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三十五章 萨尔浒大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斗渐渐进入到尾声,先前激烈的战场,成为了一边倒的局面,数不尽的建奴将士,慌不择路的逃离萨尔浒。
曾经在他们心中的骄傲,随着这场大溃败出现后,彻底被强大的边军将士击破,属于建奴最后的骄傲,没了。
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在教导团将士的簇拥下,走到这修罗场一般的战场上,看着横尸遍野的战场,他们的心中生出阵阵的感慨。
“崇文,这一仗对我军来讲,当真是不容易啊。”
兵部尚书徐霞枬,面露感慨的说道:“在辽东当前这样的局势下,就需要这样的大捷,来赢取众多地方百姓的心安。”
工部尚书马由桂点头道:“宁之说的没错,虽说我们收复了辽东,但先前这些地方百姓,在建奴的威慑下,恐慌的生活了太长的时间。”
“似这样的一种心理情绪,并不是一两日就能消除的,这些都是长时间的经营,才能恢复过来的。”
“更为重要的一点,如果说想要让工业新政顺利在辽东全境推进,就需要给予他们绝对的安全感。”
没有任何的事情,是一次性就能做成的,工部尚书马由桂的心中,正是因为清楚的知道这些,所以才会领军来萨尔浒迎战建奴主力。
先前大明在这辽东之地失去的太多了,即便是到现在这个时候,依旧还是有不少的人群,内心深处惧怕着建奴。
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建奴强大的势力渐渐展现了出来,这也使得不少人担心,建奴会不会夺取辽东之心不死?
而工部尚书马由桂统率着大军,在萨尔浒一带主动迎战建奴主力,并且彻底将他们击败,那效果就凸显出来了。
“校长,来犯的建奴主力大军,已被我军正面击溃。”总兵官曹变蛟,面露亢奋的骑马从远处迟来,语气激动地说道。
“此战我军斩杀五万余众建奴,而且据麾下将士统计,随建奴一同参战的西洋蛮夷军,被我军斩杀了近两万众,哈哈……”
回想起此前经历的那一系列大战,总兵官曹变蛟的内心,就涌现出阵阵的激动,期间所遭遇的那些惊险时刻,那只有他心中最为清楚。
错非是海军主将马崇禧,及时率部赶来,此番与建奴大军的激战,只怕麾下将士将会蒙受巨大的伤亡。
工部尚书马由桂笑着赞许道:“国忠,此战你立下大功了,错非是你率部在前线抵御建奴的迅猛攻势,只怕此战想要力撼建奴,并取得这萨尔浒大捷,并非是件易事啊。”
兵部尚书徐霞枬接着道:“国忠你真不愧是我工业派大将,不管遭遇怎样的敌军,都能在这战场上平稳坐镇。”
先前经历怎样的战事,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这心中比谁都要清楚,此战他们能取得萨尔浒大捷,总兵官曹变蛟功不可没。
面对这样的夸赞,总兵官曹变蛟笑着说道:“校长,末将不过是做了该做之事,再者说今日能取得萨尔浒大捷,为先前战死的大明英杰雪耻,那并非是末将一人之功。”
“错非校长战前洞察到建奴的真实意图,率领我等赶赴萨尔浒一带,并顺势筹建相应的战场,只怕末将也无法阻挡住建奴的凶悍攻势。”
“此次建奴联合西洋蛮夷军,所打出的迅猛攻势,值得我军深思,或许在日后对建奴的大战中,依旧会有西洋蛮夷军的相随。”
讲武堂走出来的工业派武将,从来都不会因为一两场大战的胜利,就在心中生出沾沾自喜的骄纵情绪。
(本章未完,请翻页)
若是这样的话,那被建奴窃据多年的辽东之地,根本就不可能这么快的收复回来。
工部尚书马由桂点头道:“国忠说的没错,这的确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事情,若是我没有猜错的话,建奴机缘巧合之下,应该已经与欧罗巴各国取得了联系。”
“能从欧罗巴各国调来军队,他们之间必定存在着利益输送,这应该是皇太极主动做出来的。”
“日后我军要主动分析,建奴在得到西洋蛮夷军的强大火力支援下,应该如何在战场上战胜他们。”
战后总结,是每一位工业派武将都必须要做的事情,并且在他们的影响下,整个大明边军都奉行这一准则。
兵部尚书徐霞枬道:“崇文,今日大战所发生的一切,应该尽快让孙督师他们知道,这样才能让所有人都清楚这些事情。”
“建奴若是真的与西洋蛮夷军联手,那对我大明边军的威胁,将会是成倍的增加,这是我们必须要警惕的事情。”
