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知全军!”
“守不住望海!”
“那都别活了!”
说罢赵羡风拿起架子上的宝剑。
带着仅剩下的一百余亲卫。
亲往瓮城一线。
城门前。
破城锤的隆隆之音。
震天动地。
城墙上的厮杀更是惨烈至极。
仅能通过三人并排的窄道上。
黑压压的挤满了厮杀的人群。
瓮城的城门后。
数百名士兵咬牙用房梁顶住城门。
每一次破城锤的击打。
都会震得数十人大口吐血。
赵羡风驾马带着援兵。
亲来支援。
身居一线。
经历了数天鏖战的陈靖之。
一看到赵羡风亲至。
顿时从板凳上坐了起来。
抹了把脸上的血污。
露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拱手道:
“赵帅。”
“您总算来啦。”
“北贼攻势凶猛。”
“只恐瓮城坚持不了多久啊!”
听闻此言。
赵羡风并未作答。
只是白了靖王一眼。
随后便紧锣密鼓的做起了部署。
面对这家伙的言论。
他是实在无力吐槽。
如果转入巷战。
没有了地形优势。
与梁人硬碰硬。
那几乎与取死无异。
这连日来的交锋。
让他深知。
梁人那恐怖的单兵作战能力。
光是那战熊部族。
就足够让人头疼的了。
更何况
(本章未完,请翻页)
能操使猛虎。
驾驭野兽的森民部族。
还有行动迅捷。
攀爬城墙如履平地的山猫部族。
这帮人虽然不多。
但胜在质量精锐。
每每出现。
都能对越军造成极大的杀伤。
况且目前兵力并不占优。
即便连日来。
双方都付出了十余万人的伤亡。
但梁国的后备力量。
还有着整整四十余万。
可自己这边。
却只剩下了一半。
还都是疲惫之师。
丢了瓮城。
那仗也不用打了。
正在他紧锣密鼓的筹备着防御兵力时。
庆王的手书被呈了上来。
“羡风,无论如何。”
“一定要守住望海。”
“本王以遣去轻骑十万。”
“先头出发。”
“如见信。”
“援兵会在下午抵达。”
“至于本王另带五十万大军。”
“亲自救援你部。”
“一定要守住望海!”
“切勿有失!”
“大越的希望全在你的身上了!”
怀着沉重的心情。
赵羡风放下了信函。
心中感慨万千。
庆王这是真打算拼命了。
难道他要一战定乾坤?
“这么做...真的值得吗?”
“为了北方一线。”
“投入九十万兵力。”
“倘若魏国来袭何以为援?”
赵羡风看着面前硝烟弥散的炼狱。
第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次感到了迷茫。
而距离望海千里之遥的殷都。
宋书堂也同样陷入迷茫。
他对着厅中的诸多幕僚苦笑道:
“庆王方才送上手书。”
“欲要朝廷另募新军八十万。”
“诸位对此怎么看?”
听到这话。
众官员皆是面露震惊。
“八...八十万?”
“上次募集新军七十余万。”
“朝廷以花费甚大。”
“还要在募八十万?”
“且运往前线的粮资甚巨。”
“我们实在经不起。”
“这么庞大的消耗啊。”
众官员七嘴八舌。
但无一不再说此举不妥。
满打满算。
越国以为此战。
付出了兵员将近两百余万。
从最开始的京师之战。
到现在。
几乎无时不刻都在承担着巨大的花费。
越国集三代之力。
攒下的家底。
打到今天。
短短数月。
已被消耗的所剩无几了。
“哎,诸位所言。”
“确是如此。”
“但庆王之命。”
“实在难违啊。”
宋书堂苦笑。
叹息不止。
然而面对此言。
官员们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宋阁老。”
“庆王挥师至今。”
“所耗资材甚巨。”
“但战果却寥寥无几。”
“以下官之见。”
“实不当继续投入兵力。”
“且
(本章未完,请翻页)
目前我军与北梁开战。”
“东魏亦是虎视眈眈。”
“所以下官认为与北梁战不如和。”
“我两家协力灭魏。”
“方为上策。”
“哦...唐大人见解独到。”
“令本阁茅塞顿开。”
“只不过,庆王殿下。”
“欲要与北梁决一雌雄。”
“且我与他有言在先。”
“本阁该以何言相劝呢?”
宋书堂面露为难。
他可不想因为这事。
惹恼了庆王。
想找个折中的办法。
既能劝说后者。
又能减轻花费。
听闻此言。
哪位献策的唐大人笑了笑道:
“阁老不必烦忧。”
“可先募兵十万。”
“以应庆王殿下之命。”
“然我等在遣出使臣入梁。”
“结以金银许下承诺。”
“以易水为界。”
“我两家划江而治。”
“永结盟好共扛东魏。”
“其事必成!”
“待到庆王殿下反应过来。”
“生米已煮成熟饭。”
“如此岂不美哉?”
“哈哈,好一个釜底抽薪!”
“唐大人就照你说的办!”
“即日遣说客入梁!”
“多备金银美酒。”
宋书堂赞许的看了一眼唐大人。
随后便开始了安排。
他并不在乎。
战况进展的如何。
但仗在打下去。
越国财政必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吃紧。
如今已经是提着裤腰带在过日子了。
在招八十万新军。
朝廷就算再有钱有人。
也经不起庆王这么造。
但宋书堂不明白的是。
现在的梁国。
已经不是梁帝说话能管用的时候了。
双方已经是生死宿敌了。
自打靖王。
侮辱战熊一族遗体的时候。
双方就已经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在北地。
人们重视战斗。
更重视荣誉。
光荣的战死。
是每个部族战士。
最为光荣的归宿。
然而。
战熊部族五万将士。
被奸计坑杀与望海城。
这触动了所有北方人的逆鳞。
如此憋屈的结局。
让每一个北方人都怒不可遏。
而且迎接着宿命的。
还偏偏是以勇猛著称的战熊部族。
对于他们而言。
光荣的战死。
是通往神国的必要条件。
陈靖之的所作所为。
比直接杀了他们更甚!
这是一个恶毒的诅咒。
也是双方结下血仇的根本原因。
这一战。
梁帝已经无法阻止了。
就连阻战的祭司团。
都被阿尔泰亲自手刃。
挂在了旗杆上。
谁还敢劝?
数十个部落首领。
一齐撕碎血誓。
宁愿背叛狼神。
也要以血还血。
战争。
谁还能阻止?
谁还有能力阻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