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是典型的脸上不急,心里着急,他想要这个砖窑已经想疯了。
之所以表现的如此淡定,只不过是为了不过早的暴露需求感而已。
这就好像一个人去买衣服,跟老板砍价,你不能说这件衣服的优点,这样的价格是砍不下来了,只能不断地说这件衣服的缺点。
马涛很快就拟定了一份合同路向明潇洒的在下面签下了自己的字,而作为村书记的王金平也毫不犹豫的签字按了手印。
这个年代村集体签订什么合同,村支书一个人说了就算了,连村主任都不用通知。
看着这份墨迹未干的合同,还有上面龙飞凤舞的字迹,陈建国内心简直乐开了花。
马上房地产就要腾飞了,砖窑的生意肯定会红火起来的。
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在外面挣了钱的人肯定要回来盖房子,这个时代已经不流行瓦房了,平房占据了主流。
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今后的砖瓦用量会越来越大,这个砖窑只要好好的经营,绝对能发财。
“王叔,现在这砖窑是不是就算我的了?”
陈建国拿着合同,有些不确定的朝着王金平问道。
王金平没好气的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
着陈建国说道:“你小子是不是明知故问,这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的很清楚,那砖窑不是你的还能是谁的,不过还有一些账目晚一会让马涛移交给你。”
砖窑的负债,陈建国是不负责的,所以一些明细账目转交给陈建国之后,这砖窑就彻底属于他了。
拿着合同美滋滋的回家去了,陈建国来到自家大门外,就看到那伙人仍然在热火朝天的忙活。
不过现在陈建国反而不着急了,这伙人在挖地基就随他们弄吧,随后砖窑不卖给他们砖,看他们怎么办?
这十里八乡的也就这一个砖窑,他们在自家的砖窑买不到砖,除非跑到几十公里外去买。
“妈,你看这是什么?”
陈建国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合同亮给了自己母亲郭玉兰。
郭玉兰自然是不识字的,但是看到上面按的有手印盖的还有章,顿时就紧张起来了,不知道陈建国到底跟人签了什么合同?
“建国,你这是干的啥呀?我咋看到上面按的还有手印呢?”
母亲郭玉兰紧张的看着陈建国。
“妈,我花了三千块钱把咱们村的集体砖窑给买下来了,从今往后这砖窑就属于咱们家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陈建国给母亲建了合同,认认真真的把每一个字都读得很清楚。
郭玉兰仔细听陈建国念的合同,等陈建国念完之后,郭玉兰早就泪流满面了。
她怎么也没想到,儿子竟然有如此的出息,这才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建国,那意思是说你现在是厂长了?”
母亲郭玉兰的语气有些不真实。
陈建国点了点头,朝着母亲说道:“那是当然了,你现在叫我陈厂长也行,叫我儿子也可以,我都应!”
两母子在家里倒是挺高兴的,毕竟陈建国猛地买下了一个砖窑,这对于陈家来说可是一件大喜事。
中午刚吃完饭,陈建国就揣着三千块钱来到了村委会。
两千五百块被陈建国用报纸包着,另外五百块钱建国从中拿出几十块买了两条烟。
毕竟活过一世了,人情世故陈建国还是懂的。
到了村委会,王金平和马涛两人都还在那里,见到陈建国来了,马涛热情的站了起来。
“哎哟,陈厂长来了。”
马涛半开玩笑的说的。
陈建国也不在意,朝着马涛挤了挤眼睛就坐下了,他伸手进怀里,先把两条烟掏出来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王金平一条,另外一条给了马涛。
“这可不是贿赂你俩的,也是见你俩辛苦了,这烟也不值什么钱,就拿着吸吧。”
陈建国说着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沉甸甸的,整整二十五张百元大团结递给了支书王金平。
马涛拿到一条烟,脸上笑嘻嘻的,王金平却并不看那烟,而是打开报纸数了数,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转手把钱递给了马涛吩咐道:“这钱就拿去入账吧,入村委会的账。”
马涛忙不迭的把这两千五百块接了过来,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这两千五百块也算小小一笔巨款了。
王金平点燃了一支烟,朝着陈建国问道:“你打算怎么经营这砖瓦厂?我可告诉你砖瓦厂在村集体手中一直都是亏钱的,你小子要是经营不上,这砖瓦厂就是个无底洞。”
“走一步看一步,我还没过去看呢,王叔我就不在这做了,我去厂里看看。”
陈建国站起来,就打算朝着厂里去看看。
王金平点了点头,看了一眼马涛就说到:“你先过去,我随后也过去向工人们宣布一下,这厂子,以后归你了。”
不得不说王金平是个讲究人,把事情的方
(本章未完,请翻页)
方面面都想清楚了,也没有给陈建国留下任何隐患。
陈建国出了村委会的大门,就朝着村外的一片空地走去,那里就是砖瓦厂所在砖瓦厂占地面积还不小。
在一个山坳之中,足足占据了上千亩的土地,旁边就是一座黄土泥山。
无论是资源还是基础设施,这砖瓦厂都建的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路,来这里拉砖很不方便。
来到砖瓦厂大门,陈建国打算村门进去,却被一个老头给拦住了。
“你小子干啥的?不是这里面的工人不叫进。”
老头毫不客气的朝着陈建国摆手,像赶苍蝇一样驱赶。
陈建国倒也不生气,从兜里摸出一包烟,给老头递了一根,然后问道:“这砖瓦厂现任的厂长是谁?”
老头一脸怪异的看着陈建国说道:“你不是陈家小儿子吗?连我都不认识。”
“认识你姓罗,是罗凯儿的大伯。”
陈建国也给自己点上一支烟,这样显得成熟潇洒。
说到底,现如今的陈建国也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而已,猛然当了厂长,就有些担心镇不住场子。
所以他特地买了一包烟,在关键场合点上一支,就显得人老成又可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