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云青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没错了!名字全说得出!
谢云青震惊不已,眼里全是光芒。
“你们县一中今年大放异彩!一下子培养出两位省状元!”
她不等陆离离回答,对谢家二老说。
“陆离离就是今年北山省理科状元之一,取得了605分的好成绩!”
谢云青转头问她。
“我记得你们两个状元,报的都是华清大学,对不对?”
陆离离点头。
“对,我报的华清计算机系,另一位黄葭报的建筑系。”
录取通知书虽然不是高教司负责下发,但今年北山省情况特殊。
为了提高效率,高教司和招生办联合工作。
谢云青是亲眼看了通知书的制作全过程。
“难为你们北山省高考生了,不过这一两天,通知书就要开始下发了。”
陆离离挺高兴。
等了这么久,同学们悬着的心,终于能落地了。
她们两个突突突地对话完,周围人都傻了。
谢云青可没心思管别人,她很惋惜地说。
“你的政治学科是怎么回事?最后的大题部分怎么都没写完?”
陆离离没想到,谢烬姑姑会看到她的试卷。
她挺不好意思的,有种被老师当场抓包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感觉。
谢烬可算找到机会说话了。
他白了他爸一眼,又瞟了钟利剑一眼。
“姑姑,您不知道。”
“高考前一天,因为军队工作失误,离离右手骨折,是带伤上的考场。”
“政治学科要写的字实在太多,她为了其他学科,只能放弃一部分分数。”
一口气说完,谢烬心里畅快极了。
受伤了?还是军队工作失误?
“这是咋回事?”
钟利剑立刻发问,谢昂然的表情也严肃起来。
谢烬添油加醋,把施仰光那个混账东西的行径说了一遍。
听得陆离离心里直摇头。
她男朋友还真是会打击报复啊。
而且他也太夸张了,哪有骨折这么严重。
谢云青说不出话来。
不光谢家人傻眼,周围宾客都跟按了静音键似的。
唐丽萍和丁希芸犹如五雷轰顶。
“云青,你没弄错吧?”
唐丽萍还在挣扎。
她期盼着谢云青是记错人了。
一个省的高考状元?605分?还报了华清大学?
那不就是个农村个体户么,她怎么配!
谢云青根本没搭理她。
拉着陆离离的右手,看了又看,满眼心疼。
“你这孩子,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陆离离的右手还戴着医疗手套,小拇指被牢牢裹住。
谢家最先反应过味儿来,是谢淼。
“呀!我想起来了!”
华报社安排她的小组,去收集整理今年华国高考状元的采访录像。
听报社领导说,今年要把北山省的状元,立个典型。
当然是因为那场大事件了,不过也有那位状元特别有宣传点的原因。
在高考前几个月才插班入学,却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极为罕见的优异成绩。
眼前的陆离离,竟然就是那位状元本人?
“我们领导说,那位状元不仅外表出众,而且品德高尚。”
谢淼推了把堂弟。
“你小子行啊,不声不响的,跟家里人玩一鸣惊人呢!”
谢烬挠挠头,笑得见牙不见眼。
谢云青作为谢家学历最高的人,对孩子的教育看得很重。
华国成立四十年,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核心力量,不断推动国家进步。
未来对人才的需求缺口极大。
大哥大嫂的女儿,从小受到极为严格的教育管束。
这在她看来,是非常正确的行为。
可小弟家的儿子,从小就是个不学无术的。
打架斗殴、上房揭瓦、跳江偷鱼。
好在谢老爷子想办法把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送进部队,总算没长成个躺在功劳簿上的三世祖。
没想到这个她不太看得上的侄子,居然找了这样的对象!
要不是场合不对,谢云青真想问一句。
——陆离离,你看上他啥了?
浑然不知被亲姑姑嫌弃的谢烬,还得意洋洋呢。
“姑姑,李峥早就跟我说了,您亲自检阅了两位状元的试卷。”
“我就知道,您肯定对离离印象特别深。”
陆离离咬牙,她男朋友瞒着她不少事啊。
“你怎么没跟我说?”
谢烬不背锅。
“你忘了那天大早上,褚姐喊醒你,想告诉你高考成绩的。”
“结果你问了句,‘没超过610分吧?’就又睡着了。”
“我哪还会拿这点小事,去打扰你睡觉呢。”
陆离离黑线:你倒是过后告诉我啊。
谢家二老总算听明白了。
合着他们两个老东西,打了半天太极,还耽误孙子显摆他的状元对象了!
谢老夫人高兴极了,她连连摆手,把孙媳妇拉到身边。
“你这孩子,也太低调了!”
她眼睛不好,眯缝着看陆离离的手。
“啥都没有身体重要,这要是落下病根可咋办?”
谢老爷子还想端着架子,合不拢的嘴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出卖了他。
“淼淼,跟你领导说说,给爷爷个面子。”
“把华报社的录像带拿来一份,让家里人看看。”
谢淼大声回答。
“爷爷,不用这么麻烦,钟鸣馆小礼堂就有电视机。”
“我们华报社整理的省状元采访,新闻联播会出特别节目。”
她心里很清楚,陆离离作为北山省状元典型,必然会第一个播出。
但她故意卖关子。
“不如我们一起看看,今天的新闻联播能不能看见小陆。”
谢家二老发话,小礼堂的工作人员,很快就搬出了几台电视机。
陆离离佩服万分。
她在市面上能买到一台彩色电视机就不错了,都不敢想挑尺寸。
可在这里,分分钟拿来的都是大屏幕彩电。
已经七点多了,调出中央台后,恰好主持人在说。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不一样的状元生活。”
陆离离没想到,在八十年代她也能体会到“社死”。
整个小礼堂的宾客,都抻着脖子看电视,听着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夸赞。
“我们学校的陆离离同学,品学兼优,顽强不屈。”
李校长努力镇静的声音,从电视机里传出来。
“是华国所有学生的榜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