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表现的相当讶异。
虽然眼中已经隐不住那股狂喜。
“陈大人,请你说话注意点。”
“伟大的狼王从来都不会背弃。”
“他所许下的承诺。”
“让你留在这。”
“完全是因为他的仁慈。”
“大王认为你作为周朝的封王。”
“当平民实在是有些委屈。”
“所以,他把望海城封给了你。”
“希望你继续留在这当领主。”
闻听此言。
靖王心中嗤之以鼻。
什么狗屁仁慈?
不过是想让他当看门狗罢了。
但他也不禁好奇。
这梁国何必呢?
如果真有这念头。
命令他走人吧大军安排在这。
不就得了。
何必整那么多幺蛾子。
靖王心中疑惑。
但他却不知。
梁帝之所以做此安排。
完全是因为部队不老实。
他可不会天真的认为。
部队在进驻望海后。
会老实的驻守在这。
南下劫掠是必然的。
到时候。
牵扯到北地战争事小。
万一惊动了越国。
那就惹来大.麻烦了。
而且。
越国也不会坐视望海城。
归为梁国所有。
一旦梁人入主这座城。
越国必然会举大军北上。
如此一样可以引发全面战争。
所以说。
梁帝之所以让靖王待在这。
完全是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投鼠忌器。
想得太多。
但所谓。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他完全没料到。
这个自己眼中的废物。
竟然背叛了他。
“哎,使者大人有所不知。”
“我很感激狼王的宽容仁慈。”
“但眼下,望海危在旦夕。”
靖王深深的叹了口气。
面上透出一丝焦虑。
梁使闻言。
有些不明所以。
忙问道:
“陈大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难道望海城有什么危险?”
这话刚说完。
只见靖王居然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恳求道:
“使者大人!”
“实不相瞒!”
“自从我回来之后。”
“其他封王们得知我要投向大梁。”
“纷纷组建起了联军。”
“欲要夺回望海。”
“并...并把我吊死在城楼上啊!”
靖王声泪俱下。
脸上的恐惧极其生动。
一听这话。
梁使眼睛瞪得溜圆。
拍案而起怒道:
“好大的胆子!”
片刻后。
委屈巴巴的靖王。
领着愤怒的梁使。
来到了望海北门的城楼。
当看到满地的尸骸。
以及城外连片的营寨后。
使者破口大骂道:
“这群不要命的混蛋!”
“真是疯了!”
闻听此言。
靖王又是泣不成声。
恳求道:
“还望使者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人。”
“速速将此事报与狼王。”
“我的身家性命。”
“可都在您身上了!”
“放心好了陈大人。”
“我这就回易京。”
“将事情告诉狼王!”
梁使气的咬牙切齿。
说完便不再逗留。
匆匆离开了望海城。
接下来的日子里。
各地都呈现出一种。
异样的平静。
但这不过是暴风雨。
即将来临的前奏罢了。
望海这。
靖王一边命人。
日夜赶工开挖地道。
一边又做书。
向梁国求援。
他摆明了要坑梁国下水。
而易京方面。
梁昭帝在得知了此事后。
却是意外的平静。
“伟大的狼王。”
“陈靖之不可能说谎。”
“我亲眼所见。”
“大军在望海城外安营扎寨。”
“通过城门处的尸体。”
“可以看出战斗相当激烈。”
“在这种猛攻下。”
“我并不敢确保他能坚持太久。”
梁使毕恭毕敬的描述着。
他在望海的所见所闻。
听闻这些话后。
站在梁帝身旁的昆沙大祭司。
有点着急了。
问道:
“狼王,望海城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们不能坐视它落在别人的手里。”
听闻此言。
一直沉默不语的梁帝。
淡笑道:
“不要紧张大祭司。”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只是觉得。”
“这一切有点太巧了。”
“你们想想。”
“这周朝的叛军。”
“早不来晚不来。”
“为什么非得这时候来?”
“而且为什么。”
“他第一次来易京时。”
“没有遇到这么大的阻力?”
“如果说周朝人真这么反对。”
“加入我大梁。”
“那么他第一次想要投靠我们。”
“肯定不会来的那么轻松。”
梁帝多疑。
面对这种情况。
更是如此。
“我的陛下。”
“请原谅我的直白。”
“我认为。”
“您的怀疑有些牵强了。”
“周朝如今各地分裂。”
“也许陈靖之第一次来。”
“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事。”
“况且,周朝残余势力各自为战。”
“陈靖之的选择。”
“对他们而言。”
“也许并不重要。”
昆沙大祭司上前解释。
然而梁帝却笑道:
“如你所言大祭司。”
“既然陈靖之的想法。”
“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
“那么他们。”
“又什么会突然聚集在一起。”
“围攻望海城呢?”
听到这话。
昆沙沉默了。
对啊。
如果封王们并不在乎。
靖王的选择。
那么他们就没有理由。
去攻打望海啊。
“狼王,
(本章未完,请翻页)
您的意思。”
“难道是说。”
“陈靖之在说谎?”
“他骗了我们?”
昆沙满面狐疑。
这话惊得一旁的使臣。
惶惶不安。
如果真的是这样。
那他岂不是被耍了?
“大祭司。”
“凡事不要那么绝对。”
“我不认为他有那么的大的胆子。”
“敢骗我们。”
梁帝摇了摇头。
笑道:
“我想,陈靖之。”
“应该是惹了什么麻烦。”
“希望我们拉他一把吧。”
听闻此言。
昆沙话语一滞。
点了点头道:
“有这种可能。”
“不过狼王。”
“有没有可能。”
“这是陈靖之设下的圈套?”
“没那种可能。”
“大祭司。”
梁帝再度摇了摇头。
解释道:
“他就算设下圈套。”
“也消灭不了我们。”
“反而会与我们结仇。”
“这对他的现状而言。”
“并没有好处。”
梁帝并不觉得靖王。
会对他怎么样。
因为在他眼中。
靖王的唯一归属。
只有大梁了。
首先越国不可能。
因为京师之战。
是靖王挑的头。
这事梁帝已经知道了。
靖王在大周京师。
大败越国二十六万精锐。
后者恨他的恨的牙痒痒。
靖王是怎么也不会傻到。
南下投越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