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二十六章 马由桂的部署
彼时的萨尔浒中枢指挥所。
工部尚书马由桂,站在战争沙盘前,上面清晰标注着敌我双方的态势,左右围着的是出战的众多高级将领。
“通过今日这场战斗,我军力挫了建奴先锋军的攻势。”
工部尚书马由桂,手握指挥棒,扫视众将说道:“此战国忠打的很好,虽说暴露了前沿后阵的没良心炮群,但却对建奴先锋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不过建奴摆出这么大的阵仗,那肯定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因此根据我的推断,明日建奴主力会再度出战,并且发动更为迅猛的攻势。”
总兵官曹变蛟他们,当听到这里的时候,眉头皆微蹙了起来,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眼下他们在萨尔浒一带,总兵力只有八万众,且在与建奴先锋军的首战,也折损了超过五千众。
反观他们来犯的建奴大军,虽说先锋军折损了不少,但通过麾下夜不收的侦查,其兵马规模已经在十八万众靠上。
而抽调过来的海军陆战队,最早也要在明日才能抵达萨尔浒一带。
若是明日建奴大军要发动迅猛攻势,这对于他们大明边军来说,那无疑将会是一场真正的恶战。
总兵官曹变蛟道:“校长,若是这样的话,那对于我军来说,将会处在相对不利的状态之下。”
“尤其是这前沿战场,甚至可能陷入到建奴的人潮攻势下,这最终会导致前沿战场的丢失啊。”
在总兵官曹变蛟的意识中,他们工业派出席的战场,就从来没有丢过阵线的事情,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工部尚书马由桂淡笑道:“国忠,你这样的想法可是不对的,知道当初我为什么要构建三道战场阵线吗?”
总兵官曹变蛟他们,脸上都流露出疑惑的神情。
工部尚书马由桂,举起手中的指挥棒,在战争沙盘上点了几处,道:“国忠,之所以要设立三道战场阵线,就是为了跟来犯的建奴大军,在这萨尔浒一带展开拉锯战。”
“当初在讲武堂时,我曾提出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这就非常适合眼下的萨尔浒战场。”
“你们心中要记住,我们据守萨尔浒所构筑的战场阵线上,可不是为了确保每一寸战场防线,都被建奴给攻占的。”
“我们在萨尔浒此战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三道战场防线,最大限度的去消耗建奴的有生力量。”
总兵官曹变蛟道:“校长,你的意思是说,在必要的时候,可全面放弃前沿战场阵线,将建奴吸引到中部战场防线?”
“这样一来的话,我军可以将建奴将士聚集在这空旷之地,待我军全面退入阵线后,可发动最强的没良心炮攻势?”
在第一、二道战场防线之间,存在着一处狭长的平坦通道,这就是工部尚书马由桂,为建奴大军所设立的一处修罗场。
只要从前沿战场阵线上,撤离的大明边军到达安全位置,那设在中部战场阵线的没良心炮群,便可发动最为迅猛的炮击攻势。
虽说此战没有携带新式火炮,但大量便于携带且生产简单的没良心炮,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兵部尚书徐霞枬笑着说道:“国忠,记得我军此战的目的是什么,当前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粉碎建奴想要突袭沈阳府展开的。”
“而且当前辽东正处于发展之下,我军不会大规模反攻建奴,所以我军是有着很大战场优势的。”
“只要此战能坚持到,崇斌所统率的海军陆战队抵达,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我军便可一战重创建奴大军,继而让他们全线溃逃。”
工部尚书马由桂点点头道:“萨尔浒这个地方太险要了,在此战结束后,我们需要将在此驻扎一部兵马,以防止建奴再度行此突袭之事。”
“不过在那之前,我们要在这萨尔浒一带,狠狠的重创这支来犯的建奴大军,好叫长眠于此的大明英杰,知晓我大明为他们报仇雪恨了。”
萨尔浒之战,这是大明永远都抹不过去的一战,这些从讲武堂毕业的工业派武将,那心中就从没有忘过这样的屈辱。
先前是没有这样的机会,那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也就没有在此与建奴展开大战了。
但现在存在这样的机会,那工部尚书马由桂,就肯定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而且在工部尚书马由桂心中,也坚信来犯的建奴大军高层,想要复制先前萨尔浒之战的大捷,这使得其心中充满了斗志。
现在的大明,早已不是先前的大明。
现在出战的大明边军,更不是先前出战的大明军队了。
想要在这萨尔浒一带,再度击败他工部尚书马由桂,所统率坐镇的大明边军,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总兵官曹变蛟朗声道:“校长放心,此战末将定叫这建奴大军好看,想攻破我军所筑的三道防线,那绝对是痴心妄想的存在。”
“不管他们用出什么阴谋诡计,似这样痴心妄想的事情,那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讲武堂出来的工业派武将,那就从来没有怯战的,而且在先前收复辽东的一系列大战中,总兵官曹变蛟他们不断力挫建奴。
这使得他们的内心深处,已经有着极强的骄傲,所以建奴想要击败他们,占领他们所据守的战场防线,除非从他们的尸首上踏过去。
不过对总兵官曹变蛟他们来说,似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
看着帐内聚集的众将,那所表现出来的超强斗志,工部尚书马由桂,这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这才是讲武堂出来的工业派武将,所该表现出来的。
或许建奴大军依旧很强,但那又能怎么样呢?
