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诗文看到最后一个样品的时候,一时没想起来哪一个材质的,而且这个也是看起来最像点翠的。
“这个是什么材料做的?”胡诗文举着那个样品问吴汉生。
吴汉生一看她手里的样品笑了一下,“我一猜你就会问这个,是不是很像点翠?”
“嗯,真的像,如果不是因为我知道你没有翠鸟的羽毛,我会以为这就是点翠。”胡诗文仔细看着手里的样品,确实像级了,连羽毛的纹理都有,甚至还有着真实的绒毛感。
“这个是我娘做的!”吴汉生有些自豪地说道。
“吴大娘?!”胡诗文有些惊讶地转回头看向吴大娘。
吴大娘一看她吃惊地看向自己,突然心里也有了那么一点自豪的感觉。
故意满不在乎地摆摆手,“我就是看生子在那发愁,觉得做出来的效果都不满意,就帮他绣了一个!”
“绣?!大娘您会刺绣?!”胡诗文再次惊讶。
吴大娘点点头,“是呀,手艺很多年不用了,有点生疏了,这手指头都硬了,但是幸好底子还在!我还以为自己以后再也拿不了针线了呢,姑娘多亏你啊!”
吴汉娘说完眼圈微红的看着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诗文。
“哎,大娘,您怎么又这么说,不是说了么,以后不要提这件事了。”胡诗文嗔笑着看了一眼吴大娘。
又重新拿起那个样品仔细看了又看。
这个真的是绣的?胡诗文有些不敢相信,这要是不知道的一眼看过去就是翠鸟的羽毛啊!
“这下面的是有一层纱的,是生子从店里的布料中剪了一块,我拿你给生子的那些蓝色绣线绣出来的。”吴大娘将自己如何绣的给胡诗文讲了一下。
她将绣线分成两股,这样线就更加细,然后在透明的纱上面绣出羽毛,再用针轻轻刮蹭,把线刮出绒毛感,这样看起来就很逼真了。
胡诗文看着手里的样品,突然想起一句话,高手在民间!
没想到吴大娘竟然有这么一手绝活。
吴大娘也拿起自己随身带着的一个香包,“姑娘,你看看这是我之前绣的。这些年这个手艺都差点荒废了,平时也就绣个鞋垫和手绢了,再不就做个钱包。这就是年轻那会我给孩子爹绣的香包!那时候他可喜欢带着四处走了,后来就不让带这些东西了,他就藏在枕头底下,没事拿出来看看……”
吴大娘说着眼圈又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些发红,轻轻抚摸着香包上面绣的荷花,情绪有些低落,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吴汉生的爹。
吴汉生走过来搂着她的肩膀轻轻拍了拍。
吴大娘赶紧收了要掉下来的眼泪,不好意思地笑笑,“哎呀,这人上了年纪就是有点想的多,不好意思啊,姑娘,我又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没事的,大娘,您……这个刺绣很多年了吗?”
胡诗文心里有惊喜也有忐忑。
喜的是她自己正在找一个手艺精湛的绣娘,忐忑的是吴大娘年岁大了,而且眼睛之前还做过手术,不知道还能不能有精力完成一件衣服的刺绣。
“哎呦,这年头可就长了,我从七八岁的时候就被家里送到师傅那。那时候家里穷,镇上有一个绣庄,那里招像我这个年纪的小姑娘,每天管饭吃,还可以跟着学刺绣。其实啊就和被卖到绣庄差不多。但是我师傅人很好,大家都叫她瑶娘子,她也是绣庄的老板娘。那时候我年纪小学的快,跟着她去了不少大户人家给人家做绣活。我还记得啊,我第一次跟着师傅去一个富人家,因为好奇到处乱看,回来以后还被师傅训的哭了鼻子,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啊,见的多了也就没什么稀奇的了,人家再有钱也是人家的,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活计就好了!”
吴大娘开始絮絮叨叨地讲着自己的历史。
胡诗文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吴大娘第一次到二叔家会是那样的反应,她年轻的时候去了太多的富人家里去做刺绣或者送刺绣成品,所以在她的心里有些贫富差距,也有着需要恪守的本分。
吴大娘在解放后,由于一些原因就不再拿起刺绣针,而且那个年月也没人会穿刺绣的衣服,大家都是清一色的灰蓝褂子,刺绣品成了奢侈和小资的产物,所以她也就是没事偷着绣个手绢和鞋垫过个瘾,但是也不敢拿到明面上。
眼睛不好那些年更是拿不了针线了。
这次要不是因为看到自己儿子在那发愁,估计她也想不起来自己的这一身刺绣功夫了。
“那您的眼睛……还是不适合太劳累了……”胡诗文看看吴大娘的眼睛,还是锃锃亮的,但是她知道一般手术过的眼睛还是不适宜太劳累,所以她咽下了自己要说的话。
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让一个老人去为难。
这些天吴汉生也没有去店里,估计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看到那个招工启示。
胡诗文在考虑要不要把招工启示揭下来,改用报纸刊登一下。反正吴家母子平时也不看报纸。
“我的眼睛现在好着呢!没啥事了,医生说其实之前我的眼睛也不是多严重,就是有点耽误了,也因为那段时间啊,唉……不说了!”吴大娘摆摆手,去一边忙了,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
吴汉生看着娘亲的背影,也低下头。
他知道娘亲想说什么,早几年两个哥哥先后结婚,天天来闹,硬是把他们住的那个刚修好的砖瓦房给要走了,把他和娘赶到一个土坯房里,娘觉得没教育好几个哥哥姐姐,对不起他,也对不起自己逝去的爹,终日以泪洗面,才导致眼睛越来越不好。
但是这些事情都过去了,他现在手里有了钱,也远离了那几个哥姐和一大家子吸血鬼,他现在只想带着娘安心地过好日子就行,其他的不考虑。
胡诗文也看着吴大娘的背影,也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虽然她没有问过吴汉生家里的事情,但也能猜出个大概,以吴大娘和吴汉生的年龄差来看,肯定不止这一个孩子,上面至少是还有几个哥姐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