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周括和江启一旁,都觉着挺有趣,一起嘿嘿笑了。
江白听见他们笑,诧异地看着他们。
“你们两个笑什么?”
江启搔搔耳朵,红着脸说句。
“我觉着皇后娘娘要做什么,就依着她吧。”
周括亦点头,顺便指点一句。
“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硬拦不行。”
咦,江白不免奇怪起来。
之前黎觅安跑出去玩失踪,魏靖尧来了之后,把这俩人一顿骂。
当时,这俩家伙委屈得想死。
周括甚至埋怨江白,为什么要把黎觅安弄来,为什么要给他找麻烦。
江白还挺愧疚的,差点要把黎觅安转移到别处去。
哪里知道这没几天的功夫,两天态度大变,要成黎觅安的信徒了。
此时,黎觅安已经进房间去。
雪融伺候她洗澡换衣服,听黎觅安叹气,唠叨起肃州王的事情。
“娘娘,实在不行咱们就不要管了,咱们毕竟是女子,好好在家里,喝喝茶,看看风景,岂不是很好么?”
“你这几天是怎么了?说话老是不对我心思。”
黎觅安一边对着镜子拔下发钗,一边埋怨雪融。
“外头流民遍地?你让我装瞎看不见吗?”
“娘娘恕罪,其实奴婢是更
(本章未完,请翻页)
担心,摄政王回来发脾气。”
雪融说着,眼泪汪汪起来。
黎觅安见次,越发奇怪。
“你以为不怕靖尧的?怎么现在怕成这样?究竟怎么回事?”
雪融听后,眼泪越发滚下来。
“因为王爷说了,我再把你弄丢,就……就……”
雪融说不下去,干脆咧嘴哭出来。
“怎么了?”
黎觅安吃惊不小,发现雪融竟然有话瞒着自己。
“快说啊!就什么?”
“就,就打断琴竹的腿,呜呜呜。”
说完之后,雪融控制不住情绪大哭起来。
黎觅安愣了片刻,忍不住笑起来。
雪融越哭她越笑,使得现场画风奇特。
“娘娘,你干嘛笑啊?”
雪融伺候黎觅安好几年,从来都是低眉顺眼。
今天终于一改往常,像个小女孩一般抱怨撒娇起来。
“人家都要哭断气了。”
“傻丫头,他吓唬你的话,你也信啊?”
黎觅安拿出手帕,帮她擦干净眼泪。
“放心,有我在,琴竹的腿就在!”
“噗!”
雪融终于破涕为笑,过来抱住黎觅安,又是哭又是笑。
“谢谢娘娘。”
“好了,我一会儿给靖尧写信,让他把琴竹弄过来,你们见见面。”
(本章未完,请翻页)
雪融终于开心了,擦干净眼泪使劲点头。
“嗯嗯!”
黎觅安走到书桌前,动手研墨。
“娘娘,写了信让信鸽传吗?”
雪融又拿了一盏蜡烛过来,刚问了一句蜡烛突然灭了。
接着,另一盏蜡烛歪了两下,也灭了。
“关窗户!”
黎觅安意识到有人靠近,马上动手做预防措施。
但是她和雪融刚动手关上窗户,便听见房顶上有响动。
“娘娘,我去叫江统领!”
雪融说完就往外走,黎觅安拉她。
“不要出去了,危险!”
“没关系娘娘!”
两人正在这边拉扯,卧室里已经有人咳嗽了。
“咳咳,是我!”
两人同时愣住,接着又一起松口气。
雪融直接蹲地上了,好像泄气的皮球。
“我说王爷,你能行行好,不要这么一惊一乍吗?”
“哪里来的废话?出去吧!”
魏靖尧还没有露脸,严厉的气场已经逼过来了。
雪融吐吐舌头,赶紧走掉。
黎觅安去关房门,转身时正好被魏靖尧抱住。
“是不是吓着你了?”
“是啊!以后不要这样子。”
魏靖尧笑了笑,有点歉然。
“我以为这样很幽默!”
黎觅安没说什么,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往他胸口一靠时,发现魏靖尧明显的一颤。
“怎么了?是不是受伤了?”
魏靖尧知道瞒不过去,便承认了。
“路上遇了埋伏,中了暗器,不过没有毒!”
黎觅安听了之后,拉他到里边,把蜡烛点亮。
之后她解开他胸前衣服,发现红肿一大块。
“没事了,暗器已经取出去了,就是红肿些。”
魏靖尧安慰着黎觅安,黎觅安还是难过的红了眼睛。
“是皇上的人吗?这么危险,你还是别出去了。”
“我是打算在这里养几天。”
魏靖尧刮刮她鼻子。
“所以,你应该很开心。”
黎觅安没说什么,拉他到卧室安歇。
次日,江白江启以及周括都知道王爷来了。
于是,一大桌子菜备好,围在一起喝酒聊天。
魏靖尧说的最多的还是现在的形式。
“皇上无道,饿殍遍野,要是明年继续干旱绝收,那大楚国就彻底乱了。”
王爷说的没错,咱们最要紧的,还是给百姓弄粮食。”
周括一边喝酒一边说着,到最后大家都沉默了。
因为除了搞粮食,也只有搞粮食。
后来魏靖尧喝多了,回房间里睡觉。
次日,他又不告而别。
雪融不免叹
(本章未完,请翻页)
气抱怨几句。
“咱们这位王爷,就算活到八十岁,也照样孩子气。”
“男人至死是少年,很正常。”
黎觅安倒是一副很理解的样子。
雪融却不以为然,摇头。
“娘娘,你就是在装坚强,难道奴婢看不出来吗?”
黎觅安伸手戳她额头,笑骂一句。
“死丫头,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
“好了好了,奴婢知错了,马上去准备酒菜,晚上给娘娘赔罪。”
说完之后,笑着走了。
黎觅安转身笑着出来,一个人摇着扇子逛花园。
其实,她只是无奈之下,才到花园逛逛。
她的墙外就是饥饿的灾民,魏靖尧天天在外头奔波,自己怎么有闲情逸致,搁这赏景?
恰好周括和江启在一棵树下蹲着,摇着蒲扇叹气。
“肃州王是这么个人,肃州还有什么指望吗?”
黎觅安过来听见,突然想到了沈书察。
“二位将军,也许沈举人,现在还不之知道肃州王是个什么样子。”
江启愣了愣,随即苦笑摆手。
“那个沈举人也不像个中用的,算了,咱们不指望他们,自己想法筹集粮食。”
周括也赞同,认为沈书察造反也好,起义也罢,都会因为他能力有限而失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