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慢,二夫人。”王秋华上前伸手,直接拦住了二夫人。
“这其中有古怪,我寻思,小如如果不是受人指示,断然不会趁我醉酒进入房间。”王秋华看到二夫人心虚,自己反倒更加硬气:“一个小小丫鬟,哪里有那么大的胆量。还是不要贸然行动,好好审问一番,调查清楚的好。”
“秋华说的有道理。”听见王秋华这样说,王琦肯定点头,然后挥挥手,让管家上前:“来人,带下去审问,到底是谁在后面给的她的胆子。”
“是。”
“冤枉啊老爷,冤枉啊少爷。”
小如见要被带下去,整个人瞬间紧张起来,挥舞着双臂就想要再说些什么。二夫人翠荣一颗心都被提了起来,生怕小如被带下去之前,再把自己给供出来。但还好小如最后也没说。
二夫人长舒一口气,感慨自己之前把小如的家人给禁锢起来还是有用的,不然这会儿小如早就把自己给供出来了。
不管怎么说,这事儿现在算是先过去了。二夫人脸上重新堆满笑容,然后走到太傅身边,笑呵呵的说:“那看来是误会一场,是误会就好,是误会就好,还好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冤枉我们小秋。”
“没有冤枉?”王秋华挑眉,看向二夫人的脸色带着几分不屑:“我没记错的话,刚刚可是二夫人还在说,是我毁了小如清白,想让我承担责任来着。怎么这会儿又说起来没有冤枉我来这?”
二夫人脸上的笑容瞬间僵硬,看向王秋华的目光有些心虚,说话也有些结巴起来:“二娘,二娘刚刚也是受那小丫鬟蛊惑,一时之间失去了判断,不,不,不是真的,不,不,不是真...”
“够了。”最后还是王琦出来说话。王琦看了一眼二夫人,脸上表情严肃:“错了就是错了,翠荣,罚你禁足一个月,这个月就在府里好好呆着不要出来,反思反思。”
“老爷,不...”二夫人本来还想挣扎一下,但思考片刻,怕最后反被老爷误会,而且今天这个王秋华看起来明显不太好惹的样子,还是赶紧解决此事比较好。最后只好应下来。
“好的老爷。”
二夫人这边被罚了禁足,王秋华虽然不是很满意,但也没再多说什么。毕竟自己刚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抬眸和王琦对上眼神,不知道为何王琦看向王秋华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眼神也有几分复杂。
闹剧结束,王秋华躺在床上,旁边小蛮给准备了不少吃的喝的,满脸笑容,言语间还都是崇拜。
“少爷,您今天可真厉害,那二夫人被您气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我实话实说罢了。”王秋华吃了一颗草莓,感慨这太傅府里的草莓还真甜:“小蛮,你准备的东西不错,都很好吃,表扬一下。”
“少爷您喜欢吃,我还给你弄,能让少爷开心是我的福气。”
这小蛮还真是夸人的话一套又一套的。
也趁着和小蛮聊天的功夫,王秋华知道了更多关于太傅府还有京都的消息。从小蛮口中,王秋华才知道,这王琦除了原主母亲之外,就只有二夫人这一个妾了。这二夫人之前还是原主母亲收留的丫鬟。当年也不知道是使用了什么手段,在太傅府中多年未添妻妾的情况下上位了。
太傅今年不过四十多岁,但看起来还很帅气,在当时太傅还没续弦的时候,京都一堆人张罗着给太傅介绍对象,但太傅都给拒绝了。
这些人还真是有够闲的啊。王秋华听到有人给王琦介绍对象王秋华就想笑。感觉这古人和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代人也没什么太大变化,都是很热衷于给人介绍对象。
王琦醉心工作,对于府中的事情其实都不怎么管。就是平时对王秋华很严厉。说到对王秋华严厉的时候,小蛮还提王秋华打抱不平了几句,说老爷平日都不问原因,上来就责骂少爷。
今天还是少爷主动上去说明事情原委,不然老爷就又要冤枉少爷了。
听见小蛮这样说,王秋华还挺感动的,感慨原主还有一个衷心的助理。
“老爷是太子的老师,对吧?”一直说工作工作,王秋华自然要重点了解下自己老爹的工作。
“是的。”小蛮点头:“从太子读书的时候起,老爷就一直是太子的老师了。老爷博闻强识,在京都有很高的威望,太子和京都百姓,都很尊重老爷。”
“老爷那么好的名声,被我个纨绔给破坏了。”王秋华小声嘟囔:“怪不得老爷对我有意见呢。”
“少爷不是的,老爷对你没有任何意见,老爷很爱你的。”小蛮第一时间反驳,脸上还有几分着急:“而且,少爷您也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纨绔,我看京城中,有不少说的,都是胡说的,少爷压根就没做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有些事情。少爷您就是贪玩了点儿,那不是很正常。谁家少年郎不贪玩儿。”
哎呦,还挺护犊子的。王秋华听见小蛮这样说,心情很不错,伸出双手捏了捏小蛮那张圆乎乎的脸。
而这边,王琦则也是心腹重重的样子。
“太傅,您今日看起来,似乎有什么心事?”
宫内,王琦照常给太子上课,但太子却察觉到王琦今日和往常有些不同。
太子今年十八,比王秋华年长两岁。身高却比王琦还要再高半个头。
身材挺拔,眉清目秀,身着青衣更衬的整个人风度翩翩。当朝太子子桓,三岁能识百字、会作诗,五岁已能写长篇文章。年仅十八已提出过很多具有建设性的言论,为当今圣上分忧解难。除了才学之外,当今太子模样更是出众。凡是见过的人,无不称赞一声天人之姿也。
子桓看着王琦,脸上带着几分担忧:“您从刚刚开始就一直在叹气,是府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不成?”
王琦皱眉,脸上带着几分愧疚:“微臣竟表现的如此明显吗?实在是有愧太子重托。”
“师傅言重了,不过是徒儿心思敏感些,师傅上课一如往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