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缺个二掌柜,月钱二十两。”林沁月将契约递给她,“不必画押,随时可走。”
康诗予指尖抚过条款,眼圈泛红。
这是头回有人明码标价她的本事,而非施舍。
她笑道:“东家不怕我卷款潜逃?”
林沁月挑眉轻笑,“那算你有本事。”
康诗予垂眸低低笑出声。
她鬓边碎发被风撩起,林沁月才惊觉这姑娘生得极清透。
素白面庞未施脂粉,细眉似沾了墨的笔尖轻轻带过,偏生眼尾天生微垂,倒像含着三分未散的雾气。
月白襦裙裹着单薄肩头,腰间束带空荡荡垂着流苏。
看上去瘦弱单薄,骨子里却透出一股如杂草般坚韧的生命力。
康诗予被林沁月这一盯,耳垂渐渐染上一抹红。
她有些不自然地将头埋得更低。
林沁月这才收回视线,“诗予,若下次康诗雅再欺负你,我……”
她话未说完,康诗予便急急摇头打断,“东家不必为我出头,我自有分寸……”
林沁月叹了口气,知道她这是不想麻烦自己,也不再多说。
“对了,”她忽然停下脚步,“你在王家庄收的茧丝,缫得如何了?”
“昨日我去瞧,已经差不多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林沁月颔首,“蚕疫快来了,等丝价上涨便可抛售。”
康诗予犹豫片刻道:“东家,我昨日瞧着那王府的差役还在收丝……”
林沁月蹙眉,“还在收?”
这老狐狸是想把京城的所有丝都揽下不成?
真贪!
她轻轻摩挲下巴,忽地计上心来,“诗予,你可曾打听过谁家有卖不出去劣质茧丝?”
康诗予一愣,眉间微蹙,“劣质茧丝?东家这是何意?”
林沁月轻笑一声,“你明日去收,有多少收多少。”
见康诗予还在愣神,林沁月附在她耳边说了几句。
康诗予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唇角也不由得扬起一抹笑意。
随即,她似想到什么,有些担忧道:“东家,若他们不上钩……”
林沁月摇头,语气笃定,“你照我说的做,他定会上钩。”
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晏玄瑾什么性格。
她倒要看看,那老狐狸能不能吞下这么多‘好货’。
康诗予瞧着林沁月的眼神充满了敬佩。
这几日关于侯府内宅私事,她也略有所闻。
东家才回府半月,便取得信任获得掌家之权。
怎么能叫她不佩服呢。
她何德何能,能得到东家的赏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两人说话间已到铺子前。
匾额上“锦绣坊”三字斑驳褪色,门可罗雀。
店内,掌柜王德才正翘着二郎腿喝着碧螺春,见有人进来,眼皮都不抬一下,“客官要买什么自己瞧。”
“王掌柜好大的架子。”林沁月敲敲柜台。
王德才这才抬眼,见是两个年轻姑娘,嗤笑一声,“两位小姐若是闲逛,还请去别处。本店不做散客生意。”
喜儿气得跺脚,“放肆!这是新东家!”
王德才一愣,随即哈哈大笑,“就凭你们?谁不知道这铺子是侯府的产业。
黄毛丫头冒充东家?来人啊,把她们轰出去!”
两个伙计正要上前,林沁月从袖中取出地契,“王掌柜可要看仔细了。”
“哟呵!”
王德才接过地契,脸色骤变,但很快又恢复傲慢,“拿张破纸就想唬人?来人!”
两个小厮堵住店门。
阿野猛地冲上前揪住一人衣领,“找死?”
喜儿在一旁叉腰大骂,“瞎了你的狗眼!看看这是什么?”
王德才盯着她手中的对牌,又上下将林沁月打量一番,哼了一声:
“换新东家又如何?这铺子离了我王德才,怕是连本都保不住。”
“是吗?”林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月冷笑,“诗予,查账。”
康诗予上前,王德才却拦住,“这位姑娘,账本可不是谁都能看的。再说...…”
他上下打量康诗予,“一个女子,看得懂账吗?
姑娘可知缂丝价几何?绣娘工钱怎算?仔细别把胭脂蹭账本上。”
可笑,莫不是把这查账当成过家家了!
话罢,他嗤笑一声,掏钥匙时故意摔在康诗予脚边。
“啪!”林沁月一巴掌甩在王德才脸上,“放肆!本小姐请的账房先生,也是你能置喙的?”
王德才捂着脸,正要发作,忽然听到门口传来一声轻笑,“哟,这不是林妹妹吗?”
裴琰摇着折扇迈进门槛,身后跟着两个小厮。
他今日穿了件月白色锦袍,腰间挂着块羊脂玉佩,整个人倒像个温润儒雅的小公子。
他笑眯眯地盯着林沁月,“本公子正想买些绸缎做新衣,没想到遇到这等热闹。”
小六和阿云对视一眼,两人嘴角抽了抽。
主子分明是打从瞧见林小姐背影起,就一路跟到这……
王德才认得裴琰,顿时慌了神,“裴公子……”
“掌柜的,”裴琰扫了他一眼,“你可知这位是谁?镇远侯府嫡长女,未来的...…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咳,总之,你得罪不起。”
王德才点头哈腰,“是是是……”
“裴公子。”林沁月这才抬眸看向裴琰,“吏部尚书知道您整日游手好闲么?”
真是……
只要一上街就能碰见这裴三岁。
“我这是体察民情!”裴琰挺直腰板,“父亲常说为官要知民间疾苦......”
林沁月白了他一眼,转向康诗予,“诗予,开始查账。”
裴琰毫无眼力见,上前一步,“林妹妹,给小爷来二十匹云锦!要最贵的那种!”
“裴公子稍候。”林沁月眼皮都不抬。
裴琰凑过去,笑嘻嘻道:
“嘿嘿,林妹妹,你做的荷花酥,小爷我尝了,味道堪比福满斋!不!比福满斋还好上一大截!”
他都舍不得吃!
林沁月嘴角抽了抽,瞥了一眼喜儿。
看来这丫头手艺不错。
喜儿低着头脸色涨红。
她怎么不知自己手艺有这么好……
算盘声骤响,康诗予指尖翻飞,很快便发现问题,“建和十八年三月,虚报苏绣娘月钱。本月雇了六个绣娘,为何支取八份工钱?”
王德才额角渗汗,这黄毛丫头竟懂“阴阳错页”的伎俩。
明账记六人,暗账夹两人空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