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元宵用的是家里的大笸箩,整个笸箩是长长的,用竹篦编织出来的,里面放上糯米面,均匀得撒开。
各个盘子里放着各种元宵馅料,都已经用勺子棒挖成手指拇指的大小,分别放在装满糯米面的笸箩里。
摇啊摇,滚啊滚,摇成浑圆的形状,再沾水,摇第二遍,直到摇成元宵的模样。
这样寓意新的一年,团团圆圆,好运滚滚而来。
这看着是个挺有意思的事情,但是真的忙起来,也是很辛苦的。
宋余加上宋江河夫妻俩一块干,干了三个小时,已经干得每个人都满头大汗。
“我看这就可以了吧?”老太太有点干不动了,喘着气坐在一边喝茶水。
“不行。”
“这哪儿能行?”
宋余和宋江河那是同时开口,接着就是对视一笑。
宋江河道:“这大.大小小都不一样,哪像样?”
宋余应声:“就是啊,这样是对顾客不负责任的。咱们家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就要精益求精。”
这一老一小都是这种态度和坚持,宋家老太太顿时也就被他们说服了,“好好好听你们爷俩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们爷俩最有主意。”
“哼,听我们的才对,不然你这样根本拿不出手怎么卖?既然做生意就要拿出诚意。”宋江河接着道。
这样一说,宋家老太太也重新坐了回来。
他们把元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个头均匀的,形状浑圆的,已经正好的单独放在各种馅料笸箩里。
每一个小笸箩上都贴了纸条,写着馅料的名字。
或者是红豆沙。
或者是绿豆沙。
或者是果仁等等。
剩下的则进行第2次加工,也达到一样的形状和质量。
这样就又忙了一个小时。
宋余的肚子都开始咕咕叫了。
“是不是饿了?”宋江河已经听到。
宋余不好意思地咧了咧嘴。
“这样老婆子,今天我们就干到这里吧,你把剩下的那些不太好的元宵都下锅煮了。”
“行,我也饿了。”宋家老太太痛快地答应了,然后就去烧火和忙碌。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
圆滚滚的元宵下锅。
热气腾腾。
满屋子都是香味。
宋家老太太可乐呵起来了。
“来来来,你们爷俩把手里的活儿都放下,快点儿过来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元宵了,看看这白白胖胖的看着可真叫人眼馋呐。”
“来嘞!”
宋余和宋江河立刻坐好了,等着一人一大碗元宵放进碗里。
白白的元宵,冒着白白的热气,用筷子夹开,里面豆沙馅就流出来了。
一口咬下去,糯糯的,甜甜的,让人吃得心花怒放,心满意足。
“怎么样,好吃吗?”宋家老太太乐呵呵地问。
“可好吃了,奶奶你也来吃吧。”
“来了来了。”
三人围着坐在一起,吃得其乐融融。
最后,一口气把汤底也喝掉,吃得饱饱的。
“累不?”宋江河又问宋余。
“有点。”
“那赶紧睡吧,明天一早咱们爷俩早点起来去市里。”
“好,我洗洗就睡。”
梳洗完了,也都十点多了,辛苦了一天的宋余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天不亮,宋余准时被闹钟叫醒了。
她爬着起来。
宋家老太太正在热早饭。
看见她醒了,忙着道:“宋余,快起来吃饭,你爷爷去借三轮车去了,一会你俩马上就出发。还有哇,我这元宵煮了很多,你们卖熟的,必须趁热卖。”
“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知道了。”
宋余当然知道轻重缓急。
立刻麻溜起来吃饭。
也就用了三分钟,5分钟的时间就把肚子填饱了。
然后她飞快地穿衣,把自己过得严严实实的,避免自己着凉。
这时候宋江河也回来了。
宋江河和宋家老太太一块把元宵班上了三轮车。
车上留下一个小空位,宋余坐了上去。
“老婆子,我们这就去了,你在家把小卖部看好,集市开了的时候,记得把元宵拿出来卖卖。”
宋江和稍微交代了交代,踩着三轮车就和孙女出发了。
镇上距离市里,比从莲花村出发,要近了一半的路程。
只要加快速度的话,他们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市里。
所以宋江河踩三轮车的速度格外得快。
宋余坐在车上,一直小心警惕,前面后面有车的话,她就立刻告诉宋江河。
这样,很快就行驶出了半个小时的距离。
眼看着天越来越亮,宋余听到宋江河,喘息声也越来越重,他听得出来松江也的确是累的不行,宋江河已经这么大把的年纪,还要这么辛苦,所以她也很心疼。
“爷爷,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骑车已经骑了好半天了,接下来我来骑车吧。”
“不行,你年纪还小。”
“我不小了,再过两年我就要成年了,你也还是让我骑车吧,你这样骑车让我觉得害怕。”宋余坚持着。
“那好吧,就听你的,你骑个10分钟15分钟的,然后接着换过来,我就休息一会儿。”
宋江河终于肯停下来了。
宋余从三轮车上跳下来,宋江河上去,宋余扶好了车把,然后朝着前方出发了。
不管前世还是今生。
宋余干了那么多的农活 ,所以骑三轮车对她来说倒也简单。
只是拉了一车的元宵加上宋江河的重量,才有些吃劲。
但宋余不想放松,也不想偷懒。
她的现状,唯有她自己努力,让自己好,让宋江河好。
她蹬得很用力。
但也就十来分钟,她就气喘吁吁了。
身后,宋江河拍她的背,“好了好了,我的孙女,爷爷休息够了,来,爷爷骑,你下来吧。”
宋江河坚持。
所以,宋余就顺从了。
这样,爷孙俩,一个换一个,一会儿换一会儿,终于在天亮之前到了市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