按照工部尚书马由桂的部署,在辽东稳步推进工业新政的前提下,应减少对建奴的攻势,集中力量发展辽东的工业体系。
当然若是建奴贼心不死,想要纠集大军主动来犯的话,那大明边军的五大军镇,必须按照当时的战局主动出击。
工部尚书马由桂的心中也清楚,建奴高层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工业派在辽东之地推进工业新政,毕竟这无疑是在增强辽东的战争潜力。
一旦工业新政顺利推进下去,只怕他们建奴想要再度夺取辽东之地,那就是难如登天的事情。
想到这里,工部尚书马由桂神情淡然的说道:“宁之说的这些是对的,不过眼下我军取得了萨尔浒大捷,必须要尽快传递到京城,传递到孙督师他们这里。”
“眼下我大明需要用萨尔浒大捷,来振奋我大明上下,继而更加坚定地在辽东之地,推进这工业新政。”
任何意义上的新政,都必须要用坚定地人心来做拥趸,若是没有了这一基础,那所有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的。
兵部尚书徐霞枬点头道:“崇文说的没错,我即刻就派人将萨尔浒大捷的消息,分别传递到京城,还有孙督师他们那里。”
大明在工部尚书马由桂的治理下,正在悄然的发生改变,这也使得其心中对工业新政,表现出更为强烈的信心。
第两千七百三十六章 庆贺与深思
鸦鹘关军镇。
“哈哈,好啊,崇文真的是太强了。”
辽东总督孙传庭,手中紧攥着前线送来的军报,语气激动的说道:“本督真是没有想到,崇文他们真的在萨尔浒一带,力挫来势汹汹的建奴大军。”
“萨尔浒这个地方,对我大明有着特殊的含义,先前就是在这个地方,我大明精锐受到严重损失,才导致我辽东之地开始被建奴不断攻占。”
“在辽东无数人的心中,都不愿提及萨尔浒这个地方,生怕这个伤疤,再度被那该死的建奴撕裂开来。”
总兵官周遇吉点头道:“督师说的没错,当初建奴之所以能快速席卷辽东,正是在萨尔浒战胜了我大明精锐。”
“那一战错非是有内奸作祟,加之天气变化太大,就依照建奴当时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战胜我大明。”
“但在萨尔浒一带我大明经历了惨败,这使得我大明军队受到严重打击,心中生出深深的畏惧。”
其实大明边军能有今日的强大,正是在工部尚书马由桂的领导下,一步步不断力挫建奴的侵掠,并重创来犯的建奴大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是在这过程中,工部尚书马由桂,不断调集讲武堂毕业的工业派武将,前去大明边军充任骨干,并将工业派军队的强硬作风带来。
靠着这样小心的呵护,大明边军才能够通过一次次大胜,最终战胜盘踞在辽东之地的建奴主力,并取得当前的声威。
辽东总督孙传庭唏嘘道:“崇文对我大明边军来说,那就像是定海神针一般,若是没有崇文的话,我大明边军就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
“从建奴手中收复辽东失地,这期间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这建奴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地变强之中。”
“此次与来犯的建奴大军,在萨尔浒一带展开激战,还遇到了西洋蛮夷军,这些我们都必须要警惕起来。”
“绝对不能因为此次萨尔浒大捷,这心中就松懈下来,现在我们在辽东推动工业新政,确保自身根基能不断变强。”
“但同样的道理,丢掉辽东的建奴,他们也在不断的变化,以确保能将失去的东西,在从我们大明边军手中夺取回去。”
作为辽东的一把手,辽东总督孙传庭的心中很清楚,当前大明与建奴的矛盾所在,更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如果说就因为从建奴手中将辽东夺取回来,那原本紧绷的弦就松懈了下来,只怕要不了多久时间,辽东就必然会被建奴再度夺走。
总兵官周遇吉点头道:“督师说的没错,眼下我们辽东正在稳步推进工业新政,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所有戍边的强军,都必须要提高警惕。”
“此次在萨尔浒一带爆发的大战,必须要让所有边军高层知晓,这并非是让他们知晓萨尔浒大捷,而是从此战中发现我军的不足。”
