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希芸是得意了,唐丽萍却觉得事情不对。
“老丁,你说他们走了是啥意思?”
昨天事情闹大了,丁兆海知道女儿被留了“案底”,连夜找了公安口的朋友。
朋友一听,给他点破“真相”。
“这就是谢公子在那外地妞儿面前要个面子,小孩子吵吵闹闹而已。”
丁兆海深以为然。
“你做事情啊,就是不过脑子。”
唐丽萍是唐家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把女儿也教了一副大小姐做派。
母女俩凑到一起,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丁兆海当初就是不懂事,被她的美貌迷晕了眼。
年轻气盛,以为自己是丁家的天之骄子,不需要靠姻亲,也能有很好的未来。
可人到中年他才体会到,有一门趁手的岳家,对个人发展是多大的帮助。
好在唐家虽然没啥军方背景,但做生意的实力不容小觑,至少在拿钱上从不拖后腿。
“你花钱办事,怎么能自己亲自出面?”
丁兆海虽说是默认她的行为,但也没想到她会这么蠢。
找杂志登谢烬的婚纱照,的确是个好手段。
可也不能是唐丽萍亲自把照片交给杂志社啊。
听说要不是他朋友拦着,那罗永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兴一大早就要去杂志社问话了。
就那群见钱眼开的人,见了警察还不啥都交待了!
“那现在咋办嘛?笔录也做了,谢烬又把话说得那么难听。”
唐丽萍不管别的,就算女儿嫁不成谢家,也不能让她背着官司啊。
丁兆海眉头紧锁,思来想去,计上心来。
“我就不信谢昂然两口子,对谢烬找个外地人没有半点不满。”
他指点老婆,“你带着希芸,拎着礼物上门道歉。”
丁希芸一听就急了,跺着脚喊。
“爸,我才不去呢!我凭啥给那狐狸精道歉!”
蠢货,蠢货!丁兆海气得都想打她几下。
“你爸说得对!”唐丽萍按住女儿。
要不说多年夫妻,她很了解丁兆海的心思。
“那狐狸精和谢烬不是走了吗?谢公馆只有你韩阿姨。”
“咱们先去把姿态做足了,再加上那狐狸精人都跑了,昨天咋回事,还不是咱们说了算!”
丁兆海露出满意的目光,唐丽萍想得更深了一层。
“他们今天一早就急匆匆走了,指不定是昨天的事闹出来,谢家没给那狐狸精好脸子吧。”
丁希芸坐直了身体,露出期待的神情。
“妈,你说的是呢。韩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姨是京城名媛,咋会喜欢那种狗仗人势的个体户。”
不过她又噘起嘴。
“那狐狸精也不知道用了啥手段,被谢家赶走了,还能让谢烬陪着!”
丁兆海不在意地摆摆手。
“你妈不是说了,那个体户怀了谢烬的孩子。虽然不是嫡出,那也是头一个,万一是男孩儿,他可不就紧张着呢。”
按照丁兆海和唐丽萍的脑补,谢家是不可能让那个体户上门的。
但是孙子毕竟是谢家的骨血。
就像孟家一样,在外面养这个孩子,也不是不可能。
丁希芸还是不高兴。
她可是金枝玉叶,咋能容忍未来老公心里有别人?
还要给别的狐狸精养孩子?!
丁兆海懒得跟她多解释,拿出珍藏的茶叶。
“谢昂然这人没啥喜好,但谢景止喜欢喝茶。”
唐丽萍眼睛一亮,连忙拿出一条珍珠项链。
“我就想着要去趟华报社呢,咱俩真是想到一处去了。”
丁家夫妻俩“同心同德”,做好了接下来的打算。
……
谢公馆里。
韩佩菊用粉扑,使劲儿补着黑眼圈。
家政常阿姨劝说道,“太太要是觉得累,就再多睡会儿吧。”
“那可不行!”
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佩菊的黑眼圈咋来的?
还不是昨天和谢昂然兴奋地聊了一宿,活生生熬的。
她都打算好了,今天必须去建国饭店,跟未来儿媳妇来个“偶遇”。
哪知刚戴上凸显她端庄气质的珍珠耳钉,常姐过来说。
“太太,丁夫人和丁小姐来了。”
哼,早知道她们不会善罢甘休了,对策她都和谢昂然商量好了。
“就说我昨天一夜没睡,她们要是想等呢,就等到天黑吧。”
常姐在谢家工作十几年,这些套话说得贼溜。
当即去待客厅,笑着打发了丁家母女。
奇怪的是,她们今天居然没死赖着不走。
稍微客套两句,看样子走得还挺着急。
听了常姐的话,韩佩菊冷笑。
这些年,为了丁兆海升迁,唐丽萍可没少花心思。
她不光出入谢公馆频繁,和谢家大嫂杜乐梅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
“丁兆海这老婆娶的,真是不亏。”
都不用猜,唐丽萍肯定又拿着金的银的,去给杜乐梅送礼了呗。
自从十几年前,谢景止在军。委。的职位丢了,大嫂就与他们形同陌路。
虽然谢淼还是一如既往地叫着“二叔二婶”,和谢烬也挺亲近。
但要论起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亲疏,她这个弟妹和大嫂的关系,只怕是没有唐丽萍来得近的。
不过,韩佩菊现在没时间算那些破事。
当务之急,是要去建国饭店。
谢烬这个小王八犊子,儿媳妇来京城了不带到谢公馆。
还得她这个当“婆婆”的,悄咪咪地主动。
韩佩菊对着镜子,捂着嘴笑。
没想到她年纪轻轻的,也有当“婆婆”的一天。
就冲谢昂然的本事,谢烬这个儿子也差不了。
今年办婚礼,明年她兴许就能抱上孙子。
哎哟喂,这以后她可就是京城里最年轻、最漂亮、最洋气的奶奶了!
常姐听到太太叽叽咕咕的笑,无奈地摇摇头。
这女人啊,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
太太的命就是好,出身富贵,从小金尊玉贵的。
嫁进谢家这么多年,儿子都十八岁了,还跟个小姑娘似的。
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拿着一只小手包,里面是她精挑细选的见面礼。
韩佩菊兴冲冲地往建国饭店去,丁家母女也坐进了杜乐梅家的客厅。
“乐梅的书法又精进了。”
唐丽萍看着书桌上的毛笔字说。
“希芸啊,以后你得多学学你杜阿姨,这份才情京城里谁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