对他们工业派来说,既然能在先前不断击败建奴大军,那么在今后的反攻战中,他们也同样能一次次战胜建奴。
只要建奴一日不向大明投降,那他们前进的脚步,就从来不会停止下来。
第两千七百二十七章 西洋火枪军
因为双方都想战胜对方,所以在这萨尔浒一带,这一夜显得是那般的漫长,当然在这一夜,双方将士也做了充足的准备。
“砰砰砰……”
当阳光撒在这片土地上时,在建奴大军的营寨处,却响起了一阵密集枪响,长途跋涉抵达的欧罗巴西洋军,在将军吉尔的指挥下,开始集结起来。
为了便于指挥,欧罗巴西洋军采取大团编制,三万的欧罗巴各国将士,组成了五个大团编制。
“少校们,这是我们第一次与大清的合作,本将军希望你们能打出我火枪军的威名,此战结束后,你们都将会得到丰厚的钱财。”
在和硕礼亲王代善的注视下,吉尔将军对身前的五位少校,便开始了演讲,“在我们面前的,是只会当乌龟的明军,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火枪军的离开。”
五位火枪军少校,当即喊叫道:“将军阁下放心,我们火枪军定能以最快的速度,突杀进明军防线,击溃他们。”
“好,那本将军就拭目以待,现在准备出战吧。”吉尔将军当即便大声说道。
“列阵,准备出战……”
此
(本章未完,请翻页)
时在欧罗巴火枪军聚集之地,开始响起各种声音,出战的火枪军将士,快速列阵,在建奴营寨前,形成了一个个方阵。
“和硕礼亲王,这帮欧罗巴蛮子,怎么以这种方式出战啊。”多罗郡王图伦,眉头紧蹙的看着眼前的方阵,狐疑的说道。
“就他们的这种阵型,若是真对大明边军发动进攻,难道他们就不怕被明军的炮击攻势轰散吗?”
由于大清与欧罗巴各国,仅仅只是贸易上的接触,并没有发生过军事上的冲突,这使得多罗郡王图伦他们,并不是很了解欧罗巴各国的技战术。
和硕礼亲王代善同样眉头微蹙道:“这可能就是他们的一种进攻方式吧,无需理会他们火枪军怎么攻打大明边军,记住你自己的使命就行了。”
“此战对我军来说极为重要,不管怎样都必须攻陷萨尔浒,这样我军才能夺回盛京城,搅动辽东局势。”
“喳。”
当建奴大军开始准备出战之际,先前的响动,同样也引起了大明边军的注意。
“崇文,刚才那一阵密集的枪响,到底是怎么回事?”兵部尚书徐霞枬,放下手中的远望镜,面露疑惑道。
“到到现在这个时候,建奴都未对前线战场发动攻势,他们建奴这次到底想要干什么?怎么与先前的攻势完全不同。”
工部尚书马由桂的心中,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同时也生出一丝不可思议。
按理说不应该啊,这建奴在皇太极的带领下,都与欧罗巴各国有接触了吗?方才那一阵枪响,明显就是欧罗巴各国军队,才会有的一种战前仪式啊。
想到这里,工部尚书马由桂遂举起远望镜,便观察前线战场,而此时吉尔将军,则统率着欧罗巴火枪军,出现在前线战场之上。
“该死,这建奴竟然与欧罗巴各国取得了联系。”工部尚书马由桂,此时眉头微蹙的说道。
“什么?”