“若非是战前校长点明,此番建奴的真实意图,只怕抚顺关将会以最快的速度,被来势汹汹的建奴主力兵马拿下。”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驻防兵力不足的沈阳府城,必定会暴露在建奴大军的兵锋之下。”
辽东总督孙传庭点头表示认可,固然说建奴的势力被驱逐出辽东,但是他们潜伏在辽东的暗桩,却依旧是非常庞大的存在。
此番在本溪府一带展开的肃清行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顺利,错非有情报头子马吉翔,所展开的一系列部署,只怕此地的建奴暗桩,并不会被全部拔除干净。
想到这里,辽东总督孙传庭感慨道:“萃庵,我们眼下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
“好在有你们坐镇各处,这才算给本督减轻了不小压力,不然治理这偌大的辽东,单靠本督一人的话,只怕是不行的。”
“现在本督所想的,就是在辽西一带的工业新政,能顺利的推进下去,让辽西真正焕发出生机。”
“这样一来的话,我们辽东才算是拥有了良性循环的根本,继而在辽东各府稳步推进工业新政。”
总兵官周遇吉笑着说道:“督师放心,发展辽东本就是我们大明边军要做的事情,我们一定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且彻底击败建奴,是我们大明边军所有人的意志,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难,都必须要实现的。”
受工部尚书马由桂的影响,眼下大明边军所做的一切,就是在积极积攒实力,为日后全面反攻建奴做准备。
辽东总督孙传庭他们,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的执念,在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时,都会采取积极的应对姿态。
而不是像东林党人那般,遇到一丝的威胁,就想与来犯之敌进行和谈,用绥靖的思想
(本章未完,请翻页)
去无效的解决问题。
如果说妥协能将辽东妥协回来,那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又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努力呢?
直接躺平,用真心换取真心,来感动建奴势力,使得他们将辽东之地,拱手让给大明多好了?
只是似这样天真的想法,那也仅仅只能在无能之辈的心中,去肆无忌惮的异想天开罢了。
“萃庵说的没错。”
辽东总督孙传庭眸中迸射出精芒道:“眼下本溪府一带,已经彻底的安定了下来,本督也要回沈阳府城坐镇了。”
“此次萨尔浒大捷的消息,必须要尽快在辽东传递开来,以此来增强治下各府地方百姓的心心。”
“鸦鹘关军镇的事宜,萃庵你多费些心思,另外崇文应该会在萨尔浒一带,设立前沿棱堡群,此事萃庵也要多多费些心思。”
总兵官周遇吉拱手道:“督师放心,末将定会安排好这一切,确保我辽东边陲的绝对稳定。”
萨尔浒一战的胜负,并不能影响到建奴高层,想要重回辽东的信念。
所以必须要趁着当前态势稳定下来,尽可能多的展开提前部署,以此来确保辽东边陲的绝对稳定。
第两千七百三十七章 京城震动
彼时的京城。
“唉,也不知道辽东前线,现在是什么情况了,工部尚书他们,能抵挡住建奴的凶残进攻吗?”
“谁说不是啊,时间都过去这么长了,到现在辽东前线也都没派人传来消息,这朝廷上下也是一片寂静……”
“难道这好不容易收复的辽东之地,又要有一些地方,被建奴大军给窃据了吗?这建奴怎么这般阴魂不散啊。”
在一处茶楼,几个读书人坐在临窗处,神情间浮现出担忧,议论着辽东前线的战事,心中可谓是充满了忐忑。
得益于东林党人的推波助澜,现在大明不少地方,都清楚的知道,失去辽东的建奴,究竟拥有何等强大的势力。
这使得先前凭借收复辽东之地,而生出的强大自信,渐渐的出现了一丝动摇,不少人的心中,都对建奴产生了些许惧意。
是啊。
建奴失去了辽东又怎么样?
他们依旧拥有强大的底蕴,此次固然说有工部尚书马由桂,领军去往辽东前线坐镇,但面对双线作战的危局,大明依旧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吗?
