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你。”
“不过有件事。”
“我们得谈谈...”
李恪收回了纷乱的思绪。
提起了先前。
初到平安之时。
在与乌日图的追击战中。
被后者射倒地的扎昆。
提起此人。
狼王并不陌生。
他早就知道。
乌日图收了一名周军俘虏。
如今听李恪谈起他。
不由得好奇起了后者的身份。
“你说那个俘虏。”
“这个没问题。”
“但他对你很重要吗?”
“他只是我的亲兵。”
“仅此而已。”
“既然他还活着。”
“那就把他还给我吧。”
听到狼王还不知道扎昆的身份。
李恪不禁暗自舒了口气。
避过了这个问题。
随着与北梁的相处日深。
他以知晓雄鹰本族也随军出征了。
在他们的眼中遗族的身份。
可以说相当敏感。
李恪自然不会多嘴到。
把这事也给捅出去。
片刻后。
在绕过了一大群牛羊后。
李恪在狼王的引领下。
来到了位于右军。
中心处的雄鹰一族驻地。
让李恪奇怪的是。
这里的防卫可以说相当严格。
几乎达到了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的地步。
到处可见身着布甲手持长矛。
沿路巡逻的北梁士兵。
这里的防卫。
竟比狼王大帐还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严密。
看到这一幕。
李恪不禁感到有些奇怪。
但碍于身份。
他也不好多问。
片刻后。
狼王差人几经询问。
这才弄清楚了扎昆的下落。
然而。
令人惊讶的是。
区区一介俘虏。
竟然能居住在乌日图的帐内。
且每日好吃好喝。
要酒有酒要肉要肉。
生活别提多惬意了。
听到回禀。
狼王与李恪面色各异。
前者饶有兴趣的看向后者道:
“李恪太子。”
“您手下的这位亲兵。”
“面子未免太大了吧。”
闻听此言。
李恪讪笑一声。
并未作答。
片刻后。
享受了俘虏生活多日的扎昆。
被带到了堂上。
然而。
却不见乌日图的踪影。
一问才知道后者与几位好友狩猎去了。
见这情形。
狼王也没多心。
便做了个主。
让李恪把人带走。
本以为事情到这。
就算告一段落了。
然而乌日图狩猎归来后。
发现扎昆不见。
当即便急眼了。
一打听。
好嘛。
又是李恪!
乌日图差点气炸了。
二话不说提枪便追。
而这时的李恪。
正在马车里与扎昆聊着梁国的事。
“呵呵,你说北地人都信奉狼神教?”
“并以此将狼王奉为神明之后?”
“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荒诞。”
“这世上哪来的神?”
“若真有神。”
“我第一个反他!”
听李恪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扎昆吓得浑身打冷战。
急忙道:
“王子!这话可不能乱说啊!”
“这是大不敬!”
“狼神的传说在北地流传这么多年。”
“早在教会创立之前。”
“就有过诗人传唱。”
“教会是蒙人的。”
“但神不是!”
“呵呵,什么神不神的。”
“扎昆你的书都读到哪去了?”
“维系这个世界的从来是人!”
“而不是什么所谓的神明!”
“若是他真的存在。”
“那为什么不在灾难来临之际。”
“显灵拯救一下水深火热的信徒呢?”
李恪不屑的说着。
面对他的话语。
扎昆急的满脸通红。
可就是蹦不出一个字来反驳。
李恪笑着摆了摆手道:
“呵呵,不聊这个了。”
“我只能告诉你。”
“这所谓的狼神教。”
“不过是狼王。”
“用来禁锢部落的锁链罢了。”
没错。
这就是国体上。
大周与北梁的根本差别。
北梁用教团束缚部落。
而周朝对封王的限制手段。
却乏善可陈。
因此在楚皇执政末期。
才会有那么多地方封王。
各个手握重兵
(本章未完,请翻页)
。
危及朝野。
相比周朝。
狼王这一套。
确实也是个办法。
在不限制部落野蛮生长的大条件下。
以思想信仰来控制诸王。
这样既保证了诸王的战力。
在国家战争时能发挥出作用。
而且也由他们治下的百姓。
抑制了他们的权力增长。
但这个方法。
有一个弊端。
李恪看着马车外呢喃道:
“狼王虽然贵为神明之后。”
“但话语权掌握在教团手里。”
“如果后继之君软弱无能。”
“这个教团就是埋在梁国境内。”
“最大的一个隐患!”
闻听此言。
扎昆面色一惊。
问道:
“王子,为什么您要这么说?”
“扎昆大祭司和神之子的关系。”
“从来都是默契无间的啊!”
“而且教团从来都是拥立皇室的啊?”
“哈哈,你我就不要聊这个了。”
“再往下说。”
“你该睡不着觉了。”
李恪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于是问起了扎昆的学习情况。
后者闻言挠着脑袋。
有点不好意思的道:
“王子...我脑子笨。”
“字还没认全呢。”
“不过能得到识字的机会。”
“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我很感激您。”
“但我不明白。”
“为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么您要让我们识字?”
“士兵的天职是杀人是战斗。”
“我们识字或者不识字。”
“对战斗的胜负。”
“能起到什么必要的影响吗?”
闻听此言。
李恪笑道:
“有句话说的好。”
“叫做读书以明志。”
“我呢,不希望你们。”
“做一台只知道杀戮的机器。”
“而是去做一个真正知晓。”
“自己为人的士兵!”
“人没有思想就相当于行尸走肉。”
“你想当行尸走肉吗?”
“扎昆?”
此言一出。
后者被吓了一跳。
连忙保证自己会好好识字。
这反应逗得李恪哈哈大笑。
但说实在的。
李恪能推行义务教育。
其中包含的深意太多太多了。
一方面是为了打破世家对于知识的垄断。
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民智觉醒。
从而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只有百姓们的思想觉醒。
才有可能打破地主们的基本盘。
限制土地交易。
不过是个权宜之计。
这些世家门阀豪族。
想要对外扩张有的是办法。
也就是在察哈尔。
兴办学社没人说什么。
但如果李恪不挑起战争。
顺利继位。
在大周想要推行义务教育。
其难度无异于登天。
毕竟。
教育这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