兵部尚书徐霞枬,神情一变,观察着前线战场,当即便道:‘这怎么可能啊,建奴所占据的疆域,跟欧罗巴相距何止千里之遥啊。’
“而且根据崇文你先前所讲,在去往欧罗巴的陆上通道,那地理环境、周遭气候都是非常恶劣的存在,他们建奴是怎么办到的啊。”
工部尚书马由桂的心中,此时也生出阵阵唏嘘,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存在,竟使得建奴鬼使神差的与欧罗巴各国取得了联系。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使得工部尚书马由桂,算是彻底明白过来,为什么建奴能大规模的列装火器了。
想到这里,工部尚书马由桂便道:“先前我们工业派在大明推动工业新政,并不断力挫他们建奴的扩张势头,这让建奴将视线就发生了转变。”
“或许是机缘巧合下吧,也或许是投效到建奴麾下的汉奸,种种可能都是存在的,才导致了当前的情况。”
虽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先前思想极为封闭落后的建奴,居然能做到对外贸易这样的先进思想。
看来这战争能改变的太多了。
兵部尚书徐霞枬此时道:“崇文,那接下来我军该怎么办?国忠他们从没有与欧罗巴各国交过手。”
“先前我们只是在海上,跟这些西洋蛮夷交过手,虽说我们大明水师取得了最终胜利,但他们西洋蛮夷的实力可不弱啊。”
工部尚书马由桂淡笑道:“宁之无需过多担心,要相信国忠他们的实力,连凶悍的建奴大军,他们都不知重创过多少次了。”
“区区一些欧罗巴的雇佣军,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这些出战的欧
(本章未完,请翻页)
罗巴将士,说到底就是一群只为拿钱的家伙而已。”
“真要是论及作战意志,他们远比不上我们强大,再者说这些欧罗巴的雇佣军,先前从未跟我军交手过,只怕他们都心生蔑视。”
正如工部尚书马由桂所想的那样,吉尔将军所统率的欧罗巴火枪军,的确对只会据守在防线内的大明边军,心中生出了深深的蔑视。
若真的是勇士的话,那他们就不会龟缩不出,虽说在他们欧罗巴各国,同样也有这样的防线布局,但破解这些战场防线的办法,他们还是有很多的。
“砰砰砰……”
从前线战场传来的密集枪响声,使得兵部尚书徐霞枬的心揪了起来,虽说有工部尚书马由桂的宽慰,但他依旧还是有些紧张。
毕竟其从来都没有想到过,此次来犯的建奴大军,麾下居然追随着一支欧罗巴火枪军,这的确是超出了他的预料。
这也使得此次在萨尔浒一带的会战,产生了不可控变数。
但对工部尚书马由桂来说,却表现得极为淡定,因为他相信讲武堂出来的工业派武将,一定能战胜这帮欧罗巴火枪军的。
毕竟总兵官曹变蛟他们,都是从一场场残酷的血战中拼杀出来的。
第两千七百二十八章 排枪进攻
“直娘贼的,在这萨尔浒一带战场上,居然能碰到西洋蛮夷,好啊,难怪这帮该死的建奴,会表现的这般嚣张。”
总兵官曹文诏,死盯着发动迅猛攻势的欧罗巴西洋军,脸上露出倨傲的神情,语气激动的说道。
“本帅倒是要看一看,这帮该死的西洋蛮夷军,到底会迸发出怎样威势出来,上来就该对我大明边军发动这般迅猛的攻势。”
当吉尔将军统率这欧罗巴火枪军,出现在前沿坑道防线之际,就直接下达了最为迅猛的攻势。
五位火枪军少将,所统率的欧罗巴火枪军,在观察了前沿战场后,便主攻总兵官曹变蛟所坐镇的左翼防线战场。
在欧罗巴各国彼此间发动战争的时候,所采取的技战术,就是以集中麾下最强优势,主攻敌军主力兵马。
只要能够将敌军的主力兵马击溃,那么在这场大会战之中,己部兵马必定会获取最终的胜利。
只是适用于欧罗巴各国的技战术,并不代表着适合大明边军,不,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工业派武将,所统率的兵马。
“崇文,这帮西洋蛮夷所组建的军队,到底是怎么想的?”兵部尚书徐霞枬,放下手中的远望镜,看着前线战场所展开的攻势,面露惊色的说道。
“他们竟然将主要进攻的方向,放在国忠所坐镇的左翼阵线,难道先前建奴先锋军失利,那帮建奴大军的高层,没有向这群西洋蛮夷的高层讲明吗?”