先是吐鲁番大军来犯,后是建奴大军来犯,这是在先前的对战中,大明所从没有遇到过的情况啊。
“大捷,大捷,工部尚书率部取得萨尔浒大捷,阵斩八万余众建奴,力挫建奴阴谋……”
而就在这个时候,飞驰向前的辽东骑士,大声怒喊起来,以至于街面上的京城百姓,陷入到错愕的状态下。
“什么,张兄,你听到了没有,工部尚书率部取得萨尔浒大捷?我没有听错吧,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应该是真的吧,方才我好像就是听到了,工部尚书率部取得萨尔浒大捷……”
看着飞驰离去的骑士,坐在这临窗处的几位读书人,脸上露出震惊的神情,根本就没有想到,一直没有消息的辽东前线,竟然又取得了大捷。
“哈哈,我就知道,工部尚书身为我大明当世战神,定然能战胜来犯的建奴大军,竟然是在萨尔浒战胜了建奴,好啊……”
“是啊,谁说不是啊,先前我大明在萨尔浒遭遇惨败,那一战使得我大明折损数万精锐之师,这才有了后续辽东沦陷的情况。”
“没错,工部尚书真不愧是吾辈楷模啊……”
随着萨尔浒大捷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消息,开始在京城传递开来时,这使得原本沉寂的京城,可谓是一扫先前沉闷之势。
“哈哈,崇文当真是厉害,竟然在萨尔浒一带力挫建奴。”礼部尚书宋应星激动道:“这一战对我大明来说,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啊。”
“而且在这一战中,我大明边军斩杀这么多建奴将士,这无疑是增强了辽东地方百姓的信心与底气啊。”
“眼下正是辽西推进工业新政的关键时期,有了这萨尔浒大捷后,那无疑是增强了我工业派在辽东的底气啊。”
刑部尚书方以智点头道:“长庚说的没错,此战对我们工业派,在辽东正在推进的工业新政,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先前在我这心中,还多少有些担心这次战事,毕竟现在的辽东,看似全部我们大明收复了回来,但内在却非常的虚弱。”
“如果说此战出现任何意外,姑且不提工业新政会怎样,若是有辽东治下疆域,再度被建奴给窃据,那对辽东治下的地方百姓,将会是严重的打击啊。”
好不容易从建奴的手中,将整个辽东之地给夺取回来,这使得辽东的地方百姓,摆脱了建奴的魔掌。
现在正是恢复他们信心的时候,若是再被建奴给重新夺走,就算日后大明边军再将他们夺取回来,只怕治下的地方百姓,彻底陷入到绝望惶恐之中。
户部尚书黄宗羲笑着说道:“好在崇文去了辽东前线,此战若不是崇文坐镇指挥,只怕还真会出现各种问题。”
“好在现在这一切都结束了,现在对我们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沉下心搜集东林党人的罪证,等候崇文的到来。”
讲到这里的是,聚集在此的众人,那一个个神情都变得严肃起来。
自工部尚书马由桂率部,北上前去辽东前线迎战建奴,以东林党文渊阁大学士为首的东林党人,便在暗中肆意散播各种谣言。
靠着这样的推波助澜,使得京城上下异常担心前线战局,如果说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真的战败的话,那对大明民心将会是沉重的打击。
吏部尚书顾炎武冷哼道:“这帮东林党人,就是想提前展开布局,若是崇文他们真的出现失利的话,那他们定然不会错过这绝佳的反击。”
“既然他们做出这样的事情,那就休怪我工业派手段狠辣,这人终究是要为自己做的事情,付出应有的代价。”
“现在的工业派,早已不是先前的工业派了,只要他们敢招惹我们工业派,那就要做到反击的思想准备。”
在工部尚书马由桂的领导下,工业派夺取朝中六部,这使得他们一改先前的作风,采取了极为强势的作风,打压东林党所展开的阴谋。
礼部尚书宋应星点头道:“没错,这次他们东林党人做的实在过分,想必此时的东厂督公王承恩,已经前去宫中,帮助我们拿下这文渊阁大学士之位。”
“此番若我工业派能顺利入内阁,那便算是撬开了东林党的最高权力所在,日后便可在此搅动东林党的部署。”
虽说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在大明官场中是不太高的,但内阁却是大明的权力中枢所在,领导着六部管理大明事宜。
若是工业派能顺利入内阁,那就能将斗争局限在内阁,而他们所掌控的六部,就不会受到任何的干扰。
这样一来的话,他们工业派在辽东推进的工业新政,就不会受到东林党人的算计。
只要辽东的工业新政,能顺利的贯彻下去,那局势只会对工业派越来越好,更会对大明社稷越来越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