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后,王秋华也算是感觉到了,在场的人最有智慧的,应该就是祖母了。
在基本温饱后,看着剩下的土豆,祖母站了出来,眼神中透着一丝希望,缓缓说道:“这东西咱都不认识,说不定能当种子种呢。留着这孩子,说不定以后能靠这东西活命。”
听见这话,王秋华连连夸赞。不亏是你啊祖母!还有这意识。
“行,那就等我们到了城里,在周边的地上种种试试。”祖父看起来心情好了点儿,听见祖母的这个意见也很认可。人们有了希望,前往其他村镇的动力也就更加强烈。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一切都会变好的时候,没想到却发生了意外。
一路的奔波,让同村的人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王秋华在母亲怀里,也饿得有气无力,原本明亮的眼睛也变得黯淡。王秋华万万没想到,自己去闯关,竟然会被饿城这样。
整个村子的人满心期待,以为能在这村镇寻得一丝生机,却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无情的嫌弃与拒绝。当他们疲惫不堪地走到村镇口,便被一群村民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是个面色黝黑、身形壮硕的中年男子,他上下打量着王秋华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家,眼神里满是警惕与嫌弃,大声说道:“你们哪儿来的?这可不是收留逃荒人的地方,赶紧走!”
王秋华的父亲赶忙上前,拱手作揖,一脸哀求地说:“大哥,行行好,我们一家从老远的地方逃荒过来,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孩子们都饿得不行,就让我们在这儿歇歇脚,讨口饭吃吧。”
旁边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冷哼一声,说道:“你们逃荒的人走到哪儿,灾荒就带到哪儿。我们这儿好不容易太平,可不能让你们把晦气带进来。”村民们也纷纷附和,“就是,快走快走!”“别弄脏了我们的地方!”
王秋华的母亲紧紧抱着她,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轻声说道:“我们不添麻烦,就想找个能遮风挡雨的角落,等孩子们缓口气,我们就走。”
果真如此,看来各个地方对于难民,都不是一上来就接纳的。毕竟这些难民一般都没钱,到城里肯定就是要吃的喝的。这对于原本村子里的人来说,就是一种资源再划分,他们自然不愿意。
王秋华祖父和村民的争吵,引来了更多村民的围观,人群中一个年轻媳妇皱着眉头,捂着鼻子说:“瞧瞧这孩子,瘦
(本章未完,请翻页)
得皮包骨头,看着就可怜兮兮的,别是带着什么病吧。”这话一出,人群中顿时一阵骚乱,村民们纷纷往后退,仿佛王秋华一家带着什么可怕的瘟疫。
王秋华听到这年轻小媳妇是在说自己,内心还有几分唏嘘。王秋华啊王秋华,你可真惨。
王秋华的祖父深吸一口气,大步向前,虽然努力保持平静,但声音还是微微有些颤抖:“各位乡亲,我们都是本分人,一路上靠着挖野菜、讨点剩饭才活到现在。我们不会给大家添乱,只求能有个安身之处。”
然而,村民们依旧不为所动。那个中年男子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别啰嗦了,赶紧走!再不走,我们可要不客气了。”说着,他还做了个驱赶的手势。王秋华的父亲看着眼前冷漠的村民,心中满是绝望。但为了家人,他还是不肯放弃,再次哀求道:“大哥,我们有力气,可以帮你们干活。劈柴、挑水、种地,什么活我们都能干,只求能给孩子们一口吃的。”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个小孩,他好奇地看着秋华,手里拿着一个馒头,正准备往嘴里送。一个妇女赶紧跑过来,一把夺过馒头,拉着小孩就
(本章未完,请翻页)
走,嘴里还念叨着:“别靠近他们,小心被传染。”
不仅王秋华一家,还有同行的村民都被嫌弃,他们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的场景,本以为会有希望,但没想到却又是绝望的开始。在村民们的驱赶下,王秋华一家无奈地转身离开。村镇口的牌子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宣告着他们的被拒。
一家人拖着沉重的脚步,在离村镇不远处的一个破庙前停了下来。破庙的屋顶已经破败不堪,四处漏风。但此刻,这对他们来说,却是唯一的容身之所。而和王秋华同行们的其他村民们,也在被拒绝后,将怨恨的目光投向王秋华们一家,最后放下狠话,也不再继续跟随他们。
父亲和祖父开始在破庙周围寻找一些树枝和石块,试图把破庙稍微修整一下,抵御夜晚的寒风。祖母则在附近的草丛里寻找有没有可以吃的野菜。
夜幕渐渐降临,冷风呼啸着灌进破庙。
“没事儿,不行咱就在这儿定居。”最后还是王秋华的祖母人比较有活力,看着垂头丧气的丈夫和儿子,王秋华的祖母看起来状态要好很多。
“我刚看了,庙后面有一块儿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土质很不错,咱可以在哪里种菜。小宝身上不是还有土豆吗,咱就吧土豆给种了,只要能种出来,咱们就饿不死。还有,这庙虽然破了点儿,但也是个遮风挡雨的地儿。这地方距离村镇也近,等到咱们种出来粮食,咱们就可以去村里去换,有了资源,咱再去村里,不就好多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早,祖母就开始了种土豆计划。
祖母在破庙附近找了一块相对肥沃的土地,她用简陋的工具,一点一点地翻着土。翻好地后,祖母小心翼翼地将土豆种下,随后每天都精心照料。她会在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时,就来到土豆地,查看土壤的湿度,仔细地为它们浇水。遇到野草,她便弯下腰,一颗一颗地拔除,生怕这些杂草抢夺了土豆生长所需的养分。日子一天天过去,土豆苗破土而出。嫩绿的芽尖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这个苦难的家庭宣告着生命的顽强。
一家人看着这些幼苗,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此后,祖母更加用心地呵护着这片土豆地。她会根据天气的变化,为土豆苗遮风挡雨,或是在烈日炎炎时,为它们寻找一些遮挡阳光的东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