工部尚书马由桂淡笑道:“宁之,不要小看我工业派军队,所遇到的任何一支强军,这帮西洋蛮夷军的高层,恰恰是知晓我军的主力,是散布在前沿左翼阵线。”
“所以他们才会朝着此地发动猛攻,在他们欧罗巴各国所发动的战争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歼灭主力军所展开的。”
“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只要能够击败我军的主力兵马,那剩下的那些附属军,当见到这一幕后,必定会溃败在战场之上。”
在一个国情之下,每个国度所爆发的战争形式,那是完全不相同的存在,这也是欧罗巴火枪军,为何选择以左翼坑道防线,作为主攻方向的原因所在。
只是这帮西洋蛮夷军,所不知晓的是,在工业派武将所统率的军队之中,从来都没有分过主次。
(本章未完,请翻页)
若是所有的大会战,都像他们欧罗巴各国发动的战争那般,只要主力军被敌军攻陷后,其他散布在阵线的军队,就会陷入到大溃败的状态之下,那大明就根本不可能收复,被建奴窃据数十年的辽东之地。
“杀啊……”
“砰砰砰……”
嘈杂的前线左翼战场之上,三万众欧罗巴火枪军,以五个大团的阵型以此排开,他们采取排枪击杀的方式,不断朝着大明边军所据守的坑道防线发动猛攻。
参将赵贵武,眉头微蹙的说道:“曹帅,这帮进攻的西洋蛮夷军,所采取的进攻方式,实在是太过于诡异了。”
“看似他们的攻势,是很轻易就能被击溃的存在,可实际上当他们联合在一起的时候,却很类似我讲武堂,所讲述的三三进制的进攻方式。”
此时的欧罗巴火枪军,以三二进制的进攻方式,朝着大明边军所据守的前沿防线,发动了最为迅猛的攻势。
“砰砰砰……”
“砰砰砰……”
密集的枪响声,死死压制着大明边军,所据守的前沿坑道防线。
虽说大明边军在工业派武将的统率下,在先前辽东所爆发的那一系列大战中,不断力挫发动迅猛攻势的建奴大军。
但是这突然之间,遭遇此前从未遇到过的敌军,所发动的迅猛攻势,这难免就会出现一些迟缓的情况。
如果说分布在前沿坑道防线的兵马,是海军主将马崇禧所统率的陆战队,那他们定然会在第一时间,向来犯的欧罗巴火枪军,发动最为迅猛的反击之势。
毕竟当初在大明海域之上,工业派海军频繁与西洋蛮夷所统率的舰队群,展开最为激烈的交战。
虽说陆军作战与海军作战,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最起码双方将士,心中有有着一些了解。
总兵官曹变蛟,在观察完欧罗巴火枪军,所发动的迅猛攻势后,微眯双眼道:“这西洋蛮夷军,所率发动的迅猛攻势,与我军惯用的三三进制的攻势,有着很多相似的点。”
“但是他们的进攻方式,还是与我军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即刻传令下去,命各部边军将士,放缓对西洋蛮夷军的压制之势。”
虽说参将赵贵武,并不明白自家主帅,为何要下达这样的军令,但是就当前的战况来说,还是应听从自家主帅所下达的军令。
“咻咻咻……”
当代表着暂缓攻势的信号弹,在前沿战场上空绽放之后,本发动迅猛攻势的大明边军将士,便在工业派武将的指挥下,减缓了对不断向前进攻的欧罗巴火枪军的压制之势。
“哈哈……”
和硕礼亲王代善,当见到前线战场所出现的战况后,忍不住仰天大笑起来,“本王还以为那该死的工部尚书马由桂,所统率的大明边军,是所向披靡的存在。”
“现在看来的话,这工部尚书马由桂,也并非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存在,原来他在遇到先前没有遇到的对手,也是会出现不敌的情况啊。”
在建奴的高层之间,他们并不清楚工部尚书马由桂,当初统率着大明水师,还有工业派海军,在大明海域、琉球群岛海域,迎战过西洋蛮夷势力,所统率的强大海上舰队群。
若是他们知晓这一情况的话,那和硕礼亲王代善当见到这一情况,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讥讽之言。
只是这人从来都不会,设身处地的站在敌军的角度,来思考不利于己部大军的因素。
这也就有了和硕礼亲王代善,当见到前线战场之上,欧罗巴火枪军取得有利态势后,所表现出的这种嚣张态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