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也笑着说道:“你明天进城的话,去看看人家兰英,有些日子没见了,你记住和女孩子之间不要太长时间不联系。”
陈建国点了点头,没说什么,到了夜里十一点,村民才渐渐散去,陈建国把电视搬回家里,才回屋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陈建国就骑着自行车出门了,先来到镇里。
清溪镇并不那么繁华,街道也只有两条,一纵一横彼此交错着,从十字路口往南走,陈建国一家一家的问。
可惜问了一圈也没有饭店愿意收黄鳝,泥鳅虾,甚至山上的野味等等,就算有要的也要的很少。
最终陈建国带着失望的情绪把自行车寄存起来,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
清溪镇距离县城大概有五十公里,这段距离在这个年头来说还是很远的,到达县城已经是快中午了。
陈建国并没有耽误任何时间,而是迅速的开始去找。
找了一圈陈建国来到一家面馆,老板正在厨房热气腾腾的忙碌着,见到陈建国在厨房门口犹豫,就大方的朝着陈建国点了点头。
“小兄弟想吃什么面?”
老板一边在锅里面快速的放着各种调料,一边朝着陈建国笑了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哥,其实我不是来吃面的,我想问您这里要不要黄鳝?新鲜的黄鳝农村的。”
陈建国鼓足了勇气,朝着老板问道。
老板笑了笑之后朝着陈建国点头说道:“只要价格合适当然要啊。”
“老板,一块五一斤怎么样野生的黄鳝大拇指粗细。”
陈建国不打无准备的仗,其实他已经去菜市场问过了,菜市场要两块钱一斤的。
听到陈建国卖一块五一斤,老板果然有些动摇了,毕竟他每天早上在菜市场买,新鲜的话有一块八,就算买的量多,最多也只能把价加到一块八。
每天需要的黄鳝量大概是一百斤,如果从陈建国这里买的话,一斤剩下三毛钱,一百斤可就是三十块。
“小兄弟,你每天能给我提供多少货源稳定吧?”
老板朝着陈建国问道,停下了手里的勺子。
“每天一百斤,多少应该没问题。”
陈建国咬牙点了点头。
事实上,这年头农村的沟渠里还没有受到化肥和农药的污染,黄鳝和泥鳅几乎呈现出一种泛滥的状态,随便一摸就能够摸一大堆。
“那好,小兄弟只要有每天最少一百级,你给我送来,要活的不要死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
老板用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朝着陈建国说道。
“老板那就那么定了,从明天……不从后天早上给你供货。”
陈建国朝着老板笑了笑:“对了,大哥,山货要不要?野山菌娃娃拳,野菜这些!”
“要啊,只要价格合适都要。”
老板朝着陈建国笑了笑。
秦建国点了点头,他走出餐馆,顺带着把这家餐馆记在了小本子上,另外每日的用量也记得清清楚楚。
就这样,陈建国一家一家的挨家挨户的去问,最终把小本子上记了两页,这才心满意足的揣进了兜里。
做生意要讲究契约精神,既然和人家约定了,那么就要做到明天是不行了,陈建国决定从后天开始正式供货,而且绝对要做到约定上的内容。
买了些零食甜点,等等陈建国来到了卫校门口。
和上次一样,门卫大爷很坚决的把陈建国给拦下来了,并且让陈建国赶紧走。
没办法,陈建国既然进不去,也就只能在门口等着了陈海波竟然看到了陈建国。
“建国哥,怎么是你?你是来找兰英的吗?”
陈海波隔着栅栏热情的和陈建国打招呼。
陈建国看到陈海波的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子,顿时一脸高兴,他将手里的袋子隔着墙递给陈海波:“你把这个给懒音对了,跟刘强和赵明他俩说一说,中午咱们四个凑一起吃顿饭,兄弟几个有日子没见了。”
陈海波听说陈建国又要请客吃饭,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他挠了挠头说道:“建国哥,我看吃饭就不必了吧,俺们中午在食堂里吃挺好的。”
想了想之后,陈海波又朝着陈建国说道:“你等一下,我想办法把你弄进来,中午你也在食堂吃吧。”
陈建国不知道陈海波所谓的弄进来是什么意思,不过不大一会儿时间,那门卫老头竟然同意了,让陈建国进到校园里。
“你是怎么弄的?那老头子之前都不让我进来。”
陈建国有些惊讶,不知道陈海波到底跟那老头说了啥。
“建国哥,那开门的大爷是我大伯,你说我说了啥?”
陈海波嘿嘿笑了笑,一语道破天机。
陈建国有些无奈了,感情这开门大爷是陈海波的大伯呀,有了这层关系,自然自己是能进来的。
“下次来了给你大伯带包烟,这两次我忘了。”
陈建国随口说。
陈海波年年说不用,但是脸上却带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笑意,他觉得陈建国虽然是同龄人,但是确实会办事,让人心里舒坦。
这个时候已经快接近中午饭点了,果然和陈海波的校园里转了一圈之后就听到了下课铃声,陈建国这才恍然,原来刚才是在上课时间。
“海波,你怎么不上课?别人都在教室里听课,你在外面转,不怕老师收拾你吗?”
陈建国有些好奇的问道。
陈海波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朝着陈建国说道:“不是我不想上课,而是老师罚站,我在外面站着怪无聊的,就到处转,没想到刚好看到建国哥你了。”
陈建国又是一阵无语,这陈海波不好好上课,被老师罚站,听起来应该是个不省心的小子。
“建国哥别说了,开饭了,咱们先去食堂等着吧,今天中午我请客,用我的饭票。”
陈海波大方豪气的说道。
虽然陈海波很大方,也很豪气,但是陈建国仍然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了几分心虚。
背后的几个补丁出卖了陈海波,可以想象他的家庭条件并不是那么好,如果家庭条件真过得去的话,在学校里也不会穿着打补丁的衣服。
陈建国没有吱声,而是跟着陈海波一块来到了饭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