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章 飞速发展的察哈尔(1/5)

与敌死战。

这三个月以来。

察哈尔也发生了很多事。

由于要供给大军。

及建设沙漠补给线。

自魏国及察哈尔本地民众的队伍。

几乎在整个沙漠练成了一条线。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

乌勒古昔日留下的特制军粮。

塔拉达了。

这玩意不仅在军队穿越沙漠时。

帮了大忙。

而且对建设补给线的民众。

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加上察哈尔没有季节之分。

冬天并不影响作物的收获。

察哈尔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

自给自足。

高产量的食物。

不仅可以应对急速增长的人口。

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

反哺前线的军队。

不得不说。

如今察哈尔的情况。

完全就是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发达的商贸。

让察哈尔物产丰富的同时。

极大的扩充了府库。

低廉的地租。

及房屋分配。

还有充沛的食物。

让百姓们在对李恪。

感恩戴德的同时。

也片面的增加了官府的公信力。

号召力。

最明显的就是劳役了。

不过大周这个劳役。

只是名字叫劳役。

内容和后者压根没半毛钱关系。

说句毫不夸张的话。

目前察哈尔的官府号召力。

是世界上最强的。

在别的国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589章 飞速发展的察哈尔(2/5)

都是强征劳役。

不从劳役等同犯法。

但在察哈尔。

官府从来不会强迫任何人从劳役。

反而是百姓们打破脑袋。

抢着被征劳役。

只要官府的告示一发。

不出一炷香的时间。

无数百姓便会在衙门口排起长龙。

抢着报名。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

大周的劳工队伍。

不仅管一日三餐。

没错。

是早中晚三顿饭全管。

而且还发工钱。

就拿现在兴修。

沙漠补给线的施工队来说。

不仅粮食管够。

而且随行还配医生向导。

没人会死在半路上。

或是在工地饿死。

人能不抢着干嘛?

毕竟。

察哈尔的大多数人口。

都是北齐的乱民。

在北齐。

从劳役别说银子了。

饭都不会管。

每人自备干粮。

繁重的劳动。

加上缺衣少食。

饿死累死者数不胜数。

所以在这些人眼中。

大周这哪是从劳役?

这分明是度假!

人与人的区别。

都是对比出来的。

相比过惯了好日子的本地人而言。

这些北齐人。

对李恪简直是奉若神明。

毫不夸张的说。

只要李恪出口。

别说什么沙漠补给线了。

哪怕让他们在海上修条路。

百姓们也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

将大海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589章 飞速发展的察哈尔(3/5)

劈成两半。

甚至很多北齐难民。

聚集在沙城帅府门口。

向李恪情愿。

说没必要吧待遇搞得这么好。

这么好的待遇。

他们享受着不踏实!

哭求李恪降低对他们的待遇。

就差跪在地上喊:

“爹,你收点税吧!”

“我们真怕你有天赔死了!”

这放在。

在别的国家。

几乎是天方夜谭。

别国。

官府在百姓眼中。

那是什么?

洪水猛兽!

而在察哈尔。

百姓是真怕。

官府有一天亏本倒台。

毫不夸张的说。

倘若有一天越军真的打到察哈尔。

这帮北齐难民。

绝对会第一个抄起锄头。

跟来犯的越军拼命。

这哪是官府?

在北齐难民的心中。

官府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比亲爹还要亲的存在。

至于李恪。

更是上升到了跟天一样的存在。

举个例子。

如果在察哈尔。

一个行人被辱骂父母。

后者的态度。

完全取决于他对父母的孝道。

和他对道德礼仪的认知。

但如果当着他的面。

辱骂李恪。

那甭管什么礼义廉耻。

这位行人第一时间。

便会拿大耳光教训这位大胆狂徒。

出完气后再把他扔到衙门。

李恪能获得这么高的人望。

说实话还是察哈尔。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589章 飞速发展的察哈尔(4/5)

这堪称逆天的待遇。

土地完全归官府所有。

由官府统一分配。

地租低廉的同时。

还免费分发种子农具。

甚至还有公用的耕牛。

就差把利益喂到嘴边了。

而且还分配住房。

在保障人人有地可作的同时。

李恪还把农经中。

肥料及耕地的方法发扬光大。

开设学堂培养了相当一批。

精于农耕的官员。

这些人专门负责指导百姓耕作。

在这个基础上。

徐锦川又加以细化。

设立农具局,耕牛库。

肥料厂,等各项农业设施。

大.大的提高了耕作效率。

及作物品质。

同样的。

还有劳工队伍。

高明远花大价钱。

自魏国挖来了一批。

精于营建的大匠师。

每批劳工队伍。

配备一人。

实地指导参加劳役的百姓。

如何建设工程。

在充沛的粮食供应。

百姓的积极态度。

及合理的工时分配下。

察哈尔的工程。

不仅工时短。

而且效率反而要比。

那些别国埋头苦干的劳役要高。

毕竟。

人吃得好休息的好。

那没劲干活是不可能的。

况且这些北齐难民。

生怕官府亏本。

一个个的拼了老命的干活。

甚至一天的工作结束后。

有很多人还自愿留下赶工。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589章 飞速发展的察哈尔(5/5)

拦都拦不住。

不过。

李恪可一点也没亏。

优渥的福利待遇。

充实了百姓的钱包。

百姓们有了钱。

才会有能力去消费。

而那些开设商铺。

或是酒楼等娱乐场所的商贾。

还会把钱通过税收。

在还给官府。

钱说白了。

就是走了一圈。

但百姓舒服了。

商贾也赚到了。

官府也有钱继续发钱。

可以说三方没有一个亏的。

虽然这个运作模式。

在开始因为察哈尔的香料。

及大夏的商路未能走上正轨。

而运作的有些艰难。

但现在。

这套模式。

已经完全成熟了。

百姓们有了钱。

生活过得好了。

人口也开始暴涨。

甚至不少魏国人。

都自愿留在察哈尔。

这戈壁滩。

如今早已今非昔比。

曾经的察哈尔。

荒无人烟。

而现在。

说一句人满为患。

毫不夸张。

即便李恪停止了接收北齐难民。

但仍有源源不断的人口。

加入察哈尔。

就拿恪村来说。

昔日的恪村。

一切都有待开发。

但三个月的时间过去。

恪村已然成了恪城。

繁华程度甚至不亚于。

昔日的大周京师。

至于沙城。

富庶程度甚至能与天京媲美。

不过美观程度。

相比天京。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APP 免费阅读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