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阿姨,您太谦虚了!我相信您一定会设计出让人惊艳的衣服!”胡诗文这么做也当是全了于秀灵的心愿。
她相信没有一个设计师不对MI时装周舞台有向往的。
“好!那我就试试!反正我现在也没什么事做,每天闲的快长毛了!”
于秀灵这会已经笑的合不拢嘴了,又接着说道,“对了,你做这个主题的衣服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个刺绣师傅,我和她的妈妈很熟,不过她妈妈估计已经拿不动针了,但是女儿也非常优秀,一手好刺绣,现在就在苏市开了一家绣庄!”
“哦?于阿姨不知道说的是哪一位啊?”
胡诗文不确定于秀灵介绍的这个师傅和自己找的那个是不是一个人。
毕竟苏市那么大,自己也不过就去了湖镇一个地方,说不定真的有哪个高人大隐隐于市呢!
“她叫莫云清,在苏市的湖镇开了一家绣庄,叫云清绣庄。你要是有需要就去找她。你看看这是她送给我的。”于秀灵说完指着墙上挂的一幅松鹤刺绣成品。
胡诗文一听笑了起来,“于阿姨,我这次去苏市就是找刺绣师傅,我已经找到那个云清师傅了,在她店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订了龙袍和凤袍的刺绣!”
于秀灵听到她说已经找到莫云清了,心里高兴,“龙袍和凤袍?那你可找对地方了!她家祖上就是在宫里做这个的!在刺绣龙凤袍上面有一套自己特殊的针法!”
连于秀灵都这么说,胡诗文觉得自己的运气真的不错。
也怪这个时代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这种民间技艺还不够重视,不然怎么会放任这么一个刺绣大师寂寂无闻的藏于民间。
但是时代在改革,要是等到莫云清真的火了,别说一万块钱找人家刺绣龙凤袍,就是花十倍百倍的价格也得看人家有没有心情、有没有时间理你。
这要是在后世那肯定是电视媒体网络全面报道了。
胡诗文和尹文国在南粤待了整整两天。
胡诗文每天就和于秀灵学习关于旗袍和秀禾服的设计技巧。
尹文国则每天在南粤的各大市场商店到处走,谈订单。
两天后,夫妻两个告别于秀灵坐飞机到滨市,再坐火车回到江城。
两口子照例下了火车到郑玉霜的店里吃凉皮。这是胡诗文每次到火车站都要有的流程。
胡诗文一进门看见杨红,立刻跑到她旁边
(本章未完,请翻页)
和她腻歪着,搂着她的脖子贱兮兮地说:“老妈,我想死你了!”
杨红有些嫌弃的瞪了她一眼,“都三十多岁的人还和小孩一样!”
但是上扬的嘴角却暴露了她的好心情。
女儿再大,在她眼里也还是孩子,何况自己从小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宝贝疙瘩。
“妈,明天正好周天,我去看你和老爸!”胡诗文其实有些内疚,她可是连着两三年都是在香江过的年,她打算今年过年不去香江了,就在江城过了。
“行,那……玉霜啊,明天我不过来了,你也早点回去一起吃饭!”杨红打算明天在家给女儿做点好吃的。
虽然她知道现在生活都好了,闺女和姑爷做生意不差钱,在吃上肯定不亏嘴,但是当妈的就这样,没亲眼看到自己女儿吃到嘴里就觉得亏着了。
“行,妈,明天我把凉皮拿过来我就过去帮您忙活!”郑玉霜爽快地应着。
拌凉皮其他人就可以了,杨红天天在这帮忙,明天肯定要一大家子人吃饭,她也不能让杨红自己忙活着。
胡诗文挽着杨红的胳膊说道,“妈,明天我也早点回去!”
“行!把孩子带过来!一会给老三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个电话,让他们明天都回家吃饭!”杨红这会高兴,就愿意一大家子在一起聚聚。
她也挺遗憾的,闺女已经好久没和她一起过年了,但是这话她不敢提,怕闺女为难,她也知道现在每年过年闺女去香江那边也不只是因为要带着余香莲过去和儿女们团聚,还要照顾那边的生意。
两头跑已经很辛苦了,她也帮不上别的忙,所幸平时闺女一家还没少回娘家看他们。
郑玉霜把拌好的凉皮放到桌子上,小声说:“隔壁在转让呢,你说我们要不要把那个店也盘下来?我打算把小卖部这一摊单独改在那边,你说好不好?”
她很相信胡诗文,只要自己小姑子说行,她立马就执行。
胡诗文挑起一筷子凉皮还没放到嘴里,听了她的话愣了一下,“隔壁的店?哪个?”
“就是那个特产店啊!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突然转让了,还要的价格挺高,但是盘下来的话也不亏!”郑玉霜现在手里有钱了说话底气也足了。
“特产店?”胡诗文觉得有些奇怪,“那个店生意不好吗?”
“我看人挺多的,不知道怎么就不干了,好像还挺着急的,但是转让费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三千块,还什么都不包括,就一个空屋子,房费还要单独算。”郑玉霜觉得这转让价格真心不低。
胡诗文回忆了一下,前世秦如月有没有说过这段时间她遇到过什么事,但是脑子里好像一点印象也没有。
她印象中秦如月这个店也是生意不错,按理说她不应该会把这么好位置的店铺转让了,除非她遇到什么事了。
着急转店铺价格还这么高那就说明是遇到需要钱的事情了。
三千块在这个年代来说可不低,但是也算不得太高,毕竟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手里有点闲钱的也大有人在了。
而且之前做小买卖的人也都赚到钱了,所以这个价格还是有人出得起的。
这个位置这个价格还是很合算的。但是这个时代高价转让店铺的还真不多,这个秦如月估计也是走的地方比较多头脑灵活,所以即使不干了之前也要赚一笔。
“可以转过来,但是不要你去谈,她知道你这生意好,而且又是邻居,到时候估计一点不会给你落价。”胡诗文想到之前他们在香江转店铺的时候用到的办法。
但是现在江城这边找谁去谈比较合适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