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冀到底是掌管着整个兵部,身上点血性,怎么可能镇得住手底下的人?
这不,才将血性放出来一点点,就把人给吓得不敢吱声了……
批示,顾老将军已经出了早朝大殿,并且把自己接下去的安排,都和姚博锐仔细说了一遍。
姚博锐重重的叹了口气,抬手拍拍顾老将军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放心赶赴南疆吧,京城的事,我会安排好的!”
眼下形势严峻,泰安今后的路要如何走,就看这次的成败了!
明孝帝回去御书房的路上,便问向石肇:“方丈可入宫了?”
石肇回道:“禀皇上,大师已经入宫半个时辰了,正在御书房的偏殿内休息——”
明孝帝轻轻“嗯”了一声,表示自己知道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回道御书房后,便差使石肇去请方丈过来。
然而石肇前脚刚出来,顾老将军后脚就到了御书房门前。
看见石肇去往偏殿的背影,便知道此刻的御书房里,只有明孝帝一人。索性也没让人进去通报,而是直接大声喊道:“老臣求见皇上!”
明孝帝一听声音,便知道是顾老将军。对于他现在来此的意图,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可对待顾老将军,明孝帝可不会像刚才在大殿上一样。毕竟有他在大营里镇着,南疆那边也不敢像现在这样方式。
起身出了门,站在台阶上,说道:“朕知道你要做什么,去吧,别让朕失望——”
顾老将军抱拳行了一礼,郑重其事的应道:“老臣,遵旨!”
方丈坐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椅子上,石肇站在旁边,二人将刚才外边发生的事,听了个清清楚楚。
不过方丈什么都没有询问,只是在顾老将军离开之后,跟着进了御书房,面见明孝帝。
明孝帝现在的状态不是很好,闭着眼睛按着眉心,显然是还在头疼现在的局势。
听到脚步声,便睁开眼睛,目光落在方丈的身上。待人坐下,才开口问道:“大师长伴青灯古佛,难道就不觉得日子过得乏味?”
方丈却回道:“老衲六根清净,每日的所思所想,也不过是悟道参禅。这般简单又怡然自得的生活,当是最为舒适不过的,怎么会觉得乏味呢?”
明孝帝想想,觉得方丈的话很有道理。毕竟在不知道南疆局势之前,他可不就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么烦恼么!
重重的叹了口气,明孝帝又问:“既然大师每日悟道参禅,不知可有办法,帮朕也去去心中的浮躁?”
方丈笑了笑,心道:堂堂一国的皇帝,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心中浮躁呢,定然是发生了不得了的事情,才会让他变得如此!
回想起刚才听到的,即便明孝帝什么也没有说,方丈也猜到是因为南疆的事。
沉默一瞬后,于是回道:“老衲只是一介僧人,自然不能随意插手朝堂政事。即便皇上叫老衲入宫,老衲能说的,便也只是劝慰的话。老衲认为,皇上现在能做的,只有尽人事,听天命!”
“至于这个‘人事’,还请皇上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是否已经真正尽到了呢?”
方丈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话语很具有引导性,明孝帝这会儿已经开始琢磨着,自己还有谁没有用到?
“尽人事,听天命”这几个字,好似魔咒一般,一直在明孝帝的脑子里挥之不去。奇怪的是,还真让明孝帝想到了一个人——顾寄柔!
不过这个小丫头片子,真的能解了这次的困局吗?
明孝帝心里很是狐疑,问向方丈:“方丈曾说过,神女与泰安的国运相关,不知此话是否是诓朕的?”
听到这话,方丈这次的笑深入眼底,郑重点头回道:“出家人不打诳语,神女确实与国运相关。且神女回归之时,便是泰安盛世的开始!”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明孝帝就算在不相信,也只能派人出宫将人叫来,亲自问问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