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丰年和陈淑芬一路战战兢兢将电视机运回江城,然后就到五金交电大楼和百货大楼附近去寻找买家。
都是些没有票看起来又不差钱的人。
十台电视机,不到一个星期就卖光了,电视机的那些配件还够组装七台电视机的。
他们花了两天时间组装完毕,也很快卖完。
十七台电视机两个人就净赚一万块。这还是因为他们刚开始做,卖的价格低的缘故。
价格要是高一些,这不得赚得更多?要知道这可都是进口货,国内的商场里卖的可比这个价格高,而且还要票!
别说陈淑芬惊呆了,就连沈丰年也吃惊不已。
之前他们都是帮着阿力走货,卖的时候都是阿力给他们提成,现在自己干了才知道这里面的利润有多大。
但是他们要想做这个生意就必须要被阿力扒层皮,也就是要每次帮阿力免费走一趟货。
“如果不帮他走货,把那些货我们都拿来自己用,那我们岂不是赚大发了?!”陈淑芬突然有些不甘心。如果他们每次走货的时候还要帮阿力带货,那么他们冒一次险很不值得,要少好多货。
沈丰年看了陈淑芬一眼,这个问题他不是没有考虑过,虽然自己之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在阿力那边赚了不少钱,但是现在这么一对比,那些真不算什么。
但是要想跳过阿力,自己单独开线走货很难!
不说会不会和阿力反目成仇,就是过关这件事就很难搞定。
所以目前他们必须还要依托阿力来走货。
这个虽然来钱快,但是沈丰年清楚的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现在对这方面抓的很严,这可是重罪。
他可不希望因为这个再进去一次。
但是钱真的是一种诱惑,很难有人能对钱产生抗拒。
陈淑芬拿着钱觉得这可比种菌菇来钱快得多了,而且还没有那么辛苦。
种菌菇还要时常跑到山沟里,她简直够够的了。
沈丰年也犹豫了,明知道这很危险,但是一想到尹文国两口子现在竟然能有钱做那么多的事情,心里的不甘就止不住的膨胀。
于是沈丰年申请开了一个电器修理部。随着家用电器的兴起,用家用电器的家庭也越来越多,电饭锅、洗衣机、收录机和电视等,家电维修也成为热门。
这个时代华国的电器还处于刚刚兴起阶段,质量上还不稳定,有的可能用很多年都没问题,有的可能用不了几个月就出故障了。
很多拿到商店去修,有的要返厂
(本章未完,请翻页)
,维修的时间都要很久。
所以开个家电修理还是可行的。
但是沈丰年的家电修理部可不是为了赚这三瓜俩枣,是为了更好地作掩护。
但是菌菇这一块沈丰年还是不想放弃,能赚钱的肯定还要继续。
但是常经理的电话让沈丰年心里很郁闷。
“沈老板啊,现在这个干菌菇真的不好推了哇,那个森源加大了囤货量,现在香江大.大小小的酒楼和店铺都成了他家的客户,这个……真的难搞了啊!这个人到底什么背景你了解吗?怎么好像突然冒出来的一样?最近搞的我家老板这边生意也淡了不少哇!”常经理在电话里絮絮叨叨的,发泄着不满。
本来沈丰年这一块的菌菇生意他能跟着赚不少,而且这些钱是实打实赚进自己口袋的。
结果这么一搞,干菌菇推不出去,这笔钱他也赚不到了。
沈丰年咬着牙,他也想知道这个尹文国到底怎么回事,难道是他已经知道大棚投药的事是自己干的了?所以香江的路就一点不给自己留了?还是他现在真的已经可以做到垄断香江市场了?
他突然有些后悔,不该听陈淑芬那个蠢女人的挑唆。
自己现在的实力不该挑衅尹文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该先眯着眼好好赚点钱。现在跟他杠上了不是等着被他踩吗?
“现在香江所有的菌菇淡水鱼几乎都来自森源,连国外进来的都很难干过他呀,除非是他没有的货!”
常经理像是感觉不到沈丰年的堵心,还在不停地说着。
“我知道了,常经理,你看看你那边还有没有其他的渠道可以推的,毕竟这个收入你得到的是自己的对吧?”沈丰年的话里带着诱惑性。
“唉,真的有点难啊,而且价格也上不去了,我想想办法吧!”常经理叹着气有些为难地说着。
沈丰年知道这回他不是装的,是真的很为难,但是他也知道有这些利润诱惑着他,他还是会帮着想办法的,但是销量肯定不如以前了。
幸亏他这次谈了两家深市的合作商。虽然钱赚得没有香江的多,但是也还可以。
此时的尹文国和胡诗文已经到达了香江。
胡诗文去店里准备,要在短时间内赶制出一批精美的旗袍和首饰,迎接罗伯特的到来。
她也第一时间给张伟豪打了电话,对于索丽莎能穿着她送的那件旗袍的事表示感谢。
其实不是因为她穿了旗袍而感谢她,而是因为她特意回应了旗袍的出处以及设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计师。
这点很重要,索丽莎夫人可是很骄傲的,对媒体从来不回应。
但是这次不但回应了,还特意让摄影师拍照,这就是变相的为胡诗文做了宣传。
“夫人说她那天心情比较好,所以话多了。”张伟豪很平静地转述着索丽莎夫人的原话。
但是又小声说:“其实夫人很看好你的,加油吧!尹太太!”
“替我谢谢夫人!我会加油的!”
胡诗文笑着挂了电话,又拿起了报纸仔细看着。
这是罗伯特一起邮寄过来的《D市日报》,上面有一篇关于索丽莎夫人穿着旗袍的照片和访问。
索丽莎夫人在采访中说了很喜欢华国的传统文化,喜欢华国的复古服饰。
还顺便宣传了一下菌菇工厂。
经过这一次杂志的宣传和索丽莎站台,店铺里多了很多来自L国的订单。
苗燕婉将罗伯特发过来的照片,放大了几张,裱了相框,挂在店铺里。
杂志摆放在店里明显的位置,作为一种宣传。
杂志上的胡诗文被拍的很美,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那么高级的修片软件。所以基本上等于原汁原味。
照片胡诗文很喜欢,做了一本写真集,这可是她到这个年代的第一本写真相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