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着门关上,房间霎时变得安静,甚至静到让人有些压抑。
张明燕想起刚才父亲和赵宏阳夫妇说的话,心里很震撼,没想到平时在自己眼里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能说出那样的话,还让赵宏阳夫妇别怪她没和家里说。
张明燕看着父亲坐在那里一言不发不知道在想什么,张伟民兄弟两个和董玉梅也都沉默不语,是不敢说话,现在大家都吃不准当家的是什么意思。
张和正沉吟半天,叹了口气问:“你们对小燕的这个婚事怎么看?”
张伟民犹豫了一下开口说:“这赵元奎的父母看着都还不错,是有文化有素质的人,孩子估计也差不了哪里去。讷,您怎么看?”
董玉梅看看站在那里低着头的张明燕也叹口气,“看来小燕是愿意的,只要这个赵小子将来能对小燕好,他爸妈也能和小燕好好相处我当然也没什么意见。就怕……”
张和正撇了一眼董玉梅,
(本章未完,请翻页)
鼻子里“哼”了一声,“这关系都是靠相处的,你以为找个普通家庭就没这些顾虑了吗?头发长见识短!”
董玉梅被老头子训了一句也没放在心上,结婚四十来年了,就从没听他对自己好好说过话,都习惯了。
“讷,其实我的想法和我爸还有大哥是一样的,只要小燕是愿意的,这个赵元奎能对小燕好,两情相悦就可以了。而且他父母看起来也不是那种歪道不讲理的人,再说了,讷,您也别总觉得咱家就条件很差,那是过去,现在连小弟都上班了,咱家劳动力不少了,日子也是过得去的。”
张伟志走过来蹲在地上看着自己的母亲说道。其实他对这个准妹夫一家还是比较满意的,他和张明燕的岁数相差最少,这个妹妹从小没少受苦,大姐嫁得早,剩下这个妹妹从小就开始干活。
儿子们下班或者放学回家除了写作业就是玩,活都扔给这个妹妹。
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个妹妹每天放学回来不是做饭收拾家务就是带着弟弟们,两个弟弟要是闯祸了,受骂挨打的准是她。这些他都是看在眼里的,所以他也希望妹妹能嫁个好人家,有个好归宿。
这赵家两口子看起来人不错,家里条件也好,赵元奎也是个憨厚老实的小伙子,这样的家庭打着灯笼都难找,其实他心里很不明白自己母亲在犹豫什么。
董玉梅其实在看到赵元奎父母的那一刻心思也活了,那两口子看起来真心不错,说话也有礼貌,话里话外都带着尊敬,听着也让人舒服。
“小燕要是现在真的结婚咱家里可拿不出什么钱给她陪嫁啊!你们这一个个都大了都要结婚,家里这几年欠了一屁股债,还没还清呢,哪拿得出钱给小燕买陪嫁?”
董玉梅说完这句话大家又都沉默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张伟志,他刚结婚没一年,媳妇现在刚怀上,之前二哥结
(本章未完,请翻页)
婚的债还没还清,没两年他又结婚,虽说家里的兄弟们都上班了,但是债还是没还清。
张伟民虽说是家中老大,但是其实和张明燕的感情没那么深,他和这个小妹岁数差得太多,这个小妹出生的时候他都结婚去外地工作了,孩子没比张明燕小多少。这次恰好他回来探亲,陪着老父亲一起过来,不然还见不到这个小妹。
此时提到张明燕结婚陪嫁的事,他选择缄默,他的孩子也不少,也都快到结婚年龄了,他也没什么多余的钱拿出来帮这个小妹。
“爸,讷,你们也不用为难,我们就在农场简单办一下就行,我不要什么陪嫁。”
张明燕看出来父母和兄长的为难了,之前她和赵元奎也聊过这些事情,她也知道家里的情况,赵元奎说他父母不会在意这些的。
“胡闹!结婚哪能没有陪嫁呢?本来咱们就高攀了人家,再没有陪嫁更说不过去了!结婚以后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得天天让人戳脊梁骨?!”董玉梅不同意张明燕的说法。
结果一家人商量一晚上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最后只好各自去休息。
第二天下午,赵元奎和父母再次登门的时候,张和正一家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张大哥、张大嫂,两个孩子的事情您们怎么考虑的?”向舒兰一进门寒暄两句就直奔主题。
赵宏阳和赵元奎都在一旁看着张家老两口。这两个大男人在家都听向舒兰的,而且向舒兰也是比较外向的人,在交际方面比他们爷两个嘴皮子利索多了。
昨晚一家三口在宾馆也商量了,这赵元奎肯定是非张明燕不娶的,赵宏阳夫妇本来就很开明,对于儿子在来信里说恋爱的事情都支持,在见了张明燕以后心里也是很满意。而且家里就这么一个儿子,过了年就27了,也是大龄青年了,所以他们也想趁张明燕父母都在农场把两个人的亲事定下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