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零七章 孤注一掷
当工部尚书马由桂一行,奔赴天津港一带,准备解决战争所需之际,朝中的东林党高层,此时已然齐聚一堂。
“可恶,该死,我大明社稷要陷入到动荡啊。”
东林党内阁首辅,情绪激动的愤慨道:“现在奸臣当道,忠臣之言陛下根本就听不进去,我大明迟早要亡在好战一道上。”
“我等身为大明忠臣,必须要为大明社稷负责到底才行,绝对不能让这等奸臣,肆意妄为下去。”
东林党左都御史接着说道:“首辅说的没错,现在这个时候,我大明根本就不适宜跟建奴展开大战。”
“就算是暂时以赫图阿拉作为混淆建奴的策略,只要等到我大明国库充盈起来,那到时就能对其发动大规模征战。”
现在这帮东林党人,那一个个心中所想的,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工部尚书马由桂,在辽东边陲之地取得最终胜利。
一旦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取得最终胜利的话,那内阁首辅的位置,就被会工业派夺走,到时他们东林党怎么办?
只是似这些紧迫的事情,虽说他们心中都很清楚,但是在表面上说的时候,却依旧站在大明社稷的立场上去讲。
就好像他们东林党就是大明社稷,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现在做出任何打击东林党的事情,就是在毁坏大明社稷根基。
此时在场的东林党高层,那一个个情绪激动的发表自己的言论,以此来宣泄心中的不满,还有这大明社稷的黑暗啊。
“唉,这陛下现在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会这般被奸臣所蛊惑啊,难道我等所讲的这些言论,不是为了大明社稷吗?”
“谁说不是啊,那该死的工部尚书马由桂,就是我大明最大的奸臣,倘若此僚一日不除的话,我大明就一日不得安宁啊。”
“没错,现在我大明遇到这么多灾害,就是因为奸臣当道,上天所降下来的惩罚,只是陛下却没有惊醒啊。”
在朝堂之上的局势接连受挫,这使得不少的东林党人,那一个个可谓是心乱如麻,倘若这次再被工业派抢夺先机,那他们在朝中的势力,就彻底被打压下来了啊。
失去内阁作为最后的支撑,他们东林党日后还怎么跟工业派斗争,曾几何时,他们和曾受到这样的屈辱啊。
东林党内阁首辅此时站起
(本章未完,请翻页)
身,道:“诸君,此事本辅已经想明白了,既然我大明内部没有忠臣,那就必须要借助外在的力量,铲除这该死的奸臣才行。”
“所以按照本辅所想,既然这该死的工部尚书马由桂,这般狂妄的想要迎战建奴大军,那我们就只能借助建奴势力,来铲除这奸臣了。”
“此事就交由本辅来做,倘若诸君觉得本辅是在背弃大明,可以立即向陛下上表奏疏,弹劾本辅的所作所为。”
此时的东林党内阁首辅,俨然化身为大明斗士,明明所作的那些事情,是最有损于大明社稷的事情,可是偏偏他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为大明做了什么好事一样。
东林党左都御史力挺道:“首辅说的没错,现在这个时候,若是不除掉这该死的工部尚书马由桂,那我大明迟早要亡国。”
“本官倒是想要看看,谁在这个时候,做出不利于大明社稷的事情,如此可别怪本官翻脸不认人了。”
原本还有些担心此事,若是被工业派洞察到,会再闹出怎样风波的东林党人,此时一个个都坚定起来。
没错。
这是他们现在唯一的机会了。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他们敢再犹豫丝毫的话,那接下来的朝局动荡,他们东林党就会彻底陷入到被动之下。
“首辅所做的这些,那都是为我大明社稷,下官愿意随首辅一同,做最有利于我大明社稷的事情。”
“没错,似工部尚书马由桂这样的奸臣,必须要用最凶残的敌人解决,建奴的这把刀,就是最合适的存在。”
“对,就算日后陛下知晓了此事,下官愿意陪首辅担负起来,我等身为大明忠臣,必须要为大明社稷考虑。”
此时的这些东林党高层,那一个个情绪都激动起来,就好像他们真的是为了大明社稷,才最终下定这样的决心的。
在他们东林党人的眼中,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明明是在为了大明社稷稳定,才做出相应的筹谋部署,以此来迎战来犯的建奴大军。
但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若真是战胜了建奴大军,那内阁就跟他们东林党彻底绝缘,仅仅是这一点,他们就必须要用尽各种办法才行。
东林党内阁首辅此时道:“好啊,能看到诸君这样的反应,本辅这心中就甚是欣慰啊,看来我大明的志士,还都没有死绝啊。”
“此事你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只管在旁看着就行了,具体的事宜,就交由本辅来处理吧,人多了反而会出现各种问题。”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们必须要让陛下,要让我大明子民知道,这建奴势力的强大才行,绝对不能轻易与之死磕啊。”
“现在我大明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唯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国库真正充盈起来了,那才能跟建奴势力死磕到底。”
东林党左都御史道:“首辅当真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啊,我大明社稷能有像首辅这样的贤臣,那实在是我大明之幸啊。”
“首辅放心,似这些小事情,就交由我等来处理吧,我等就算是拼尽一切,也要将工业派的肮脏嘴脸揭开。”
随着最终的办法商讨出来,这帮不死心的东林党人,决定以孤注一掷的方式,来挫败工业派的种种筹谋。
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想要轻松的战胜来犯的建奴大军,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内阁首辅之位,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工业派夺走。
