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七河村天还没亮透就彻底炸开了锅。
家家户户挂上了红绸,村口那锣鼓敲得震天响,整个村子都透着一股子喜气洋洋的劲儿。
张锤和刘敏的婚礼办得虽说简单却也不失热闹隆重。
村里的男女老少有一个算一个几乎都到场了,个个脸上都堆满了真挚的笑。
酒席就摆在村子正中央那块大空地上,流水席面鸡鸭鱼肉敞开了吃管够!
村民们乌泱泱围坐在一块儿推杯换盏说着吉利话,那气氛简直热火朝天。
“还是鸿爷有能耐!打从鸿爷当了咱们村长,这七河村的日子嘿,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一个老汉端着酒碗,满面红光嗓门洪亮。
“可不是咋的!搁以前谁敢想能吃上这么好的席面?现在呢顿顿有肉不说,村里头还建了马场养了护村队,踏实!”旁边一个婆姨也赶紧接话。
“鸿爷还给咱们分了地,打跑了黑龙帮那帮挨千刀的,这样的好村长真是打着灯笼都难寻!”
张鸿端着酒碗,听着乡亲们这些发自肺腑的话心里头也是热乎乎的。
这种被人真心实意认可被人拥戴的感觉确实不赖。
他领着云娘一桌桌地敬
(本章未完,请翻页)
酒,村民们一见他过来更是激动得不行,祝福的话跟潮水似的一浪接一浪。
张锤换了身崭新的粗布衣裳还是那副黑炭头样儿,可那眉眼间的喜气咋藏都藏不住。
刘敏也穿上了一身红嫁衣,料子不算顶好却也把她衬得水灵灵的脸蛋儿红扑扑,不时拿眼角偷偷瞟身边的张锤那眼里头全是蜜。
瞅着这对新人,村民们都是打心眼儿里替他们欢喜。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正当大伙儿吃喝得最起劲的时候,村口那边,冷不丁传来一阵乱糟糟的吵嚷声。
“嗯?”张鸿眉头几不可查地动了动,手里的酒碗轻轻放下。
村口的吵嚷声越来越响,还能听见有人在拉扯争执。
张老三、王二楞、马东三人立马就警醒了,手都下意识按在了腰间的家伙上。
“鸿爷,我过去瞅瞅!”张老三压低了声音。
“不用,人已经进来了。”张鸿的视线投向村口。
只见十几个穿着破烂、面黄肌瘦的汉子,正被几个护村队员拦在村口那儿。
那些汉子手里头,不是拿着些缺了口的农具,就是背着个瘪塌塌的破包袱,瞧着不像来找茬的。
“怎么回事?”张
(本章未完,请翻页)
鸿沉声发问,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威势。
护村队员一见张鸿开了口,立刻让开了一条道。
那十几个汉子当中,走出来一个约莫四十来岁,身形干瘦,但眼神还算有几分精明的汉子。
那名叫牛三的汉子连连磕头,额头在地上砸得“砰砰”响。
“张村长误会了!我们哥几个,就是天塌下来也不敢在您这儿他一瞅见张鸿,先是明显愣了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几分既激动又忐忑的神情,几步抢上前来,想都没想,直接就跪倒在地。
“草民木桩村牛三,叩见张村长!”
他身后那十几个汉子,也呼啦啦跪了一地。
“木桩村?”张鸿略感意外,这个村子他倒是听说过,就在七河村东边十几里地,也是个穷得叮当响的村子。
“你们不在木桩村好生待着,跑到我七河村来做什么?莫不是想趁着我们办喜事,来讨口吃的?”张鸿语气平淡,话里却带着几分审视。
捣乱啊!”
“我们……我们是听说张村长您仁义无双,把这七河村治理得跟画儿里似的,人人都有饱饭吃,都能过上安生日子,所以……”
“所以才厚着脸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皮,带着乡亲们,想来投奔张村长您,求村长给条活路啊!”
牛三抬起头,满眼都是近乎绝望的期盼。
“我们在木桩村,那是真活不下去了!苛捐杂税压死人,地里头又打不出几粒粮食,成天提心吊胆,吃了上顿愁下顿……”
“听说七河村在张村长您的带领下,日子越过越红火,不但能吃饱穿暖,还有官府撑腰的马场,连那些天杀的土匪都不敢来捋虎须……”
“求张村长发发善心,收下我们吧!我们什么脏活累活都能干,绝不偷懒耍滑!”
他身后那些汉子,也都眼巴巴地瞅着张鸿,那眼神里头,全是对安稳日子的渴望。
地上跪倒一片,牛三哭诉声声入耳,身后那些汉子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子求生的渴望。
张鸿端坐不动,指节无意识地轻叩着桌面,周遭的喧闹喜庆仿佛被隔开了一层。
七河村如今摊子铺得越来越大,马场要人,护村队也该再添些人手,开春了还得开荒种粮,桩桩件件都缺劳力。
这些人,倒像是雪中送炭。
他沉吟片刻,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想来我七河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村,倒也不是不行。”
“只是,我张鸿丑话说在前头,七河村不养闲人,更不留吃里扒外的东西。”
“你们,能拿出什么章程,换个安身立命的窝棚?”
牛三一听这话里有松动,精神猛地一振,慌忙从怀里掏摸出一个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包,双手哆哆嗦嗦地高高举过头顶。
“张村长!这是我们十几户人家,砸锅卖铁凑出来的全部家当!”
“是我们村里那三十多亩薄田的地契啊!”
牛三的嗓音都带上了哭腔:“地是不多,也不算顶肥沃,可那都是实打实的田地!”
“我们不敢求村长您白白收留,只要您老人家肯点这个头,这些地契,立马就全归七河村,全凭张村长您发落!”
“我们只求,只求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屋子,能有口饱饭吃,往后给村长您当牛做马,绝没有半句怨言!”
地契?
张鸿的眉峰微动。
他如今手上已然攥着七河村全部的田地,若是再加上这木桩村的三十多亩,那他在这庆阳县地界,根基便又深厚了几分。
这年头,土地就是命根子,就是底气。
手里的地越多,他说的话,分量就越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