堂中主位上。
赵羡风正在跟亲兵。
下达着命令。
正在他忙的焦头烂额之际。
一袭红袍的庆王。
迈着悠闲地步子。
走向堂中。
对赵羡风笑道:
“哈哈,赵帅。”
“好久不见。”
“不知。”
“管理百万大军的滋味如何?”
见他到来。
房中诸多管事官吏。
纷纷跪地行礼。
而赵羡风。
亦是屈膝苦笑道:
“见过王爷。”
“说实话。”
“并不轻松。”
“哈哈,没关系。”
“多经历经历就熟络了。”
庆王点头一笑。
而后挥手对众官员道:
“尔等且平身吧。”
众人闻言。
赶忙回到自己的岗位上。
再度忙碌了起来。
赵羡风也走向庆王身畔。
苦笑请辞道:
“大王。”
“羡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实难任三军总帅。”
“还望大王能另寻高人接替帅位啊。”
“哈哈,这是什么话?”
“才过了多久?”
“你就受不了了?”
庆王脸上浮起一丝戏谑。
看向满面愧色的赵羡风。
“大王。”
“我也没想到。”
“总帅之职有这么难。”
“大王若是不想让羡风卸任。”
“亦可将大军分割成军团。”
“羡风...实是难以为继啊。”
这段时间。
赵羡风可谓是深刻的感受到了。
管理百万大军有多么困难。
光是粮草一项。
就差点要了他的老命。
加上各种驳杂的问题。
例如士兵闹兵。
什么地方的帐篷又紧缺了之类的。
总之。
各种鸡毛蒜皮的事。
都不得不让他殚精竭虑。
苦苦维系。
毕竟。
统帅出身的他。
也知晓这些琐事。
对军队的重要性。
而且。
他是一个相当尽责的人。
庆王之所以任他为总帅。
也正是拿捏了这一点。
不过。
这些话。
庆王肯定是不能说出来的。
只见他笑道:
“羡风啊。”
“如今朝廷里。”
“没几个人有资格接掌帅位。”
说到这。
庆王长叹。
面露可惜道:
“哎,左大人死的可惜啊。”
“若是他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