一旦这样的位置,让工业派夺走的话,那他们东林党只怕在朝中的势力,就算是彻底的崩溃了,剩下的就是地方上的势力了。
第两千九百零八章 前线变局
当京城上下都在因为双边战事而忙碌起来之际,彼时的赫图阿拉一带,亦进入到那种积极备战的态势下。
总兵官周遇吉,站在战争沙盘前,眉头紧蹙的看着战场态势,这心中在暗暗盘算着,为何相距三十里只要的建奴大军,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动静。
从屯驻于此的大明边军麾下夜不收,发现大批建奴游骑,开始在赫图阿拉一带盘踞之际,他们就进入到二级战备状态。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麾下夜不收打探到更多的情况,总兵官周遇吉也将二级战备状态,调整到了一击战备状态。
当初为了辽东治下的发展,大明边军在夺取赫图阿拉后,便将这一带的地方百姓,全部都迁移到了辽东各地。
此时的赫图阿拉,在总兵官周遇吉他们的筹备下,赫然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兵城,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辽东南边陲一带的绝对稳定。
参将晁国忠此时从衙署外进来,神情严肃的说道:“主帅,据当前所探明的情况,盘踞在三十里外的建奴规模,可能达到了二十余万众。”
“即便是道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旧未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我部所驻赫图阿拉,发动所谓的攻势,只怕他们还在等待兵马前来。”
“现在我军在赫图阿拉所驻兵马,拢共不到十万众,就算是校长及时统率援军过来,那差距也实在是太大了。”
总兵官周遇吉当即道:“不行,倘若真是这种情况,那我军只能被动的驻守赫图阿拉一带。”
“这种战争态势必须要避免,校长先前就不止一次的说过,最佳的防御是进攻,若我军失去了这一优势,只怕日后会处于不利的态势。”
“先前谴派去往铁岭军镇、宽甸军镇的骑兵小队,是否已经有消息了?支援我鸦鹘关军镇的兵马,是否能及时赶到?”
当初工部尚书马由桂,在创立五大军镇的时候,就是考虑到随着态势的改变,相互间必然需要驰援,所以才会创立这样的制度。
大明边军从弱小走向今日的强大,这使得他们的内部有着极高的凝聚力,不管在什么时候,他们都是不抛弃不放弃。
参将晁国忠道:“现在还没有接到任何消息,不管算算时间,这铁岭军镇,还有宽甸军镇的援兵,将会在这两日抵达赫图阿拉一带。”
“这样一来的话,我部在此的兵马,规模就能达到十八万众了,若是校长所率兵马再赶到,整体态势就对我军有利了。”
自始至终,对总兵官周遇吉他们来说,其心中就坚信工部尚书马由桂,一定会统率着援兵过来,这一点他们是从没有过任何怀疑的。
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那就是工部尚书马由桂传递给他们的。
现在赫图阿拉面对这么复杂的局势,作为他们的校长,又怎么会坐视不管,任由建奴大军来犯呢?
总兵官周遇吉点点头道:“好,你现在就传令下去,命各部兵马加紧修筑攻势,我现在唯一担心的事情,是建奴会在这一两日间发动猛攻。”
“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若是我军准备不充分的话,那必然会闹出各种问题,这是绝对不能出现的事情。”
“赫图阿拉的重要性,无需本帅多说,你的心中,包括其他将领的心中,那都是非常清楚的。”
“倘若建奴真的从我军手中,将此地夺取回来的话,那必然会趁势攻打鸦鹘关一带,到时必然会影响到辽东南治下的发展。”
当初工部尚书马由桂,在离开辽东奔赴京城之际,就命人将辽东
(本章未完,请翻页)
南振兴计划的发展规划,送到了总兵官周遇吉这里。
将这么重要的事情,让总兵官周遇吉他们知道,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在心中明白,赫图阿拉的稳定与否,关系到他们工业派的后续部署。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参将晁国忠当即道:“主帅放心,末将即刻就去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在接下来的大战中,我军能牢牢占据优势。”
讲到这里,其便对总兵官周遇吉抱拳一礼,接着便转身快步朝着衙署外走去,准备解决一些事情。
而在这个时候,参将赵力强跑了进来:“主帅,督师命人送来了足够二十万大军,吃三个月的粮食。”
“现在这些粮食,都已被末将安排到安全之地存放,真要是跟建奴陷入到僵持战下,我军也不会出现粮食危机。”
总兵官周遇吉听闻此言,那心中涌现出一股暖流,虽说自始至终,辽东总督孙传庭都没有过问前线战事。
但他却用实际行动,来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关心,还有就是向他们传递,不管在什么时候,辽东上下都与他们同在。
感慨之余,总兵官周遇吉当即道:“先前储备在城内的火器,是否都下发到前线了?还有那些火炮的安置位置,是否都安排妥当了?”
“此次我军与建奴大军的战斗,将会是一场决定辽东未来的大战,所以我军必须要做好一切准备才行。”
参将赵力强当即道:“主帅放心,这些事情末将都已经安排好了,尤其是安置火炮的位置,都提前测定好了。”
“另外因为此事,在前线的火炮部队,还针对不同的战场态势,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此战我军能占据绝对优势。”
“甚至连在铁岭军镇、宽甸军镇未赶到赫图阿拉前,建奴大军可能发动迅猛攻势,这一突发因素也考虑到位了。”
讲武堂出来的这些工业派武将,那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将,任何可能不利于战局的因素,他们都会先一步考虑到位。
大明边军在辽东前线战场上,能一次次的力挫建奴大军的攻势,取得一次次的大捷,那都是有着很强的根底在的。
倘若似这样的情况,让东林党所主导的大军来面对,只怕他们除了慌乱之外,根本就不会有其他反应。
甚至这建奴大军还没杀来,他们自己就已经把自己吓得向建奴投降了。
(本章完)